解读小说《赎罪》中,全知叙述视角的切换

  多种全知叙述视角在第一叙事单元内部的切换,解构了传统的、单一的宏大创伤叙事结构,不同叙事单元中叙事背景的离散、叙事视角的多元使得个体创伤去中心化,创伤意义在家庭、社会、战争维度下变得多元,使得个体创伤与家庭创伤、战争创伤、社会创伤巧妙融合,后现代创伤叙事策略深入地参与到现代社会多元创伤主题的表达之中。

  

  不同叙事单元中叙事背景的离散是小说后现代创伤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一叙事单元以英国二战前夕没落的庄园为背景,从不同人物的叙述视角展现了普通人物在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创伤。第二叙事单元以二战战场为叙事背景,通过罗比的视角描述了二战战争的死亡和战争本身的残酷与恐怖。第三叙事单元的背景设定在医院,通过布里奥妮的视角描述了二战期间的护士工作的艰辛无畏和士兵生命临终前的心灵脆弱无助,从另一层面间接回应了人类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这些叙事背景彼此独立分散,使得个体创伤意义延伸到战争创伤和政治创伤,呈现了后现代社会无序、混乱的生存状态。

  

  在小说的第一部,除了有叙述自我的视角,不同人物视角的转化也是小说的叙事特点之一。通过布里奥妮、塞西莉娅的视角,塔利斯太太、罗比等多人的视角,读者在对同一事件的重复叙述中不仅了解了创伤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清晰地把握了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与价值观念。这些视角相互交织,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件进行差异化的叙述,从而引导读者对个体创伤进行重读。

  事实上,叙述视角的转化不仅揭示了布里奥妮性格缺陷所导致的个体性创伤,而且有效地隐射了战前、战后英国社会的家庭创伤。布里奥妮所处时代的家庭创伤与社会创伤无形之中影响了未成年布里奥妮的认知,而且这种深层次的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愈演愈烈,成为整个创伤社会的缩影,使得多元创伤的主题极为明显。

  

  叙述视角的转化可以清晰地展现塔利斯太太一家家庭秩序的瓦解。从布里奥妮的叙述中,可以得知父亲缺场对她的认知判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姐姐塞西莉娅的视角中,可以了解到塞西莉娅与母亲在价值观上的对立。塞西莉娅是追求自由、知性的新女性代表人物,而母亲却急于为塞西莉娅择选门当户对的女婿。

  从小说中,可以得知母亲对塞西莉娅与罗比的恋情一无所知。同时,母亲困囿病床,竭力靠声音来“看”这个家。然而,整个家庭秩序时而混乱不堪,母亲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塞西莉娅视角下,母亲与家庭仆人的冲突显示出家庭秩序瓦解下的紧张人际关系。

  

  可以看出,家庭秩序趋于瓦解的背景下,无论是母亲还是塞西莉娅,都无法有效承担监管未成年布里奥妮的职责,这导致了布里奥妮最终徘徊于现实和文学想象力之中,无法洞悉现实社会与童话世界之间的细微差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