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化出了明代绣春刀,没有实物出土,只因他有另一个化身

  绣春刀和唐横刀都是中原王朝真实存在的兵器,与汉代的环首刀构成了完整的传承脉络,都是为了实战而生。

  汉 环首刀既然都是一脉相承,那么他们有什么异同点呢?变革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01前言

  首先,他们都是腰刀,将士配于腰间,双吊耳,便于固定和单手拔出。

  腰刀佩戴方式腰刀的长度注定了不会太长,太长,则不容易单手从刀鞘中拔出。比如秦剑都很长,背负。始皇帝被荆轲追杀时,绕柱几匝,剑也没拔得出来。

  金银佃装唐大刀腰刀长度一般在80-100厘米左右。比如日本东大寺所藏唐样大刀,全长99.9厘米。

  当然也有特例,戚家刀,也叫御林军大刀,拔出方式则是托刀背或者互拔身边战友的佩刀。

  从汉刀到明刀的发展,中原刀制都维持了直刀身的特点,这也是中原王朝刀制的最明显的特征。中原刀制和少数民族的弯刀,互相影响渗透,构成了中国战刀的发展历程。

  02工艺变革:纯钢、包钢和夹钢

  汉代采用的是百炼钢法,即从铁矿石中提取出熟铁,经碳火反复渗入,捶打后成型,提高刀身的硬度和韧性,这就是所谓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百炼钢自南北朝以后,灌钢法大规模取代了百炼钢,不排除百炼钢少量应用。不出意外,唐代至明代制式军刀大规模配备,灌钢法是主流。这种生熟混炼的方式提高了钢的产量和品质,是炼钢法的重大改革。

  汉代百炼钢是整个钢块制成,而到了唐朝,制刀多采用包钢法,也叫甲伏锻,意为外用较硬的钢种,内包软钢,取外硬内韧之性能,既提高了耐久性,又保证了劈砍的功效。

  明朝制刀则多采用嵌钢法,也叫切刃铁,较硬的钢嵌在大部分的刀身用钢下,锻造而成。戚继光曾经说过腰刀“铁要多炼,刃用纯钢”,也就是所谓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03刀型的变革

  汉刀的环首是为了以皮绳或者绸布缠裹于手上,握持更牢固。唐刀前期沿袭了环首刀的特征,即刀首有环,后期环已消失,唐刀首已出现了美观的如意状。

  汉刀和唐横刀是直刀,切刃造,意为刃部较之刀身小很多,便于劈开盔甲。另外刀尖的形状增强了刺杀的功能,便于从甲胄连接处突破而入。

  唐横刀汉刀没有刀鐔,唐横刀只有小刀鐔/刀格,刀身没有血槽。

  而绣春刀细长,刀身大部分是直刃。但刀尖处向上弯曲,有弧度,这一点和汉环首以及唐横刀不同。刀背前端开反刃,兼具刺杀功能,可刺穿同时期的金属盔甲。

  参照明后期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的记载:“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刃芒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可见,刀刃的形制也与环首刀横刀产生了较大差别,明代刀制是从刀背到刀刃,一体磨刃,与上图唐刀的切刃造区别非常明显。

  绣春刀绣春刀握手处有较大的刀格,常见的有椭圆盘形或花瓣形。

  04使用目的的变革

  汉环首刀和唐横刀都是将士佩刀,唐《太白阴经》记载了一支一万两千五百人的部队的部分装备为:枪:一万两千五百条。佩(横)刀:一万口。可见这么一只唐军中,佩刀比例为80%,除了少部分陌刀手以外,应该是人手一把,近战中做最后一搏使用。

  佩刀明代普通士兵佩刀也是鼎鼎有名。因刀形似雁翎,故名雁翎刀,为当时明军标配。朱厚熜派兵平息安南动乱前曾赐诗一首:“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而绣春刀则要定位高一点,绣春刀其实就是同时代的雁翎刀。但是由皇帝御赐,是明朝皇帝贴身锦衣卫的佩刀。只有在一些重大典礼上,负责皇帝贴身警卫的锦衣卫官员才可以穿飞鱼服、佩绣春刀。

  绣春刀 飞鱼服绣春二字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甫曾写过一首入奏行,赠西山检查使窦侍御,其中有一句“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这句诗形容了一位御史,深得皇帝信任,常为皇帝办事,关系匪浅。这位御史身着绣衣的形象,借着这首诗便逐渐演化进而成为皇帝身边亲近的人的特征。

  明朝锦衣卫原本是皇家仪仗队,后来又为朝廷巡视缉拿犯人,这与杜甫诗句的描绘很接近,因此,锦衣卫的佩刀有了绣春这个秀气的名字。

  所以,绣春刀品质和装饰级别要比同时代的雁翎刀更高。在锦衣卫当中,有资格穿飞鱼服、佩绣春刀的人极少。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个意义大过了实用的意义。

  05综述

  雁翎刀和唐横刀、汉环首刀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佩刀,近战所用,在历史关系上是一脉相承。

  同时,刀制的发展,也代表了冶炼技术的飞跃。从效率低下的百炼钢,到批量生产的灌钢法,促成了中原兵制的大发展。

  包钢法,夹钢法和嵌钢法,则代表了刀制思路的转变和对战争更深的理解。

  汉、唐和明代三种刀的区别是在工艺、刀型上存在差异,但绣春刀和其余三种刀最大的区别是使用的人和使用的场合、目的的不同。

  其它三种刀都有考古发现,绣春刀之所以在考古上没有实物验证,一个原因是数量极少,另一个主要因素其实是因为无法断定。绣春刀和雁翎刀是同等刀制,只是因为御赐和佩戴人的不同,而冠以绣春刀之名。雁翎刀虽常有发现,但无法冠以绣春之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