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被王小波故意忽略的第四纪,三部曲之外的第四部?
在对王小波的作品一次次重读之后,我有理由相信,王小波是在写完“黄金时代”之后才开始真正构思所谓的“时代三部曲”,后来又被整合成了“四部曲”(我至今也不太相信黑铁时代是王小波的自己的构思,我只顾读原著,对这些考据也不太感兴趣)。
王小波的“白银时代”与希腊神话中的白银时代似乎并不太相关,至少在主题上,因为王小波的白银时代似乎是某种热寂的时代,那是对于某种极权的嘲弄和反抗,是他致敬和跟随奥威尔之作。
而在《黄金时代》中,那个在神话里“永远长不大的人类”—白银时代的人类,不是在王二和许由、小转铃那里已经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示了吗?也就是说在《黄金时代》里,王小波已经完成了神话的“白银的人类”。甚至《青铜时代》故事中的薛嵩,以及那个凤凰寨的蛮公主,《黑铁时代》绿帽水怪等等又何尝不是一些永远长不大,放肆而自我的人类?
因此,王小波的所谓的时代三部曲,或者四部曲只是一个分别包含了不同的神话世纪的人的作品集合,他的内在逻辑实在是时间和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而并非是严格的原有的希腊神话逻辑。
这没有什么矛盾,因为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对同一个主题的反复书写:从“黄金时代”到“黑铁时代”都是在书写那四个世纪的人类(没有第四纪那些高贵而公正的人类,即使有,在王小波的作品里也仅仅是惊鸿一瞥就死去了)。只是有一些时间上的混乱和模糊,因为在王小波那里,时间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人的状态。
00:06在《青铜时代》的过去的时间里,会有白银世纪的人类;而在《白银时代》也即未来的时间里出现的人的生存状况,则更像是在黑铁世纪中;而在《黑铁时代》中,则又出现了黄金世纪的人和白银世纪的人。因此要真正理解王小波的三个或者四个(不确定是否他的构思或者意愿),其最好的出发点就是熟读文章,并且确信他所谓的分类并不是针对某一部或者几部作品的分类,而是所有作品的对于同一个主题的不断地反复的重写。这也意味着他始终总是在对于同一个主题进行反复的书写,时代或者分类不过是一种障眼法。
其实关于所谓的世纪的划分,最关键的问题我觉得是为什么王小波故意遗漏了高贵而公正的“第四纪”?显然这不是一种失误—他不可能不熟悉这一已经彻底神话了的人类世纪,甚至在某种隐秘的角度来说,他确实在有意地按照这一神话的某些逻辑在写。
那么为什么要故意忽略“第四纪”?难道在王小波所有创造的人中,没有一个高贵而公正的灵魂吗?显然并不是,可是这些人在王小波的作品中,都是一些边缘的人物,也许最符合的特征就是薛嵩的红线吧?
红拂是吗?大概也可以算是。这些都出现在女性身上,因为在王小波那里这些女性表现了某种超越出人性的神圣的尊严和勇气。而这些女性也可以某种世俗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但在王小波那里,即使诸如那些著名的男性英雄,比如李靖或者薛嵩,以及王二,都不过是可怜的,甚至可悲的。可是尽管这些女性具有某种高贵的勇气,但是时代的公平在哪里?也许这才是王小波故意将“第四纪”排除在外的原因:也许还残存着某些英雄(女性),但是公正却从未出现过。一个仅有半神一样勇气的人,而没有公正的时代,又怎么能称为“第四纪”呢?
读了王小波的书,你会发现,尽管文字谐谑,笔触犀利,但荒诞的是社会,有趣的是王小波。
他的书让很多网友有一种感受:无知、无性、无趣简直是对人类最大的罪恶,而我都王小波,就是努力让无趣的自己变得丰富,变得有趣些。
没有读过王小波的书的人,不要错过哦,王小波的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原价是198元,现价只要99元。
喜欢的朋友可在图片下方点击购买,愿你红尘浊世中独得一份有趣灵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