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善良“蜘蛛侠”的平凡英雄事迹,让我想到这部感人电影
也许你一直都以为蜘蛛侠只是活在漫威里的传奇,但是最近,在法国出现了一个现实版蜘蛛侠……
Mamadou Gassama, a Malian migrant, hailed as a hero after mounting a daring rescue to save a small boy dangling from a balcony in Paris, is to be made a French citizen.这位小伙子名叫Mamadou Gassama,是个马里移民,他在巴黎勇气可嘉地救了一名挂在阳台上的幼童,为此,他被人们称为英雄,他也即将成为法国公民。
Mamadou见义勇为画面
Mamadou Gassama见义勇为的视频被人发到网上,立刻在网上疯传。
来看这段惊心动魄的“徒手爬楼救娃”场面:
Video showed him being cheered on by spectators as he pulled himself from balcony to balcony to the fourth floor.在视频中,他攀爬于楼层之间,最后到达四楼阳台。而当时围观群众正在为他欢呼。
截止到昨晚,推特上名为“不是所有英雄都戴披风”(Not all heroes wear capes)的视频被播放219万次,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巴黎市的市长安妮·伊达尔戈在推特上对Mamoudou的见义勇为行为大加夸赞,并亲自打电话表示感谢:
Paris Mayor Anne Hidalgo was among those to praise the 22-year-old's heroism and said she had called him to thank him. She referred to him as the "Spiderman of the 18th", referring to the Paris district where the rescue took place, calling him an "example for all citizens".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也对22岁的Mamoudou的见义勇为大加夸赞,并给他直接打去电话,亲自致谢。安妮把他称作“十八区的蜘蛛侠”,十八区就是这次救援的地点。安妮还说他英勇的行为是“所有市民的榜样”。
Mamoudou还受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约见致谢,被授予法国公民身份,顺便还解决了就业问题,加入了消防队。
After meeting him at the Elysee Palace, President Macron personally thanked Mr Gassama, gave him a medal for courage and said he would also be made a naturalised citizen and offered a role in the fire service.他被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前往爱丽舍宫。马克龙当面感谢了Mamoudou,为他颁发了见义勇为的奖牌,并告诉他,法国将授予他公民身份和一份消防队的工作。
从无证移民到法国公民,一个善意之举,改变了他的一生。
Mr Gassama is said to have arrived in France last year, taking the long and dangerous journey to Europe via a boat over the Mediterranean to Italy. The drama that thrust him to fame unfolded on Saturday evening on a street in the north of the city.据称,Gassama是去年来到法国的。他乘坐了一只跨越地中海前往意大利的小船,长途跋涉、历尽千难万险来到欧洲。而这次让他名声大振的事件发生于26日晚巴黎北部的一条街上。
事后Mamoudou说,看到孩子时,自己没有多想,直接冲了上去。
Mr Gassama said he had been walking past when he saw a crowd gathered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He told Mr Macron: "I just didn't have time to think, I ran across the road to go and save him."Gassama说当时自己正好路过,发现一栋建筑的前面聚集了大量人群。他对马克龙说:“当时没时间多想了,于是我便冲过马路去救他了。”"I just climbed up and thank God, God helped me. The more I climbed the more I had the courage to climb up higher, that's it," he added.他补充说道:“于是我开始向上爬,感谢老天爷帮助我。我越向上爬,就越有勇气爬得更高,就是这样而已。”
他说当他把那个男孩拉到安全的地方时,孩子大哭不止,有一只脚也受伤了。消防员到达现场时,小男孩已经平安无事了。
"Luckily, there was someone who was physically fit and who had the courage to go and get the child," a spokesperson said.消防队一名发言人感叹,“现场有这样体魄强健而且有勇气去救孩子的人,真的非常幸运。”
通过这个有爱的新闻,我立时想到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
影片中的人物,是在某个瞬间被别人打开了心里的灯,这些灯在发出光芒之前,有无数的煎熬、漫长的焦虑、无尽的孤独、别人的嘲讽与否定,自我的怀疑与停滞……它们与黑夜并存,周围黯淡无光。好在光亮之后,踮脚的少年挺起身子,整个人生被这份光芒照的通亮,他们义无反顾,眼里有光,像是在说:我是佛系,但我是斗战胜佛系。
我将他们的人生转折称为“带灯时刻”。
在1923年那个时代,对于学生吴岭澜来说,思考人生似乎是一件很“羞耻”的事,心属于哲学,却执念于实科(理科)对自己对国家的将来更有用,咬牙硬啃终日学习,却在成绩登榜的年代排在最差之列。
十多年后,作为清华大学哲学教授的他,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在自己最无助最彷徨的那个下午,老师梅贻琦一语道破他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是一种丧失真实的踏实,并告诉了他什么才是真实:
“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满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老师这段话,就像星星之火,直到有一天,泰戈尔访问清华大学,这颗火种终于燎原。
他在泰戈尔的眼神中,在林徽因、梁思成等人的眼神中,看到了老师所讲的那种,从心灵深处溢满出来的平和与喜悦。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
那一刻,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心里。
这是学生吴岭澜的“带灯时刻”。
“此刻我终于不觉得思考人生是羞耻的,甚而是你们人生必须的。”
多年以后,在遥远的昆明,西南联大,他将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和平和,传递了给学生沈光耀。
这份思考人生的态度伴随了沈光耀很多个日夜,在静坐听雨的课堂里,在日军狂轰乱炸的废墟里,他都在想自己存在的意义。终于在陈纳德招募“飞虎队”成员时,他找到了这份归属。
后来,当飞机出现在那片天空时,伴随的终于不再是警报声。
后来,有一群食不果腹的可怜孩子们,终日仰天等待一个叫“晃晃”的飞机送来食物,那变成了他们所有的信仰。
后来,当中国空军能够在自己天空中与日军正面交锋,直至同归于尽精忠报国。
每一次飞过天空,每一次救助孩子,每一次转弯、躲闪、杀敌,年轻的沈光耀心里一定不断地重复着那天在台子上,组建中国空军的陈纳德说的那番话: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那一刻,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心里。
这是预备军人沈光耀的“带灯时刻”。
60年代的中国,作为研究核弹事业的高材生陈鹏,与众多影响中国进程的大师们一起,成功研制并爆破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可谓是国家栋梁。
当喜欢的女孩王敏佳被诬陷直至身败名裂,所有人要与她划清界限,他选择了不抛弃不放弃,选择了帮助,选择了共患难。
当最好的朋友李想因害怕失去“支边”的机会,而逃避责任,致使酿成悲剧。他只是轻描淡写用一句美丽的谎言“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选择了原谅,选择了释怀。
因为他太知道艰难生活的不容易,太了解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的无助与渴求。
他内心深处永远记得,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终日饥不择食食不果腹,有一位叔叔总是开着飞机扔下来很多食物,他们把那位叔叔和飞机合称为“晃晃”,因为他们头顶上面晃儿晃,下面就不会有人饿死。
年少的陈鹏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叔叔那样,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当很多次抬头看到“晃晃”的时候,都会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心里。
那是小孩陈鹏的“带灯时刻”。
当张果果被上司背叛当枪使,而被公司辞退时,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居然是:
老子清华毕业,还长的跟张震一样帅,到哪儿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可他显然没有这么乐观,同先辈们不一样的是,张果果所处的现在这个时代,愈发的不近人情。
光顾多年的菜店买肉仍被参假,被上司背叛当枪使,出于好心利用商业计划,想要救助贫困的四胞胎现在却因项目失利,还得要自己担下。
他怕四胞胎家人缠着自己,还是一次次掏出名片让他们有事打电话,听到“没暖气娃娃冷”,还是转身为他们找了两居室。虽然他常常面无表情,穿着一身铠甲,甚至一丝丝的装腔作势,努力地让自己跟上世俗的节奏,可终归没能敌过那一颗永远没变的赤子之心。
直到有一天这份赤子之诚在他心里画上大大的感叹号。在医院看到了四个孩子的时候,想起了父母每年坚持要去给救命恩人李想扫墓,想起父母讲过李想当年把全部食物留给他们,自己饿死在找人的路上,想起父亲在去扫墓的路上对他讲过:生命当中有些事情必须要做。
也许陈鹏当年告诉李想的“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就是对生命延续的最好解答。如今,四个生命因张果果的救助而继续延续。
孩子的窗边亮起了张果果涂抹的斑斓,他自己的内心也有了这份色彩,他听见了自己心里的珍贵。
影片结束的画面是张果果的一段内心独白: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不过也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记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住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那一刻,他遇见了自己,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心里。
这是都市白领张果果的“带灯时刻”。
那是他们的带灯时刻,也是我的带灯时刻。
通往理想的方式各不一样,有的人选择了带刀前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与拟想的敌人拼杀,与世界拼杀,与时间拼杀,与自己拼杀,最后伤痕累累。有的人选择了带灯前行,义无反顾大步向前,也许是东是西已不重要,灯亮的那一刻起,前方已是一片光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