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幸福之城
——专访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
一座面向未来的机遇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正在崛起。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 编辑覃柳笛
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发表城市主旨演讲
面积803平方公里的南沙,山、海、湖、田、城交相辉映,在这片不断向海生长的土地上,3000多年前便有着人类活动的足迹。1000多年前,这里见证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10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第一炮在这里打响,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由此拉开。
2012年10月,《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之后的第6个国家级新区,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这片热土。
如今,南沙已成为广东省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广州城市副中心,伶仃洋畔、湾区之心,一座面向未来的机遇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正在崛起。
“南沙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扛起重大政治责任,推动开发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效,一座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幸福之城已初具规模。”在2022年中国幸福城市治理论坛上,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
《瞭望东方周刊》:南沙近年来迎来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魏敏:目前,南沙是广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最大片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赋予南沙重大战略定位、系列重磅支持政策,南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中国幸福城市治理论坛暨“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瞭望东方周刊》:南沙在扩大辐射力和影响力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魏敏:作为广州通往海洋的唯一通道,南沙在清代时期就设有海关税所“官厅”,是当时中国“一口通商”的南大门,见证了广州“千年商都”的繁荣兴盛。
南沙是一座枢纽之城。近年来,南沙加快构筑联通全球的网络,建成华南最具规模的国际枢纽大港,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沙港铁路开通中欧班列,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进出口值占广州市1/4,成功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CNBC全球科技大会、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等国际会议和活动,辐射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瞭望东方周刊》:《南沙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沙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初步构建。当前,南沙在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构建上表现如何?
魏敏:近年,南沙创新驱动发展实力不断增强,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国际化人才特区,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成开学,港式国际化社区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年产值超1500亿元,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科技、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GDP连续多年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瞭望东方周刊》:南沙是如何提升市民幸福感的?
魏敏:南沙是一座幸福之城,与市中心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主要城市快速直联,以南沙为原点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日渐成型。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明珠湾等重点片区全面提速,海绵城市达标区、碧道建设有序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即将启用,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主体结构封顶,获评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第一名,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南沙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