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电影背后你不知道的原著故事最后结局令你细思极恐
流浪地球
大家好!我是一书百意。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流浪地球原著背后的故事。
2019年2月5日一部可以说在中国科幻电影史足以载入史册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了,
电影里,恢弘的背景和震撼的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被影迷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但是,相比较于电影故事结构的改编,很多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是无法感受到原著那更加令人深思的意境。
其实全书也就2万多字,全部读完也就2个小时足够了,有兴趣朋友可以去看下原著。
超级卡车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一、电影中的全球冰封的场景在原著里其实只是流浪时代才有的。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分为四个章节:
一、刹车时代
二、逃逸时代
三、叛乱
四、流浪时代
个人感觉电影应该采用的是原著的第四章流浪时代改编的,因为根据书中介绍,地面全部冰冻起来,是太阳
彻底消失后,地球表面的行星发动机关闭后,地球温度骤降到零下80度。
而在刹车时代和逃逸时代,书中介绍:“
原文引用
”
根据书中介绍的情况来看,当时地面应该是非常炎热的,并且发动机带来的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许多海边城市都被
洪水淹没,比如上海、纽约、东京等城市。
冰封的上海
其实根据原著来看因为行星发动机使得地球停止自传,地球就有一面一直面对着太阳,另一面永远背对太阳,这就意味着
一面东半球是黑暗,一面西半球是白天。
对此大刘在逃逸时代最后还着重的描述了在借助木星引力达到逃逸速度时地球的最后
一次白天-只有一个小时的白天。
二、关于主角
电影中主角是有一个妹妹的,但其实原著主角是没有妹妹,因为在大逃逸时代联合政府是严格限制人口出生的,按照规定
没三对夫妻只有一对能有生育权,按照抽签决定。
电影中最后我看介绍妹妹是捡回来,这个安排也算是尊重原著的设定了。
领航者空间站
三、电影中的领航者空间站在原著当中也是没有的。
书本里介绍是当人类的科学家经过推算知道太阳在不久后会毁灭,地球产生了两个派系:一个是飞船派,一个是地球派,
这两个派系一直争执了400年,并且各自都有支持自己的群众。
但是联合政府是地球派,联合政府认为
以现在技术而言,能够建造的飞船最多像上海那么大,并且生态系统不足以维持到半人马星座,(也就是三体星系)
所以其实地球派一直都没有建立所谓的领航者空间站
,这应该是后面电影改编的效果。
地球发动机
四、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也是后期改编的。
在原著中,发动机分为一大一小两种,大的叫“山”,小的叫“峰”。书中介绍:“山”发动机需要坐汽车沿盘山公路上去;
“峰”发动机可以直接走巨星电梯上去。我想这两种发动机应该差别很大。
五、联合政府被摧毁
原著当中,第三章是叛乱,因为许多人发现太阳其实并没有毁灭,所谓的毁灭是联合政府的科学家在欺骗自己,多以很多人开始起来反抗
联合政府,最后推翻了联合政府。
转向发动机
六、关于人性的探索。
电影因为要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关于人性这一块进行了颠覆式的改编。
在原著中对于人性这一块主要是有两个重要方面:
一、没有所谓的爱情了,所有人心里都只有如何生存。
书中介绍主角父亲想要过自己的生活,去和另一个女人生活,主角的目前只是平淡的说了好,甚至到最后主角父亲回来了,主角母亲竟然都忘了还有这事。
原文引用
二、关于人性的第二个方面我认为是没有道德的标准了。
书中介绍这个时代的人不管是有危险还是其他方面,都是理所应当孩子在最前面,按照年龄外后面排队,把最大的生存可能留给年轻的人。
这个时代的人觉得古代人怎么会因为
这种事产生矛盾。
行星发动机
七、太阳确实毁灭,人类开始长达2500年的流浪之旅。
其实,原著和电影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我也挺好奇《流浪地球2》会是怎样的情节。根据预告,电影也应该很快就该上映了,让我们一起等待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