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驾崩?看完他的生活习惯,活到19岁已属高寿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自秦始皇之后中华上下五千年恐怕没有哪位帝王能够经受得起这八个字的巨大诱惑。

  正所谓物极必反,山呼万岁,唯我独尊的皇帝必然也会经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考验与诱惑,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和皇帝也不胜枚举,清朝末年的同治皇帝自然也是其中一位。同治帝年仅19岁便英年早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细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这位年轻的帝王能活到这个年纪就已经实属不易了。

  01老佛爷的独苗

  了解清朝帝王世系的人知道,由于满洲皇族一直奉行满汉不通婚的政策,加之古人对于近亲结婚影响后代的了解模糊,满洲贵族之间世代通婚,于是清朝末期的皇帝子嗣较之于开国时期已经呈现锐减的趋势,而且清末的几位皇帝身体状况都非常差,在位时间也短的可怜,在这其中便有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名为载淳,是咸丰皇帝与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慈禧老佛爷(当时还是咸丰皇帝的嫔妃)唯一的儿子。母凭子贵,慈禧老佛爷当年正是因为这个孩子的降生,迅速成为咸丰帝最宠爱的妃子。

  

  咸丰帝对于这个孩子也是宠爱有加,对其寄予厚望,甚至达到溺爱的地步。宫中所有人几乎都对这个小家伙百依百顺,也正是因为这样,备受溺爱的童年也为今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咸丰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不久便驾鹤西去,留下年幼的载淳和当时尚且年轻的慈禧太后。载淳顺理成章承继大统,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同治。皇帝年幼,自然是由太后垂帘听政。

  于是朝中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母亲手中,而同治皇帝本人仍然和往常一样,每日投壶、蹴鞠、和宫女太监们嬉笑打闹,好不快哉。至于家国大事,这个年幼的皇帝自然没有处理的能力,也无心这贵为九五之尊的权力。

  02声色犬马,不亦乐乎

  由于母亲权力欲望的膨胀加之其为人强势,同治皇帝每日只好无所事事,在宫中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便每日饮酒、歌舞、与太监宫女们厮混。当然,碍于皇帝的身份,对于母亲的指责批评与身旁大臣的规劝,同治皇帝虽说沉迷于日常的享乐,但也没有彻底沉沦。

  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一个人的出现彻底使这位年轻的帝王彻底堕落且无法自拔。这个人就是同治皇帝的堂兄弟,恭亲王之子载澄。载澄不同于同治皇帝,身为亲王世子每天所看到的不只是深宫大院,还有宫外的烟花柳巷,大千世界。二人年纪相仿,私交甚好,在载澄一而再再而三的诱惑之下,同治皇帝对皇宫外面的世界愈发好奇。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载澄是个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终日流连于京城八大胡同等烟花之地。在他的几番引诱之下,同治皇帝也多次微服出宫与其一同前往烟花柳巷,秦楼楚馆寻花问柳,不亦乐乎。

  这一下子打开了同治皇帝的眼界,与这花花世界相比,宫里那些庸脂俗粉一下子变得黯然失色。自此,一有机会同治皇帝便与载淳一同出宫寻欢作乐,从此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03花柳病断送帝王生涯

  

  时间很快来到同治十二年,这一年同治皇帝年满十八岁,终于走到台前开始亲政。但此时,同治皇帝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可其仍然不知道收敛克制。每日思考的不是家国大事,富国强兵,反而是逃过母亲的监视,与载澄一起出宫“微服私访”。

  正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同治皇帝沉迷于温柔乡中无法自拔时,危险已经悄然逼近。上得山多终遇虎,由于长年不知检点的私人生活,同治皇帝不幸感染梅毒,且病情急速加剧。刚刚亲政不久的皇帝卧床不起。

  

  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极其低下,尽管爱子心切的慈禧太后严令太医院的诸位名医,无论如何要治好皇帝的病。但无奈此时的同治皇帝已经病入膏肓,太医们根本无力回天。就这样,同治皇帝年仅十九岁在病痛的折磨中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帝国。

  04温柔乡,帝王冢

  回顾同治皇帝的一生,作为咸丰皇帝与后来的慈禧太后最喜爱的儿子,年幼时便被寄予厚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小皇帝日益骄纵,沉迷享乐,从而不加节制地沉迷于女色,最后走向自我毁灭。

  

  而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母亲对于权力欲望与政治野心极度膨胀,美其名曰垂帘听政,实则其是独揽大权。而同治皇帝虽贵为九五之尊,但大事小情均需经过慈禧太后的同意与批准。

  正是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之中,同治皇帝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之气,同时也是用行动表示对于母亲的不满,在一次次寻花问柳的过程中放纵自己。

  因此经年累月的奢靡生活对同治皇帝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在恭亲王世子载澄的不断诱惑与教唆之下,同治皇帝更是彻底放飞自我,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位本可以有所作为的年轻帝王最终将自己十九岁的青春年华埋葬于京城各大烟柳地的温柔乡下。

  05结语

  了解了同治皇帝的经历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这个年轻的皇帝能在十九岁那年走完自己的一生并不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长年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不加克制的自我放纵早已透支了同治皇帝的身体。

  究其原因,有同治皇帝本人的问题,但相比之下,损友载澄的教唆与诱惑,慈禧太后的纵容更是主要原因。慈禧太后在咸丰皇帝死后一心沉迷于权力所带来的无限愉悦之中,而忽视了对于儿子的管教,反而为了更好地把持朝政,纵容皇帝这一系列荒唐的行径。可以说,同治皇帝的早逝,慈禧太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