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只有知道镰刀为何拿起,才明白如何把它放下

  韩国电影对于人性的刻画和探讨向来别具一格,即便是和欧美电影相比,也有它的独到之处,毫不逊色。无论是《辩护人》中对于制度的反思,还是《亲切的金子》对于复仇和救赎的探讨,即便是语言不通的中国观众,也能在韩国电影中找到很强的代入感。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叙事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海媛的虚伪和冷漠,不愿意帮助老人,拒绝指认罪犯;第二部分,海媛拜访儿时同伴金福南,电影开始描述无岛和金福南的悲剧,男人为天,女人如狗,金福南不仅被丈夫,还被小舅肆意凌辱,而丈夫的姑姑和村里的大妈们,纵容甚至坚守这样的荒诞;第三部分,金福南发现自己的女儿被丈夫性侵,试图逃离,结果被发现,在被丈夫教训的过程中,女儿意外身亡,而警察和大妈们甚至海媛却想联手掩盖真相;第四部分就是电影的高潮,失去女儿的金福南决定拿起镰刀,将岛上的人屠杀殆尽,最后追杀海媛一直到警察局,但还是没能下手,最后死在了海媛怀里。整部电影看下来,人性的黑暗和丑陋一览无遗。无论是金福南,海媛,大妈们还是警察,很多观众直呼他们在现实中能够找到无缝代入的人。这个小小的岛屿,就是这个社会,或者说这个世界的缩影。

  金福南——“世界男人称王 女人却什么都扛”

  “世界男人称王,女人却什么都扛。” 这是张惠妹在专辑《阿密特 II》中《母系社会》的歌词。的确,在这个岛中,金福南每天都干着最重的农活,晚上还免不了被丈夫打骂,被小舅强奸,她活得真的很像一个奴隶。她皮肤黝黑粗糙,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城市的生活对她而言遥不可及,她觉得瑜伽就是瞎折腾,她也很软弱,在丈夫和妓女美兰寻欢做爱的时候,可以坐在外面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声都不敢吭。可是她没有反抗么?她有,她一直在给海媛写信,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城市的向往,甚至在发现丈夫性侵女儿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希望海媛带走女儿,带到城市去,带到一个自己的命运不会降临在女儿身上的地方。这真的像极了很多中国女性,她们在深山中,在荒村里,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她们很难离开家乡,她们就像是一只只蚂蚁,被这个社会给她们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便如此,她们依然努力地爬向城市,想要改变自己及子女的命运。 可是,仔细想来,真的只有农村的女性如此么?即便是城市中的,甚至是海外留学和工作的女性,其中很多人依然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给予她们的压力。比如,要生孩子,还得生个儿子,学历和收入不能太高,不然会侵犯到丈夫的自尊心,甚至在强奸案中,受害者自身不检点的论调依然大行其道。

  而金福南 最后拿起镰刀的一幕,正是电影在给世人的警醒。人们常常不理解很多人突如其来的做法,比如朋友毫无征兆的怒火,家人莫名其妙的暴走,可是殊不知,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忍了太久太久。人们总是将其他人的忍耐当作理所当然,而面对女人尤其如此,好像结婚生子,承包家务,都是她们的天职,任何的反抗,都是一种胡闹和反序。金福南的悲剧似乎从她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这样的一个岛,顺从如狗一般的生活,反倒看起来比反抗更加划算。但是她真的没有任何机会么?有,那就是海媛。

  海媛——冷漠,也是一种罪啊

  看过电影之后,很多人觉得,海媛的恶,是最大的。男人们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对既得利益的守护,大妈们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扭曲的受害者心态,警察们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公权力无法扭转整个社会认知和观念时的妥协。但是海媛在整个电影里,是最有选择,最可以帮助金福南,也是最被金福南 寄予希望的人,但是她在眼睁睁地看着金福南的女儿如何死去之后,都不愿意开口,伸出援手,说出真相。这样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还少么?从被车碾过却得不到路人帮助的小悦悦,到招远麦当劳六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暴打一女子致其死亡,再到每一次网络舆论对于“白左” “圣母”和“道德绑架”等字眼洋洋得意的滥用。不仅是观众最讨厌海媛,即便在金福南眼里,海媛也是最伤她心的那个人,而结尾处金福南没能对海媛下手,恰恰是她最心痛的地方:我是那么希望你帮助我,你却成为了我悲剧的帮凶。海媛其人,再漂亮的瑜伽动作,再浓厚的妆容粉底,也无法掩盖她那颗丑陋的心。她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都市女性” 。 可是本质上,却和岛上的“农村人”,别无两样。

  美兰——全片最有正义感的,是一个妓女

  美兰刚开始并不讨好。正当观众怜悯金福南的遭遇时,她出场了,并且贡献出了金福南悲剧的另一幕:丈夫当面召妓出轨,毫不将金福南放在眼里。在丈夫的眼里,她真的就是一条狗,没有哪一个主人在街边摸摸别的小狗的时候,会觉得这有可能伤了自家小狗的心。美兰最开始的那种市侩和妖艳,和金福南的单纯和质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真正开始和美兰产生对比的,不是金福南,而是海媛。是啊,美兰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只要有钱就能上,对她而言,身体就是一个印钞机,乞丐和妓女,向来被认为是最下贱和最没有尊严的两群人。 但是在金福南想要逃跑的时候,帮助她的,并不是“独立都市白领”海媛,而是这个涂脂抹粉, 出卖身体的妓女美兰。美兰最后的结果,虽然电影没有点明,但是仔细想来,整个岛都极力隐瞒的这个凶案,这个妓女,这个悲剧的“始作俑者”,又怎么可能活着离开呢?她不过是一个妓女而已啊。这也是本片最讽刺的地方之一。在海媛眼中,贫穷落后的岛屿是野蛮的象征,与之匹配的就是人们的自私自利,而浓妆艳抹的美兰则是世故的代表,她看到的都是男人最丑恶的一面。可是到头来,海媛之恶与这个岛屿的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世故的美兰却是最有正义感的一个,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帮助并不亲近的金福南逃跑。如果说,金福南代表的是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海媛代表的是这个社会对于罪恶的冷漠,那么美兰代表的则是这个社会中人情冷暖的一种常态。

  我们中国人对于道德有一种特别的执念,不仅道德要好,还喜欢将道德与其他方面挂钩,艺术家应该德艺双馨,富人应该达则兼济天下,可是很遗憾,善良有一颗平等心,无关贫穷富庶,无关高低贵贱,我们常常想要用金钱,用名望,用功绩,去区别他人,可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廉价却也最难得的标签,却莫过于一个善字。我们或许做不到上善若水,恩泽万物而不争名利,但是愿我们可以做到如美兰一样,自己虽挣扎于生活,虽看尽人心险恶,但依然有拥抱善良的勇气。这个电影,并非是呼吁千千万万个金福南们去拿起镰刀,展开杀戮,而是对话海媛,对话你我,对话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告诉我们,一时的善念也许就可以让一个金福南,永远不必拿起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