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评《愚行录》——愚行之下,揭示的是无比复杂而又深刻的人性
想来这其实也是播洒希望的一种方式,不过那个过程可能稍微有些痛苦。童话般的梦可能让人短暂得到拯救,但是我们总归要回到现实中,想要真正的改变自己,就不得不去面对那些痛苦和不堪。
今天推荐的作品来自石川庆执导的《愚行录》,本片由妻夫木聪和满岛光主演,讲述了周刊记者田中武志追查看似幸福的田向浩树一家惨遭灭门的真相的故事。
所谓愚行,即愚蠢的行为,那起发生在田向浩树家的灭门惨案是一场悲剧,但通过田中的调查观众会一点点发现,这场悲剧的产生恰是因为人们的愚行所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犯下的罪过付出代价,有时看上去是弱者的一方,可能恰恰隐藏着令人生恶的一面。
导演没有刻意要在片中做出任何道德评判,他就像一个旁观者,只是将和案件相关的人和事摆在观众面前,任由人们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那些历史上被塑造成完美的英雄人物往往只是为了政治宣传的目的而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不相信有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因为我们知道,人性都是复杂的。
片中登场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的善与恶,观众几乎无法与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建立认同,但恰是这种疏离感,给予了观众一个可以客观审视整件事来龙去脉的机会。
田向浩树,一切的故事好像都是从他开始的。当观众没有还不了解田中的为人,而只是看到他被捅了数刀而倒在血泊中时,我们可能会对这个遭遇厄运的男人表示同情。但当我们一点点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会开始思考,他的死是否也是必然。
对于田中来说,身边的一切都不过是帮助他向上爬的工具,为了找到好工作,他可以去求前女友让自己能够在其父亲的公司任职,当发现机会渺茫时,他又会马上转而勾搭另一个家世背景好的女生。
女人对他来说,不过是玩乐的消费品,他甚至可以将喜欢自己的姑娘用计让其他朋友也一起分享。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但为了自己,可以不顾甚至牺牲那些身边关心你,爱你的人,是否多少有些残忍了。
除了田向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围绕着影片一直在探讨的核心,那便是田向的夫人,友季惠。友季惠在大学时代便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姣好的五官和身材,性格温柔开朗,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么的温暖。但真相是什么呢?表面上看去完美的友季惠,其实有着极强的嫉妒心,那看似无懈可击的外表不过是她的掩饰。
刻意接近和奉承长相和品味都颇为不错的同学宫村,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勾引他的男朋友,进而羞辱宫村。
对于有些自卑的田中光子,友季惠表面上看上去是在帮光子进入到所谓上流的交际圈,但实际上不过是利用光子给那些富二代的浮夸子弟找乐子。
然而光子对于这一切都毫无察觉,直到有一天,光子在百货超市意外的遇到了带着孩子买甜品的友季惠,光子本想和友季惠打招呼,但是却被友季惠用冰冷的眼神无视了。那一瞬间,光子明白了,自己不过是友季惠与他人交往的工具罢了。
友季惠与田向浩树,其实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一切与他们不过是工具的存在,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一切手段都可以使用,只不过,友季惠相比浩树,做的更加无形,但却更有杀伤力。
在韩寒的《后会无期》中,贾樟柯曾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话不假,甚至当我们重新去看田向的所作所为时,会觉得说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啊,利用与被利用,都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但如果在深挖一点,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真的就可以毫无下限了么?那些卖假药的人,花言巧语的欺骗老人去买他们价值昂贵的保健品,他们是获利了,但是这种欺诈行为难道不应该受到道德的审判么?就像本片中的浩树和友季惠一样,他们夫妻俩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人活一世当然不能苦了自己,但请也不要忘记,每个人都终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无论你如何辩解,那些伤害始终都还是造成了,总要一天你要以某种方式偿还。
在笔者看来,田向一家的灭门案其实只是一个引子,导演通过记者的调查其实更多的是想引发大众对于更加严肃和深刻问题的思考。
其一,冷漠与自私。在影片的开头,导演用一个横移的镜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公交车上的乘客群像,阴冷灰暗的色调,麻木呆板的神情,这一辆公交上的人仿佛就是一个时代的映射,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令人们无法呼吸,每天拼命的工作终会令人们沉沦于芸芸众生之中。
其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一个个变得冷漠且自私,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更何况去顾及他人。
片中有几个细节很好的表现了人们的冷漠和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是在田中采访逝去的田向的好友渡边时,渡边将一杯冰啤酒放在了田中给他的名片上,名片在成人世界宛如一个人的颜面,将啤酒放在名片上无疑是非常侮辱名片的主人的。
然而渡边对于此却完全没有察觉,而是继续和田中说笑,这个镜头虽只有短短几秒,但是却足够讽刺。还有一个则是帮助涉嫌虐童的田中光子的律师在到光子父母离异的母亲家时,她母亲面对女儿遭遇的不幸,说出的却是不想重蹈亲生儿女的覆辙,她现在只想过好眼前的幸福。光子母亲在说起自己女儿的事时,仿佛是在说一个毫不相干的人一样,那种刺骨的冷漠令人心寒。
其二,性侵和虐待。最近有很多新闻都将关注点放在了幼童遭受性侵的问题上,因为缺少基本的性教育,孩子对于性侵的界限是模糊的,有时他们即使被侵犯了也毫不自知,这是很可怕的。
片中,光子在儿时便遭遇了父亲的侵犯,从一开始的言语挑逗到后来的身体侵犯,光子曾想过向母亲求救,但是却遭来了母亲的辱骂,并指责是她自己先勾引父亲的。
光子年幼的心灵遭受了难以想象的伤害,这种伤害延续到她长大便表现为严重的缺爱,以及近乎于疯狂的想要脱离原生家庭。那些被友季惠介绍给光子的富少,光子从没有拒绝过,她希望被爱,希望能够摆脱过去那个肮脏的生活圈,为此她必须付出代价,但谁知,她付出的代价远远比她自己想象中的大得多。
富少的玩世不恭让她成为了同学嘴里的容器瓶,每个人都过来走马光花的看一看,但却从未想过真正拥有和对她负责任,那个容器被丢来丢去,终于有一天不小心摔倒了地上,然后就彻底的坏掉了。
观众可以看到片中光子的挣扎,在监狱里卧躺的光子,身边总会莫名的有很多只手将其紧紧围住,那些就是围绕着她的梦魔,玩世不恭的阔少,童年的阴影,这些伤害从未退散过,而是像阴魂一样一刻不离的缠绕着她。
对于虐待的主题,更多的体现在记者田中武志身上。童年碍于恐惧父亲的权威,而只能对发生在妹妹身上的悲剧袖手旁观。数不清的责骂和抽打,让武志的内心趋向扭曲和变态,暴力的种子也在那是埋下了。武志曾回忆说,高中的一天晚上,他听到父亲又要侵犯妹妹的声音,当时自己大脑一片空白,等他醒来的时候,自己已将父亲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并且压在身下。
这种瞬间性的失忆,表现出了武志此时已经无法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小被打骂的经历,加之对父亲的怨恨,使其终变成了一个容易被愤怒左右的人。
大部分时间,武志在片中都是以一个调查者的形象出现,它似乎就是观众视点的一个代替者,然而事实证明,这个角色远不是一个线索人物那么简单。
回到影片的开始,武志坐在公交车上,突然有一个中年大叔让他让位给一个老婆婆,看得出武志那一瞬间是很不想让座位的,但是碍于当时周围有很多人都在注视着自己,他只得起身。
但是,为了报复那个中年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武志一起身便开始假装成残疾人,甚至一度差点摔倒,那个中年人看到了武志的样子,露出了尴尬后悔的神情。
随后镜头一转,下车的武志马上就恢复了正常人的行走方式,这里的设计看似只是一个过场的幽默桥段,但实则却将武志这个人的性格暗示给了观众。
他必须在外人面前装出一副无害而又正面的形象,以此来掩饰自己狡猾和充满暴力性的内心。
正因为有了开场的桥段,才使得武志杀死宫村并且嫁祸给宫村的前男友的段落并不那么突兀,反而很能理解他的行为依据。宫村在武志的面前口无遮拦的说着武志的妹妹光子在大学时期和富二代滥交的经历以及不堪回首的种种,而且时不时加上几句嘲讽性的话,这在武志看上去是根本无法原谅的。
对于武志来说,妹妹于他就是家,父亲的虐待,母亲的冷漠,使他和妹妹一样从未从原生家庭中感受到丝毫的温暖,严重的缺爱也让他无法爱上他人,唯一能靠的上的温暖的港湾就是妹妹。
这样的一个至亲的人受到如此的羞辱自然是不能被武志接受的,因为否定光子,对于武志来说,就是否定他自己。
另一方面,武志杀死宫村还有一个隐性的理由,这是在片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是细心地观众会发现的,那就是武志其实是知道光子是杀害田向一家真凶的这个事实。
原本,武志开始调查这起尘封了一年的凶杀案就很没有理由,妹妹因为虐待孩子被关进监狱,自己还有心思去调查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凶杀案,这本来就说不通。
但是,如果假设武志是知道妹妹杀害田向一家的话,一切就说的通了,因为妹妹被关进了监狱,势必会有很多媒体对此大加报道,那些知晓光子和友季惠过往的大学同学,很有可能会向媒体爆料,这极有可能让警察重新调查一年前的灭门惨案。
武志抢先一步开始调查,就是为了抹杀掉可能存在的证据,当宫村说出了怀疑光子的时候,武志便认定了宫村便是妹妹的一个威胁,为此他必须除掉宫村。
性侵和虐待,使得本来可以健康成长的两个孩童永远的告别的阳光照耀下的生活,而永远生活在阴影里。这是一家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对于未成年人的缺乏保护和教育,使得他们时刻处在危险之中,如果再不好好重视的话,势必会让这些悲剧不断的重演。
其三,阶级社会的弊病。在光子所在的大学,分为内部生和外部生,内部生是直接从附属高中上来的,因而都是家境出身都比较高的,而外部生则是可能家庭背景一般,但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来的。这种有形无形的差别对待,使得很多人受尽了歧视和侮辱。
光子一心想逃离原生家庭,千辛万苦的考上大学,却发现她还是被划分为异类,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个跟宫村搭讪的女生,无处不在讨好巴结内部生,是贪慕虚荣么?还是出于自卑的心理。
无处不在的阶级划分,搞得人天生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对于金钱和权力病态的追逐,到底是好是坏,相信每个人心理都有答案。
本片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它的藏。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个记者抽丝剥茧找寻真相的故事,但其内核却是一个病态的爱着哥哥的妹妹,为了帮妹妹摆脱牢狱之灾而展开的一系列杀戮计划。
片中有很多的停顿,这些空白往往出现在某两个角色对谈的结尾处,那一瞬的停顿,给予了观众对于故事无限的解读空间。光子的孩子到底是谁的?这应该是片中最大的一个悬念,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里请允许我作出自己的判断。
个人认为,光子的孩子就是他哥哥武志的。光子说,她想要和最爱的人生下孩子,之后在她的言论里,我们又能发现他对哥哥极端的依恋。对于光子的孩子,光子说孩子从来都不笑,还说自己并没有虐待她,重重的迹象让我感觉这孩子很有可能是近亲结婚的产物,所以才会有这些诡异的问题。
当律师前往光子的母亲家时,母亲在谈及光子的亲生父亲是谁时,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停顿,这仿佛是在告诉观众,她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但这又是一个不方便说的人。
紧接着这一场戏,下一场便切到了光子和武志的对话,光子对武志说:“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只属于哥哥和自己的秘密”,这仿佛就是在暗示观众这个秘密就是光子的孩子的父亲就是她的哥哥。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短短的120分钟里,导演讨论了太多,也藏了太多,这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的。太多的无奈和悔恨,太多的痛苦与挣扎,观众会从作品中感到一种无以言说的窒息感,那也许,就是导演想要警醒和希望观众思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