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寻找成都的本色,和诗意的你
诗言志。自古诗人例到蜀。
写诗不真,愧对成都。
开元八年,也就是720年,王维在长安走文学的后门见公主的那一年,二十岁的江油小镇青年李白来到,慕名到四大名楼之首散花楼,极目远眺东城景色,写下名句:“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钩。”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河南大叔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一脸风霜,途中写下十二首纪行组诗,终于在春节前抵达成都,写下最后一篇《成都府》“曾城填华屋,冬季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府的大厦繁华、温润气候、歌舞升平,给举家迁徙的以别样的慰藉。杜诗中的成都,是欢快的繁花照眼——“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是宁静的夏天——“清江一曲报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1172年(南宋孝宗乾道八年),绍兴中年陆游从汉中调任成都,“细雨骑驴入剑门”之后的成都生活,是活色生香,“忆昔初为锦城客 醉骑骏马桃花色”,是四季咸宜,“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5年之后,还沿着李白的足迹登上散花楼“万里桥西系黄骝,为君一登散花楼”……
唐诗宋词里熠熠生辉的成都,景色宜人、文脉流长,成都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美学,孕育和成就着成都人的诗意生活方式。“人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人荷尔德林诗句里的“人”,感觉每一个成都人,都可以当仁不让地对号入座。2019年日本诗人野村喜和夫到成都后这样形容:“成都是一个诗意浓厚的城市。”
具有历史文化场景体验的生活空间,品质与创意兼备的生活方式。我们为成都的丰富多彩进行过无数的诠释,但究竟如何的体验,才是成都的本色生活?
所以,我们发起了一场9个诗人在成都写诗的活动。这段时间,诗人们在成都的主城区里穿梭、游吟、探寻,一处处的景观、感受开始抽象成一个个的意向、符号,逐渐汇成绝美的诗句。
一方水土,滋养出成都人的性格
一纸诗意,是成都人例来追求的精神格局
一家院落,是承载成都理想生活的样本
其实没有规则,就写成都吧。蛋总说人人都可以说5分钟的脱口秀,我们认为,人人都可以写两句诗。
诗没有什么高级的,最早是劳动时的号子。
中国第一首诗只有8个字: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标点是加的,原诗更素,宍(ròu)就是肉。
描述的是把竹子弄来做弹弓,
用泥丸打击猎物的过程。
其实八字还可以缩短为四字:搞点吃的。
后来文字更多了,排列组合越发复杂,
升级为表达感情的高级方式。
但对成都来说,摆脱“假打”的最好方式就是写诗
已故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作为成都女婿和在成都生活了很多年的外国人,成都于他而言,是“另一种乡愁”,在其著作《俳句一百首》里,关于俳句,关于诗歌写作,他如是说“俳句难写么?那看你数学怎样;五加七加五”,戏谑之中透着真诚,不然,请读其俳句“少喝点,李白;你影子早醉倒了!明月有好意”
你四不四也有了创作的冲动?蠢蠢都可以欲动,聪明如你,距离诗人,只差一个冲动!
将你对成都理想生活写下来,不拘一格。放入留言区,只要言之有趣,你的“大作”可与9位诗人一同汇编入《草堂》诗刊“成都九章”专题诗册里!
塞尔吉·佩里到成都还写过这样的:
今天早上我还读到
成都的一位企业家
建议让第二个月亮
在人造天空里运转起来
为了弥补城市的夜间照明
深思之后我想
正是他借给我
“菲亚特”熊猫那只备胎
而它将照亮天空
在那个真月亮旁边
这样成都有两个月亮
但没有一个人知道
是我那只被偷走的备胎
在天空中闪耀
而这首诗是唯一的方式
说明有几天干啥都不行
一切运转不灵
而的那些备胎
只在天上存在
肯定不会在汽车
或隐喻的后备箱里
汽车在环路上扬长而去
好了,留言吧。
觉得你们会写得更好。
撰文/Write Articles—王实
视觉/Vision Design— solo 木鱼
责任编辑/Commissioning Editor—王实
主编/Editor In Chief—陈昕
出品人/Publisher—李政
法律顾问/Legal Adviser—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