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死亡之谜终被揭开?专家:死得太惨烈,难怪史书不敢正面记载
喜欢三国的朋友都会知道五虎将,然而关、张、马、黄、赵五虎将在《三国演义》当中却总是给人关、张、赵三虎将的感觉。因为黄忠、马超二人在刘备的势力真正形成之后就基本是销声匿迹了。黄忠其实可以理解,年纪大就去世了:可是马超在刘备在219年占据汉中之后还是壮年,为何后来却就基本无声无息了呢?
说起来,五虎将当中马超其实算是一个非常“高富帅”的人了。关羽以前是个逃难的,张飞好一些,是杀猪的;赵云也不过是常山一带老百姓推举的首领而已,黄忠却还是个降将。而马超却是世代将门,为何他后期那么默默无闻,不声不响就死了呢?马超死亡之谜被揭开?学者:死法太惨烈了,难怪正史不敢正面描述。《三国志》写道马超的身世: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於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出生于176年的马超在当时可以说是名门贵族了。他的父亲就是封疆大吏,他也从小带兵打仗,颇有声望。他不仅仅出身好,而且还特别的有才能。在211年的时候,曹操几乎成为北方的霸主,其他人都不敢跟曹操对着干。但是马超却起兵反曹。曹操的部下杨阜说: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由此可见马超的厉害了。可是,这么厉害的马超,为何后期都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最后只在史书上留下了一句“二年卒,时年四十七。”的记录呢?一本古书上面的记载也许可以帮我们解开答案,那就是《典略》上说:
“正旦,马种上寿于马超,马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意思是,到了过节的时候,马超的亲戚马种向马超祝贺。但是马超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激动地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胸部以至于吐血,并且说:“我一家100多人,一时之间全没了,现在只剩下我们俩互相祝贺了!”
马超身为当时的征西将军儿子,同时也是汉朝伏波将军的后裔,家族当然庞大,可是为何会突然间没了呢?实际上,《三国志》当中也隐晦地提到了马超家族遭遇巨大变故的事实,这是在马超快要死的时候给刘备的上书上面写到的。在弥留之际,马超向刘备说出了自己最放不下的事情: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在临死之前,马超最担心的是他的弟弟马岱,这是他们马家唯一可以传承血脉的一个人了。所谓“当为微宗血食之继”,足见他对自己弟弟的重视,和对自己家族的愧疚。因此才在临死之前以臣子的身份“深讬陛下”。最后一句“馀无复言”更是突出了马超这种沉重的心情。那么,马超的家人是在哪里“一旦同命”的呢?《典略》上说:
“曹公西征,与马超战于河、渭之交,马超等败走。马超至安定,遂奔凉州。诏收灭马超家属。”
马超真正47岁就死掉的原因正是在这里。虽然《典略》上只写了一句“诏收灭马超家属”,我们知道这寥寥数字之下是一个残忍的灭门惨案——马超全家都被曹操这一句话给杀掉了。作为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家族,马超家突然从200多口就变成了寥寥数人,这如何不让马超“捶胸吐血”呢?
而实际上,马超还是个特别孤高自傲的人。因为出身贵族,能力过人,所以他自然有一些“自命不凡”的感觉。这也正是当时许多人都不敢和曹操对着干,他就敢带头不断地撩拨曹操的原因。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单独捉住曹操,这一点在《三国志》当中也有记载。《三国志》上这样写到: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
可想当初的马超绝不是想做一个刘备的“五虎将”,而是想要做一个能够和曹操平起平坐,乃至于取曹操而代之的角色。可惜,马超颇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味道。最后他非但没有做上像曹操那样的一方诸侯,而且还把200多家人全搭进去了。最后虽然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可是他还哪里有什么脸面来显摆呢?
至于正史《三国志》不正面记载,怕是想要掩盖一下曹操残杀别人整个家族的罪过吧!毕竟,晋国也算是继承的曹操的衣钵了。虽然如此,《三国志》仍然不失为一本非常好的史书,所谓”二十四史“,以前四史最为经典,《三国志》就在前四史当中,讲的都是真正的帝王之术,比《三国演义》要高级很多。
因此,真正对三国感兴趣的朋友,还是要看一看《三国志》的。因为《三国演义》讲历史是”隔靴挠痒“,讲不透彻;《三国志》才能真正的j讲出来三国时代那群英雄的才华与智谋。喜欢《三国志》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精装绸面三国志六卷全集》,6本只要168元,不要错过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