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座大桥被载入史册,设计者仅初中文凭,全程没有一个桥墩
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那座大桥安静地立在那,桥上川流不息,车水马龙,什么样的人都有,也有猫狗穿行其中,几只雀鸟在桥下蜿蜒起伏的栏杆上伫立,好生热闹,夕阳把这座大桥照的通亮,煞是好看。
初中毕业的天才建筑师
1940年8月,吴琦瑛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洞口县,自幼农村出身的吴琦瑛文化学历并不高,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虽然只是初中文凭,但在那段时期战火不断,动荡混乱的社会时局下,他能够顺利读完初中就已经算是一个高学历的文化人了。
在他的家乡洞口县,有一条河叫渍水,他从小就喜欢去河边捉鱼戏水,只不过他从小就听当地的父辈们说渍水并不平静,经常发洪水,有的时候洪水一发,直接就没了村子,卷走船舟,根本无法渡河。
因此他打小就体会到了村子出行的不便捷,于是也暗自决心要为家乡做点什么,这座大桥就是他长大有能力后为家乡所作出的贡献。
1956年,读完初中的他因为家庭条件没有选择去高中深造,1960年,通过自学的方式,吴琦瑛成功考上了武汉一所学校的本科班,而在这个时候,吴琦瑛也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桥梁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毕业后为了尽早补贴家用,他被分配到了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单位,开始成为了一名工程建设者,多年的基层实地经验让他进步飞快,这也为他日后深究桥梁建造并成为高级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34岁的吴琦瑛凭借自己极其扎实的学识以及别具一格的新奇思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座桥梁作品——当时我国最大的、波长跨度达7米的石砌双曲拱桥,湛田桥。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作中,吴琦瑛不是只会埋头苦干,他还富有钻研创新意识,他每次工作总是会发掘总结经验,同时也将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建筑思维,后来他也主场建造了许多桥梁工程,为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美不过淘金桥
1974年吴琦瑛主持完成第一个桥梁作品——湛田桥,此后,他的效率提高,迎来自己的建造高潮,1978年建成平溪江大桥;1980年建成龙井桥;1986年建成石背大桥,1989年建成淘金大桥;1993年建成高沙大桥等等。
而在吴琦瑛领导建造的多架桥梁中,最让他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无疑是为自己家乡修建的那座淘金桥。
这是吴琦瑛先生的第五个作品,淘金大桥位于湖南省洞口县的淘金村,横跨渍水上游古楼河的木鱼塘峡谷,于1989年1月建成,是我国第一座跨径达70米的自锚上承式悬索桥,全身没有一幢桥墩支撑,对支撑力学的要求极高,也堪称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该桥长74米,设计跨径70米,桥面宽近5米,如果单看外观,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座弄反了的桥,因为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但其实这是“故意”这样设计的。
该桥上部结构由端锚梁、T梁、盖梁排架和主索悬带等组成,整座桥大气恢宏,又显得精巧秀气,如一条巨龙横卧于大江之上,与周围的山水草木一起融合,不禁让人驻足欣赏。
它不光外形唯美独特,而且具有重要的交通通达功能,正是因为它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淘金镇两岸的居民往来,不仅促进了淘金镇两岸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洞口县的社会经济向好发展。
大桥背后的心酸和努力
在建造淘金大桥前,其实吴琦瑛对于怎么建造是很头疼的,因为这桥址周围的山体不仅海拔高而且倾斜角度大,地基并不稳固,再加上当地雨天较多,洪水频发,可以说建桥难度相当之大,用一般的方法根本不能建成,他意识到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判断,推导出最合理的建造方案。
他在淘金县的渍水两岸来回地勘察,又沿着河边将上下游走了个遍,细细敲打后决定采用自锚上承式悬索的形式来造桥。不过这个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国内没有这种方法的先例,不能有据可循,但根据吴琦瑛多年的建桥经验和直觉,他仍是觉得这是最科学的办法。
这座桥大体的构思原理是将主索悬带作为主体受力点,整桥的竖向荷载量由预应力索承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钢材的抗拉作用,桥面梁板既是通行构件,又作为受压构件平衡大桥所受的外部冲击力,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结构的抗压作用。
中间的主柱排架虽然作为次要结构,但也承担重要作用,它可以减少跨度以减少力的分散,整个桥梁结构相互平衡,互相牵制,所有材料没有一点浪费。
值得强调的是,它与其他的系杆式拱桥相比有很多优势:第一,节省材料,正常拱形材料所产生的是水平方向推力,只能借用受拉构件来平衡消解,而上承式悬索桥是倒拱形式,产生的力是水平方向的,桥面可直接作为平压构件来平衡,这样就节省了一组受力构件。
第二,施工相对方便,上承式悬带桥是自下而上施工,而悬带可以创新性地作为主柱排架和桥面基板的施工平台,这样不需要另外再搭设脚手架。
除了淘金大桥外,吴琦瑛在设计其他桥梁方案时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而做出的设计决定和规划,每一座桥梁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构造原理。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前期准备工作的劳苦和心酸,可想而知。
小结:
一个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且在那个破乱不堪的战争年代,能怀着一颗为国为家的赤诚之心,默默努力,奉献自己,这样的人怎能不敬佩?
多年来,他为我们搭起一座座桥梁,将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紧密连接起来,也将幸福美好同中华人民联系起来,他们为了创造美好新中国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这样的人足以让我们郑重感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