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等获百花奖,中国新主流大片获广泛认可
11月10日晚,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暨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礼在佛山举行。《红海行动》获最佳故事片奖,该片导演林超贤收获最佳导演奖,吴京凭《战狼2》获最佳男主角奖,陈瑾凭《十八洞村》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拥有10项提名、覆盖8个奖项的《红海行动》,最终拿下5项大奖,成为本届百花奖最大赢家。《红海行动》等影片获得百花奖的褒奖,表明近两年已在学界获得认可的“中国新主流大片”,也获得包括普通观众在内的广泛认可。
新主流大片崛起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隔年颁发金鸡奖和百花奖,其中金鸡奖一般被认为体现专业评委观点,由普通观众评委现场投出结果的百花奖,被认为体现了普通观众评委的观点。在本届百花奖上,除了《红海行动》《战狼2》《十八洞村》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主要奖项,《建军大业》获得优秀故事片奖,《红海行动》包揽男女配角奖和新人奖,《唐人街探案2》《湄公河行动》等影片获得提名奖项,表明“中国新主流大片”获得最广泛的认可。
什么是“中国新主流大片”?在本届电影节的中国电影高峰论坛上,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刘强发表《中国新主流大片“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与思辨》的论文,刘强说,从《湄公河行动》《战狼2》《血战湘江》《空天猎》到《红海行动》,这些影片相继以精良制作、精湛创作、个体价值与国家使命结合的主流价值观,为新时代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业内专家赋予了此类影片新的定义——“新主流大片”。
刘强说,人物塑造更加人性化、立体化,这是新主流大片人物塑造的主要特征,《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中的人物塑造皆是如此。在影片类型上,《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都是战争片、动作片、惊险片、超级英雄电影等多种类型的融合。而在工业制作方面,上述作品都是遵循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和体系标准制作出来的成熟的商业大片,“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再到《红海行动》,几部影片囊括了战争、犯罪、飞车、警匪、武打等多种视听冲击元素,与军事相关的场面在某些影片中竟长达四分之三片长。这种视觉上的奇观化,对观众而言有吸引力。”
其实,能够获得百花奖提名的影片,就已经获得观众认可而成为新主流大片。本届百花奖提名影片的范围为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全国城市影院发行放映的国产影片,且票房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票房产出,代表观众已经用影票支持认可了这些新主流大片。
学界对新主流大片的一个疑虑,是这些新主流大片能否被复制。其实,从近几年的电影市场实践看,新主流大片的复制已不是问题。比如,从2009年的《建国大业》到2011年的《建党伟业》再到2017年的《建军大业》,三部影片一脉相承,制作手法不断进步。从《战狼》到《战狼2》,新主流大片水准更上一层楼。从《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博纳出品的新主流大片越来越受到认可。商业类型片方面,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之后推出《唐人街探案2》,陈思诚的“探案电影宇宙”形成雏形。
本届电影节传出的一个消息,也证明新主流大片不仅可复制,而且进入良性循环的制作。11月11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执导的《紧急救援》正式开机拍摄,《紧急救援》将聚焦海上救援,影片领衔主演是《湄公河行动》主演彭于晏。林超贤导演坦言这次的电影在场面上会比《红海行动》翻几倍,它紧张的程度以及呈现的效果肯定会令大家看傻眼,“这次的《紧急救援》,一定会比《红海行动》强。”
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较早提出
“新主流电影”概念
电影界广泛认同“新主流大片”概念的时间点,一般认为是在2016年。2016年11月17日,电影界相关专家学者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组织了“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等电影界专家学者出席。
在这次专题研讨会上,陈旭光解释了“新主流大片”的含义:首先,是主旋律题材,充满正能量;第二,贴近大众文化性,故事性、戏剧冲突性强。
其实,早在2010年,本报记者在相关评论中就提出了与“新主流大片”概念基本相同的“新主流电影”的概念,提出的契机是《唐山大地震》的上映。
电影《唐山大地震》2010年7月22日公映,本报记者提前十余天参加了影片在唐山举行的首映,于2010年7月14日在本报刊发“新片放眼瞧”专栏评论《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诞生》,明确提出,“《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为中国的新主流电影确立了样板:表达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艺术水准在高位上,有观众的认可和不错的票房。”
《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诞生》的评论指出,“《唐山大地震》用商业大片的做法(保证好看,有票房)、用一个家庭的亲情史诗(个体性),叙述了一个民族的公共伤痛(历史性),在历史性和个体性的阐述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这是大手笔的做法,也标志着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诞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