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的世界级钢琴演奏大师有哪些?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列举他/她最擅长演奏的作曲家作品,谢谢:)

  何必厚古薄今?在世的世界级钢琴家,你能有机会看到他们精彩绝伦的演出,也有机会看到他们的不足,现场演出是新鲜蔬菜,有杂质尘土再正常不过。故去的大师你能够判定他们水准的只有罐头般的音乐,和遥远的记录。今天乐迷写的记录也不过是参考,能顶真么?

  要说在世钢琴大师,波里尼、阿格里奇、齐默尓曼是肖赛出身,佩莱西亚、鲁普是利兹大赛出身,索科洛夫、普雷特涅夫是柴赛出身。这些大师是当今钢琴届资历较深、作品风格最广、票房号召力最强大的。具体代表作,可上豆瓣和虾米检索。祝博主聆听愉快。

  如果要我说一个名字,那显然是波利尼,他就是那种,并非哪一项会100分,但是却每项90分的钢琴大师。尤其是玻璃的肖练,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单说肖练,我也觉得他弹出来的可以给100分。仅代表个人意见

  Alfred Brendel

  我喜欢的大神里唯一活着的一个。偏偏还已经隐退乐坛十年了(年纪大了)。

  他的舒伯特登峰造极,在听到他的版本以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舒伯特可以美到这种极致。推荐音乐瞬间和即兴曲那套Decca双CD,里面D946第二首,仿佛飘荡在迷雾森林半空中的美梦!是乐盲都会爱上的演绎。他和圣马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录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是我听过的最有说服力的版本,尤其是第9,17,20-25,27号。能够弹好莫扎特作品的钢琴家,从百年前有唱片录音开始算,在我看来Brendel都是前三甲。他的海顿奏鸣曲也是无可挑剔的风格演绎,他的贝多芬奏鸣曲,对我而言太过学院风但不失为音乐界公认的标杆。

  除此之外他是难得一见的文武全才,除了演奏,他的音乐评论,作品解析也是好到没朋友!他还写诗,画画,人17岁时的绘画水平已经趋于专业人士,他还为此犹豫过很长一段时间是否要从事钢琴演奏作为自己的职业。这种大神毫无疑问是艺术修为境界的楷模。

  最近柏林音乐厅才为这位已避世多年的大师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著名老指挥Blomstedt携同维也纳爱乐乐团也过来了。老爷爷面子真大。

  Evgeny Kissin

  是仅存的天才钢琴家。“天才”二字只有用在他身上,才觉得是恰如其分的。在网上看过他十三岁时在东京开音乐会弹肖邦,那真是每一个音符都散发着灵气。让人瞬间就体会到什么叫被上天赋予的,普通人穷尽一生都难企及的天分(泪目)。还好这位大天才活到现在都没有被日下的世风带歪,他的CD每一张都不会让人失望,弹什么像什么。在作曲家风格间极其游刃有余的转换,每一个都弹出高水准。以统计学角度说,就是永远保持90+%的置信区间。他的现场也是,技艺精湛,处理恰到好处,音感卓绝。真的就是挑不出毛病啊!所以他是所有曲目都推荐。很多人说他的普罗和肖邦,我觉得他的李斯特舒曼包括贝多芬莫扎特都值得一听。

  Kissin很低调,好像也不怎么去国内演出。可惜这样一个大天才,竟不如朗朗红。不过也不用比现在红,time will tell.

  Martha Argerich

  算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女钢琴家。年轻时候是个超级大美女!其实早先听录音并没有特别爱,但是她的现场演出状态,令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她是凭音乐直觉多过理性分析的那一派钢琴家,但她的音乐直觉真的好棒!上次听她弹莫扎特的竖琴长笛协奏曲K.299改编钢琴版,她用钢琴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了竖琴的音色,质感,简直惊艳!而且,就我近几年听她现场,从来是全场不掉链子,不出错音,这种稳定度真是太可怕了。

  Barenboim 和她四手联弹,基本上就是属于技术被碾压,用来做陪衬的(那一把哗啦啦的错音啊),Maisky有时候状态欠佳也是用来给阿姐垫背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阿姐75岁了,演奏会状态在同龄人里是没别人了。想到比她小两岁的Pollini技术已经大不如前就令我心碎。唉。听CD的话,她的Prokofiev是极其推荐的,Ravel也不错,她在Luzern音乐节的现场演出录音也不要错过。Martha女神真的可以美一辈子!

  Ivo Pogorelich

  提到这位叔的时候我就想默默BS现在音乐圈名不符实的所谓帅哥美女。这才是年轻时候帅得一塌糊涂的代表啊!偏偏波叔不走寻常路,现在把自己搞个光头造型,理由是洗头发耽误练琴时间。喷了。

  他真的很怪,现在的弹法已经怪到我听现场演奏时有一半时间都在心里默默流泪。他把莫扎特解构得都让我认不出是莫扎特了…但是!他早年时候的肖邦啊普罗啊巴赫啊,都是令人惊艳的演绎。犹记得他弹英国组曲,那样的生气蓬勃,每个音符都让人为之一振;他弹夜之幽灵,那种无与伦比的诡异色彩魅力!

  如果单论技巧,我觉得他秒杀几个朗朗王羽佳是妥妥的。所以登峰造极的技术在人家眼里根本不是重点。这种就像武侠小说里剑法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怪侠,偏偏要靠剑法以外的东西取胜(比如剑意?内力?比喻无能)。他曾经在国家大剧院排了一场难度超高的独奏会,结果在弹彼得鲁士卡的时候把钢琴琴弦给弹断了,然后国家大剧院只好又赶紧给他弄来一台备用的Steinway。坐在音乐厅里的我表示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当时的感觉了。

  总之,但凡有他现场,还是必须去膜拜!要说什么触动到我,是上次听他音乐会时临近开场,他还在台上练琴。肖邦的某首曲子,慢板。他手下流淌出来的音色,漂亮到让我起鸡皮疙瘩。所以就算是每次都要半场懵逼,我都忍不住次次来朝拜。(谁来挽救一下我这叶公好龙!)

  Krytian Zimerman

  当然逃不过要提他。因为他的音色确实是灰常灰常棒。肖邦弹的应该算是目前还在演奏的钢琴家里最无可挑剔的一个,艺术家的风范节操也无可挑剔(就是略龟毛),他的拉威尔G大调钢协是我大爱!然而基于他属于偶尔也会掉个链子,贝多芬弹的有点气质不符的类型,不能说他全方位的无可挑剔。

  Pletnev

  大天才,技术也是无敌型,乐感惊人,所以他干的事儿多的去了:钢琴,指挥,作曲…会七门外语据说。最震撼我的是他那张卡内基音乐会的现场录音。布索尼改编巴赫的恰空,他弹得结构层次分明,气势磅礴,那种游刃有余的掌控力,牛。贝多芬也弹得好,肖邦也没话说。返场那首炫技大作Islamay,好吧,我承认我男神Brendel也输他一筹。

  此大叔八卦很多,嗯。不在这八了。

  最近听他现场也开始向波叔的妖魔化风格靠拢,但还是很有魅力。我很同情与他同台的指挥,因为他是在指挥方面都可以碾压大多数。拿同样身份的巴伦勃依姆跟他比,其实我觉得至少就钢琴这方面,姨母是输给了他的(请他老人家好好练琴,不要这样理所当然地赚我们的门票钱)。

  P.S. 目测Pletnev曾经帅过。虽然现在已经是熊了…

  Sokolov

  听过现场和CD,有很强大的修为,对音乐的理解很有自己看法,也有固然在音乐厅里美妙极了但在我听来不够天然和自然的音色。就这一点他要输Zimerman和Pollini。他弹巴洛克作品我最喜欢,Rumeau什么的。

  Pollini

  他年轻时候在肖赛就以登峰造极的技术出名,他弹的肖邦练习曲,彼得鲁士卡,都极有说服力。钢铁般的触键和无敌的技巧啊……人家这么好的条件,还能隐退八年潜心钻研音乐,这真是当下那帮技术名气大但音乐性堪忧的某L某W们所不能比拟的。

  可惜P大神最近几年身体不好,技术退化严重,我现场看他弹琴,姿态流畅从容,完全能想见他黄金时期的技术是怎样牛;然而现在大神错音频频,听得我好心酸……他或许应该向Brendel一样,在适当的年纪光荣退休。但是我又格外懂得他的执拗。唉。

  P神是Fazioli钢琴最佳代言人,他太能表现出这个牌子钢琴的优势了。灿烂辉煌的太阳一般的音色啊!

  Andras Schiff

  Schiff最近状态神勇。他历来的Bach和Bartok是真的很好!在纽约演Schubert听朋友反映也是好评如潮。然而他去年是弹贝多芬第五钢协让我差评了。。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钢琴家都弹不对贝多芬的气质和味道,Perahia也是,Bach跟Schumann上天,贝多芬怪怪的。Grimaud也是,Liszt和Schumann也很好,而她个性十足的贝多芬……我无法很好评价。

  Barenboim现在就算了,也就只能听听历史录音而已。他基本不怎么练琴,现在能偶尔边指边弹个莫扎特钢协不出错音就万幸了。(刚才说了他四手联弹莫扎特都会错音)姨母是完全把指挥当重点,理由貌似是挣钱比较多?他确实有那个天赋能力,但问题是他指挥也没让我觉得多么多么好。

  好像是说得差不多了。嗯。鞠躬谢幕。

  活着的恐怕波利尼是无疑的头把交椅。波老的艺术造诣是公认的,精准无虞,理性而毫不矫饰造作,甚至冷清到洁癖。他的曲目非常广泛;艺术审美旨趣相当之高。三首彼得鲁什卡小品、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钢琴奏鸣曲弹得极其好。他录的现代音乐如诺诺、布列兹、勋伯格往往被忽略,但印证了他那区别于一般钢琴家的先锋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马克-安德鲁·哈默林的技术独一档,有着超级大师的水准。他录的曲目都冷门,阿尔坎、戈多夫斯基……但可以说录的都是值得听的。

  佩拉西亚很全能,而且在其范围内都具有过人的水准。喜欢他弹的巴赫协奏曲以及其他的键盘作品。而在当代,能真正算是弹好巴赫同时全能的钢琴家并不多。

  因此,我们在这里安利一下安吉拉·休伊特。休伊特的巴赫很棒。但是同时,她还能高度自如地驾驭拉威尔甚至诸如梅西安的图伦加利拉交响曲这样的作品。我对她的音乐审美十分认可,看得出一点都不落俗套。

  布伦德尔的技术和音乐性都出彩,属于中正平和的演绎风格。他的贝多芬是上好的演奏,百听不厌。舒伯特的即兴曲弹得也好。

  希普林·卡萨利斯的实际艺术水平很高,但不知道为什么容易被忽略。他成功地录制了李斯特改编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钢琴版。

  最后,一定要推荐一位我发现的只要是他的演绎就必定相当高质量的青年钢琴家——奥拉夫森。他的琴风极具现代感,非常合我胃口,相信也会合不少现代人的胃口。他的巴赫非常清澈、凌厉。他弹BWV847的赋格那种独特的声部突出处理我学着尝试过,就是做不出来。所以我很佩服他。我喜欢菲利普·格拉斯;他也喜欢,而且弹得很棒。还有拉莫、德彪西……数不胜数。我认为奥拉夫森有望成为新一代钢琴大师。他从未刻意炫技,但不代表没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而且只技术并不足以成就钢琴大师的地位。古尔德在纯技术上肯定不如哈默林(当然,我并没有说哈默林不是大师),但是人类需要的是音乐,而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古尔德之所以是无与伦比的大师,是因为他带来了音乐。而这种音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奥拉夫森正是一位带来了全新的音乐的艺术家。这极其难能可贵。期待这位冰岛钢琴家艺术生命的进一步绽放。

  修改一下答案。再补充两位很棒的钢琴家吧。当时写的时候忘记了。

  一个是皮埃尔·劳伦特·艾马尔。这位钢琴家在我看来也是大牛了,虽然似乎不很有名的样子。我对他的了解基本只在演绎。(换句话说,除了演绎也没什么评价钢琴家的指标了。)他录音的选曲我非常喜爱,很高级。这一点对于一个钢琴家我比较看中。因为一个人的选曲首先反映的是他的美学观念走到了哪一步。(插个题外话,我一度认为不弹现当代音乐的钢琴家都缺少一些艺术观念的学理基础。)艾马尔也是属于涉猎巴赫的全能钢琴家,不只法派作品弹得好。当代钢琴家选择弹赋格的艺术是很不讨好的,而他弹得完全可以与柯奇什媲美。他弹的平均律第一册亦是我的首选版本。艾马尔本人还有哲学的底子,演奏有深度。需要提一下的是,我喜欢干净、理智而不失深度的演绎。干涩、古奥、主观主义等演绎风格往往不受我喜爱。

  另一个是阿什肯纳齐。阿什肯纳齐录音巨多。其中是有些没有那么好的录音。但是就我细致听下来,他优秀的录音绝对堪称经典。我很好奇如果挡住名字只让我们听演绎,你能说阿什弹得不好吗?我很赞同原先看到一个知友的评价。大致意思是,阿什如果也像小克莱伯那样只留下很少的精品录音,恐怕在那些喜欢搞崇拜的人眼中他的地位会高不少吧?他就是太多不必要的录音才盖过了很多真正比肩经典版本的演绎。阿什现在也开始弹巴赫了。虽然不在我最喜欢的那种巴赫演绎的行列,而且阿什的选曲也确实不是我比较看好的那种,但是他依然具有钢琴大师的水准。他的演绎挺平衡的,不夸张做作,蛮真诚。虽然对于我他要次于艾马尔这种钢琴家一档,但是比起那些在当代审美中已经不再恰当的弹法,说实在的阿什还是非常可以的。

  关于“世界级演奏大师”这个标准其实很难界定,重点列一些1960前生人,也就是已经年过六旬的大师,并不是说厚古薄今,只是单纯缩小范围,毕竟这些年长的大师们经历了更多时间的考验。当然,中青年钢琴家也有很多是我非常喜爱的,而且很多体力活的曲目还是得靠年轻人,但他们成为“大师”,可能还是需要更多的积淀。

  下面列一下我个人所了解的,按生年排序。尽量列很有名的,有一些评价很高但是我个人不太喜欢的也列上,毕竟我只是个小听众个体。另外,现在退休/转行的,也都保留。

  免责声明:音乐理解和感知,每个人都不一样,个人喜好和口味偏差是相当大的,如果有和我不一样理解的,那一定是您的对。

  ===第一版确实把索科洛夫漏了,这位还是要补一下===

  一、1930年代

  1、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属于大宗师级别的了,德奥作品诠释的权威,在严密的结构把握的同时,作品演绎又极具歌唱性。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的作品,布伦德尔都有极佳的录音,基本都能堪称权威级,很多作品都有过多次的全集演绎;非德奥的作品相对较少,但是如李斯特的协奏曲、旅行岁月等等,也都无疑是佳本。个人以前不喜欢布伦德尔,当时只喜欢大刀阔斧、大起大浮的演绎风格(没错就是里赫特那一卦),而现在对于布伦德尔这种精致细腻,有那么些学究气的演绎风格,也越发能体会出其中乐趣。不过布伦德尔已经退休了,2009年就已经告别舞台。

  本来想列个top3录音,但是这位确实很难排。考虑入门最友好,推荐5个吧:1、舒伯特的即兴曲(原PHILIPS厂DUO系列的),2、贝多芬的奏鸣曲(可以选择精选集,又是DUO),3、莫扎特的协奏曲,入门可以考虑协奏曲的精选(还是DUO),4、李斯特的旅行岁月(好像还是DUO,这个系列真的神奇),5、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第1号(和伊瑟斯泰德合作的版本,有点小偏僻,个人的勃1钢协首选)

  2、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1937)。柴赛冠军出身,俄系作品演绎的代表人物,尤其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同时,在德奥古典作品如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派作品如肖邦等等,也都有非常广泛和高水准的录音呈现。个人不是很喜欢他,主要觉得没有太形成其个人的典型风格,可能也有不少人有同感,所以基于其广泛的涉猎面,给了他“劳模”的称号,也就是曲库非常广,都是佳本,但是能成为金字塔顶尖演绎的却不多。不过不可否认他也是卓有贡献的一位钢琴大师。基本上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阿什肯纳齐的事业重心开始转向指挥,但所达到的成就显然是不及巴伦博伊姆的。

  这位个人比较难推荐top3,因为确实都不错,但又都不拔尖。。相对来说,他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重点选择第2、3号)、柴可夫斯基第1钢琴协奏曲,属于我个人无爱的权威版本;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可能是唯一能入选我曲目最佳版本之一的;另外,莫扎特的协奏曲,可能因为是我的入门盘,个人也还是比较喜欢。

  二、1940年代

  1、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1941)。传奇女钢琴家,钢琴女大祭司,堪称我心中的女神。是肖赛冠军,但应该说赛前已经出名。演绎风格应该属于极有个性的那一卦,但是在我看来其个性演绎又是在保证作曲家风格的前提下,凭借极为敏感的艺术感知,给出的极为灵性、有说服力的呈现。另外,技术方面可以说是少见的真正的常青树,尤其再对比很多老年以后技术严重退化的钢琴家(没错说的就是Pollini),80多岁还上台动辄普三、李一的阿格里奇,堪称是业界楷模。阿格里奇弹奏的作品范围也是比较广泛,但是基本没有全集性录音,感觉上很是兴趣导向;同时,他还非常致力于演出近现代作品。

  代表录音:1、她最为人知的录音应该是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在当时那个年代,女钢琴家演奏这种大力作品很是惊世骇俗,可以说是征服了全球听众。2、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派作品上,阿格里奇基本上有过出手的,就都是极品演绎,她1965的传奇录音专辑不可错过。3、普罗科菲耶夫第3钢协、拉威尔钢协,肖邦、李斯特钢协,都是很棒的演绎,也时常拿出来秀肌肉。4、其他,如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作品、巴托克等近现代作品,演绎风格鲜明;特别的,阿格里奇的巴赫,属于玩儿票玩儿出大经典。

  总体上,应该说这个辈分还在舞台上活跃并且保持了极高水准的,阿格里奇可以算是独一号。

  2、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可以说是钢琴指挥双开花的大师之中目前最为成功的一位。钢琴方面,尽管在我心中不是最佳,但是不可否认他对于作品旋律线条的阐释上很有造诣,他的贝多芬、莫扎特奏鸣曲是很多人心中的首选。而指挥方面,个人认为他达到的高度反而是更高的,一些大型交响作品,如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都有堪称权威的演绎。

  另外,巴伦博伊姆和阿格里奇有比较类似的情况,就是圈内保持良好合作的好友很多,所以有很多精彩的室内乐演绎,包括这两位近些年也是有相当多的合作。而他与前妻大提琴家杜普蕾的关系更是因为电影而路人皆知(当然电影有点抹黑巴伦,而实际上似乎并非那样)。

  推荐录音(钢琴):1、贝多芬的奏鸣曲是值得听的,也是可以选择精选集入门。建议选择早一版录音,近两年他有一整套贝多芬马拉松录音,个人觉得整体是有些力有未逮了。其实巴伦自工作重心转向指挥,钢琴技巧上面的退化就很明显了。2、莫扎特的奏鸣曲和协奏曲也是值得听的,巴伦博伊姆对于音乐圈的“复古运动”不是很有兴致,所以整体上还是属于老派大师们那种,在当今也是非常难得了。3、室内乐作品,比如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等等

  3、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1942)。演奏技巧巅峰的代表人物,被称作有11根指头,甚至有过于重视技术以至于音乐表现力缺失的部分诟病(我个人是不认可这个评价的)。波里尼的演绎风格整体偏向于冷冽,在浪漫派如肖邦、舒曼、勃拉姆斯、包括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以及现代作曲家如布列兹等作品,演绎较为权威。不过个人感觉近些年波里尼的技术退化比较严重,但不能否认他在钢琴演绎方面辉煌的成就。

  代表作品:1、在DG录制的肖邦练习曲全集,可以说是典范名盘,不可错过;2、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和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钢琴奏鸣曲,一鸣惊人的代表作;3、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分别和伯姆以及阿巴多录过,整体上来说风格算是一以贯之,个人更喜欢早年和伯姆的版本。至于贝多芬的奏鸣曲,录音年代跨度非常之大,以至于风格个人觉得并不统一,不是我个人所推荐的选择。

  4、皮雷斯(Maria Jo?o Pires,1944)。女性艺术家可能确实技术生命周期长一些,皮雷斯近年来是退休却又频繁复出,也带来了很多珍品演绎。她的莫扎特、舒伯特在我心中是数一数二的权威,和布伦德尔的风格又非常不同,有着女性钢琴家独有的那种细腻。她的肖邦作品演绎也是很棒,夜曲录音也是相当知名的名盘。另外,印象派如德彪西,今年她有场线上音乐会(虽然已经退休3年多)弹的贝加摩组曲(包括大名鼎鼎的月光),很打动我,同场的舒伯特也是非常棒。

  5、佩拉西亚(Murray Perahia,1947)。佩拉西亚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纯净”,重点曲目主要在德奥古典主义作曲家,也有向浪漫派作曲家拓展,但是个人印象深刻的录音不太多。另外,巴赫的作品,佩拉西亚也有一些不错的录音。

  代表作品:1、他的巴赫的钢琴协奏曲很值得一听,2、贝多芬协奏曲是经典但我个人比较无感的版本之一,3、莫扎特的奏鸣曲和协奏曲

  6、1940年代还有一些钢琴大师,虽然有足够的份量,但是与上述五位相比,个人觉得可能是风格还不算很典型、或者曲目范围有些局限等等原因,还达不到真正的top,简单列一下:

  (1)科瓦塞维奇(Stephen Kovacevich,1940)。他的贝5钢协是大名鼎鼎(两个版本好像都拿过企鹅带花),贝多芬的奏鸣曲全集也是企鹅带花,企鹅是相当钟爱这位钢琴家。

  (2)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1946)。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布赫宾德我似乎只了解他近年的一些作品,早年录音似乎不多。被称作贝多芬演绎的专家,整体来说,涉猎范围比较集中在德奥作品。

  (3)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1948)。其实内田阿姨放在这里有点委屈了,单纯是因为我个人了解不多,基本只听她的莫扎特。其实内田光子在业界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了,听得有限请见谅。

  三、1950年代

  1、索科洛夫(Grigory Sokolov,1950)。索科洛夫对待音乐会和唱片的态度挺有意思的,拒绝进录音室,音乐会的曲目也是非常慎重,并且音乐会录音灌录唱片更加慎重,所以他的唱片发行为数不多。索科洛夫的音乐风格比较不拘传统,往往把曲子演绎的耳目一新,记得我第一次听他作品是舒伯特的即兴曲D899 no.2,那个速度可以说对我来说闻所未闻的慢,但是听进去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处理。所以在我认识的几位爱好者中,大家对索科洛夫整体褒贬不一,有很喜欢的,也有觉得他的处理严重偏离作曲家原意的而十分反感的。

  他的录音中,1、舒伯特的即兴曲是很值得听、很有意思的;2、拉赫玛尼诺夫第3钢琴协奏曲;3、有一张贝多芬、勃拉姆斯作品唱片,也挺不错的。

  2、席夫(Sir András Schiff,1953)。当今来说,可能可以算还活跃在舞台的德奥派的第一把交椅,同时,也是一位演绎巴赫的大师(好像也是我这个名单里的第一位巴赫大师)。席夫最核心的作曲家就是巴赫、莫扎特、舒伯特、巴托克,他其实挺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演绎风格,和很多名声大噪的钢琴家路数不同,他走的是一种纯净透明、婉转的路线,所以也就往往缺少了大开大合的硬派美感,其实并不太符合我个人的喜好。

  代表录音中,巴赫的作品,比如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等等,但是如果你是喜欢GG的那一卦,大概不会喜欢席夫。其实现如今很多巴赫的演绎,个人觉得大方向都属于席夫这一派(?本人不专业,就一瞎说)。2、舒伯特的奏鸣曲。3、莫扎特的奏鸣曲

  3、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1956)。齐默尔曼应该算是我男神,属于那种轻易不出手,出手就要照着完美去做的那种。不同于很多随时出手十几二十首打协奏曲的钢琴家,齐默尔曼从一开始,就力求只出精品。要说我对齐默尔曼有什么不满意,就是这么多年了,演出了录音实在是太少了。他的演绎路线其实非常像一位前辈大师米凯兰杰利(也是我很喜欢的钢琴家),在作品诠释,有非常强的敏感性,以能够触发作品中很多思考,演绎带有很强的哲学性,同时也带有一种贵族般的气息,整体上有一种独特的浪漫感。肖赛冠军出身,本身也是波兰人,所以对于肖邦作品的演绎是有天然加成的(虽然但是,录音也是那么有限的几首)。整体来说浪漫派作品是核心,但是在古典主义、现代作品上也都有很棒的诠释。

  推荐录音:基本出过的录音都比较精品(可能于我有偶像加成)。1、贝多芬的全套钢琴协奏曲,和伯恩斯坦那套,我的首选;2、肖邦的叙事曲;3、德彪西的前奏曲;4、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和朱里尼那套是我首选;5、格里格、舒曼、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舒伯特的即兴曲、奏鸣曲、伯恩斯坦的第二交响曲……算了,没法排了……

  4、普列特涅夫(Mikhail Pletnev,1957)。俄罗斯著名钢琴家,90年代开始转行做指挥,也是在两个领域都有比较高的建树。在我看来,他的个人风格很强,很多作品演绎与其他人都大相径庭,在很多人心里普列特涅夫都是不二的大师,但是人之蜜糖我之砒霜,我对于他的录音大多数甚至都有些听不下去。

  推荐录音:1、贝多芬第3钢琴协奏曲,值得听,很有特点;2、柴可夫斯基 四季,名家出手的四季录音其实不多,普列特涅夫这版,就感觉,是真快啊。

  5、1950年代同样也还有其他一些钢琴大师

  (1)邓泰松(??ng Thái S?n,1958)。肖赛出身,他在钢琴教育上的贡献似乎更为显著,现在肖赛选手不少都是他的学生。本身来说知名的录音不是太多,但是他的夜曲是我的入门盘,个人非常喜欢。

  (2)波格雷里奇(Ivo Pogorelich,1958)。最知名的应该就是肖赛上阿格里奇为了他拂袖离去的故事。波格雷里奇也是个人风格非常强烈,喜欢的非常喜欢,而我个人只能说不算不喜欢。他的肖邦奏鸣曲应该是他风格展现的一个典型录音。

  (3)休伊特(Angela Hewitt,1958)。基本上是专攻巴赫的一位钢琴家,而且她的巴赫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如果对巴赫作品感兴趣,都可以拿休伊特的录音来听一听。

  四、1960之后的,简单列一些名字吧,不详细介绍了。80以后的就先不列了,个人觉得称“大师”还尚早,包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钢琴家们,很多可能也还只能说是“明星”。当然,有些已经实现了自我突破,向着大师的道路走去,但更多的中青年钢琴家,个人觉得还是需要时间积淀和考验。

  史蒂芬·霍夫(Stephen Hough,1961)

  格里默(Hélène-Rose-Paule Grimaud,1969)

  基辛(Evgeny Kissin,1971)

  卢甘斯基(Nikolai Lugansky,1972)

  瓦伦蒂娜-李斯特莎(Valentina Lisitsa,1973)

  马祖耶夫(Denis Matsuev,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