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暗迷宫》场景设计超带感 演员表演显得有点浮夸

  这些年犯罪悬疑类型的国产电影逐渐成为市场热门。近日,一部正在上映的小成本犯罪悬疑片《黑暗迷宫》在业界引发了一定范围的关注和讨论。影片讲的是七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同坐一辆客车,在一条漆黑又看不到出口的隧道中,寻求生路的故事。

  影片故事在悬疑惊悚手法上,有没有一些不足之处?带给我们的道理是惊喜还是惊吓?不少观众也在关注这部电影,一些人为片中的遂道、密室等的场景的布置过用心。进入隧道之后,这个开始无限的循环,隧道那个灯一晃一晃的从眼前晃过的时候,这种空间上的这种不断的重复和时间的无法去感知。这种流逝感,其实会照的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抑和紧张感。他那个小屋的布置就是非常欧范的,红色的皮沙发,然后放着电唱机,但是那边儿的又一个非常中式的梳妆台,一个永远处在统一天的日历,你不觉得非常诡异吗?这是是道具很有风格化。

  比如说车突然多了很多灰,然后桌子上的方便面变臭了,然后水变质了,这其实都代表一种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感受到就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这样的艺术元素。就是反我们的 这种理性逻辑。她其实更多展现的是梦境里面的幻象,这是让我感到惊喜的一个地方。观众也关注到了影片提到的多重人格,因为这种设定有趣,而且伤脑。多重人格是一个人他可能有几种人格,在不同的情景和需求下,他不有不同的人格出来,来主导他自己这样的一个身体。

  这个片子里面,我们看到的那个工程师代表了理性的他,然后那个舟舟代表了最本真和善良他。所以每个人格都有对应的角色,我觉得这个设计是比较高级的,就是我们在这个《致命ID》这个好莱坞电影里面,是看到了相同的设计,包括一些国产的影片也有这个角色的设计。所以这个片子是一个七重人格的人和一个双重人格的人,然后在一个虚拟的隧道当中相遇了。这篇子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它其实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人性之间的博弈,在面对绝境的时候,这个黑暗的自己和善良的自己,这种对抗关系一向就表现出来了。

  其中影片讲到超现实主义和多重人格者之外,影片也讲到精神分析的关键词,这也是很多观众感兴趣,但是又不太理解的地方。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面,其实人的这个意识分成三个方面,一个前后的“前意识”一个潜水的“潜意识”,还有一个意识,像在一个屋子里边,一个大厅里边。我们有心理冲动出去的这部分意识,我们叫前后的前,叫前意识”,然后我们那些 被压抑或者是永远隐藏在心理最深处的是“潜意识”。

  其实这个就是导演或编辑的功力,就是我们以前的小成本惊悚电影,我们所有人物的多重人格或者是我们人物的这种不合理的地方,我们最后的结尾都是这个人疯了。但是它这个更复杂,而且它这一扣接一扣,就像密室逃脱一样,我们需要完成一个又一个解开谜底,可以逃出这个密室。虽然这部电影借鉴了非常多的经典的作品,但是这部电影它的编剧很好的把这些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它变成了一个我们说中国化的或者是合理的故事,这个我就是他高明的地方。

  刚才我们说了很多本片的优点,除此之外,影片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呢?它在演员的表演上,是有很大缺陷的。这部电影其实她讲的是人性之间的博弈,是个人的内心戏,要比他表面的东西更多。所以这些演员在承载这些角色的时候,他会稍显稚嫩,吃力一点。当然我们的国产影片这几年的发展也很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好的影片出现在观众的面前,让各位吃瓜的网友看得开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