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者也》:具有荒诞的黑色幽默,追的不是凶而是内心的魔障
初看曹保平这部新作,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也有些不一样之处。《追凶者也》大面上与很多疯狂喜剧类似,同样是荒诞情节与黑色幽默。但是仔细品味,电影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最起码在类型风格上对于华语电影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之所以似曾相识,是因为电影在叙事还是元素呈现上,有点类似《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我们俗称为疯狂喜剧。荒诞、戏谑,宁浩将黑色幽默玩到极致,尤其是《无人区》,偏远地区的犯罪活动,黑色的故事中将人性的元素放大。反观这部《追凶者也》,电影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玩得不够开”,而且在故事层面也有一种不太明朗的感觉。难道曹保平只是对国内疯狂喜剧的一味模仿吗?并不是这样。曹保平在《追凶者也》中的表现,其实是一种类型片的尝试。同一起事件,三段式的结构,三种角度,最后交汇于一点,这样的结构让人想起了《11:14》与《刺杀据点》,还有去年的那部佳作《心迷宫》。但曹保平在《追凶者也》在三段式中的尝试,是一个在同一主题下三种不同类型风格的展示。一起凶杀案,为整个事件的起因,用行文中的俗话来说,这叫“帽子”,随后引出针对该事件正反时间差中三位主角的故事。
这部《追凶者也》看上去是一个混搭片,它是犯罪片,也是喜剧片;可以说是剧情片,也可以说是西部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昆汀?塔伦蒂诺和盖?里奇的影子,但又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故事风格以及西部所特有的风情风貌。 山西长大的曹保平,终于通过电影回归故土。影片讲述刘烨饰演的机修工宋老二因为和生前是摩的司机的受害者猫哥有过恩怨而被警察和村民所怀疑,连女儿也受到牵连。在警察破案无果的情况下,一向憨直的宋老二决定亲自出手,捉拿真凶,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剧情由此展开。 虽说是喜剧,其实处处都是命运的悲凉。一桩命案,最终被一个不相关的人士破获,个中之尴尬,可以想见。坏人之坏,多为形势所逼,被宋老大误认为是凶手的偷车贼王友全,因为生活无着落,女友要分手才不得已而为之; 真正的杀手董小凤,其实是一个很谦和的绅士并且很有理想,他因为爱上舞女萍姐才对猫哥痛下毒手,事发之前,俩人正谋划自己的美好生活。 即便是宋老二,也并非为自己才去“追凶”,更多的是不想让冤屈由女儿来背负。“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言说不过二三”,剩下的,也只能自己一肩承担。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命运之悲其实又何尝不是人生之暖。宋老二是为亲情,王友全和董小凤是为爱情,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生命中最爱的人。后二者走上犯罪道路绝不可恕,但此情可悯。 《追凶者也》追的不仅仅是凶,更是许多小人物的生命历程。《追凶者也》在感慨之余,也带着生命最后的一抹暖色。
罪案题材+黑色幽默是曹保平电影的显著特征,《追凶者也》和曹保平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非线性叙事与章节体结构的运用,这也是被一些人诟病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才是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比《心迷宫》用的巧妙多了,也成熟的多,一桩命案,三个人,三段式,同一场景不同视角展现,最后汇聚交叉成一条线,1宋老二视角,被警察列为嫌犯怀疑对象,为了摆脱怀疑他开始各种奔走追查真正的凶手;2王友全视角,被宋老二认为是凶手的人,经过案发现场并骑走被害人摩托车的小混混;3 董小凤视角,真正凶手,受雇杀宋老二结果杀错了人的杀手。随着同一场景不同视角的展现,这个故事逐渐明朗起来,悬念恰到好处的被解开,三段式视角完结,观影的乐趣已经不仅仅是凶手是谁那么简单了,而是通观全局后的过瘾与畅快,看似荒诞可笑实则又离现实如此之近,做到了娱乐性与思想性高度结合。至于很多人吐槽的影片结尾天降神兵太过“和谐完美”,其实不然,按照剧情正确合理走向,其实就应该是这么个结尾,因为张译扮演的杀手前面已经连连失手,各种暴露自己的身份,比如他当街端起饭碗将段博文砸晕这个场景已被无数人目击,怎么可能不被警察查到呢,相比之下《光荣的愤怒》结尾那种毫无征兆的天降神兵才是违和感相当的严重好吗。
刘烨的角色是全片的线索人物。看到故事的结尾你会发现,所有的故事都因为宋老二而起,也因为他的纯天然土法追凶,让几位人物纠缠在了一起。而面对那个冷血无情的真正凶手时,拯救他的正是他一手造就的混乱局面。当局面变得无比混乱时,原本“专业”的杀手也变得无所适从,被折磨得狼狈不堪。这种狼狈造就了电影荒诞搞笑的气质。在一个失控的局面中,反倒是一无所知的宋老二在无意中逐渐掌控了局面。当电影行进到中段,张译饰演的杀手登场时,“追凶”的悬疑已然完结,观众对于剧情的发展基本上都能心中有数了。此时,导演的任务从“讲怎样的故事”转变为“怎样讲故事”,而荒诞也从此时接管了影片的主要基调。如同[疯狂的石头]里的专业小偷一样,当杀手越是用专业的手段试图挽回失控的局面时,事态就会更进一步地滑向不可控制的深渊。意图亡羊补牢的张译,却在面对刘烨时束手无策,越是用力想攥紧手中的肥皂,滑腻的肥皂就越是会失控的滑出手心。此时,两人的身份被倒置,思维缜密冷酷无情的杀手的所有行为都被宋老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一消解,在了解所有情况的观众看来,杀手越是挣扎就越是可笑。这种矛盾成了影片后半段的核心。张译很好的诠释了杀手董小凤这个角色,这也是电影中最具深度,也最立体的一个角色。在电影中,他以一个夜总会领班的身份出场,穿着西服,戴着眼镜,显得非常斯文。从一开始,导演通过他要给女朋友买房子的情节,迅速建立了一个有担当、立志为自己的女人提供好条件的“好男人”形象;他在夜总会中八面玲珑,礼貌得体,这些都与他杀人时的凶相毕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如果说《烈日灼心》是对小人物的心酸与无奈做出的深刻解读,那么《追凶者也》就是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段”讲述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史;更值得一提的是,曹保平导演一直都在犯罪类型片上寻求创新,不拘泥于题材,拒绝平庸,坚持做自己想做的,尽管会因此面对很多人的不接受与不理解,但这种创新精神会因此让自己的作品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传达故事的核心一直都是曹保平导演坚守的精神,影片中的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而他们的大多数行为都仿佛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宋老二的困境在于人言可畏,自己的老婆跑掉从而招人嘲笑,因此他将希望寄予在儿子身上,但那些流言蜚语已经影响到了儿子的学习,因此只能努力找到凶手还自己清白;王友全一直都很憧憬未来,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整天无所事事的混日子,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而董小凤因为被奸商所陷害,因此导致他一直都想摆脱心中的那种不安全感,从而求得生存。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为生活、为我们所谓的“明天”而去拼命,三个男人各有所图的垂死挣扎,从最初的简单,到案件的扑朔迷离,再到多次反转,无不反映着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荒诞的故事中,探讨的却是现代社会最为真实的人性,当真相被撞破,当生存的无奈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又有多少人会在意曾经最想坚守的诚信被遗失在哪里呢?思考与欢笑对我们都同样重要,而《追凶者也》就是这样一部让我们在欢笑过后还能引发对人性思考的佳作;没有所谓的情怀,没有煽情的戏码,更没有精妙绝伦的特效…但那些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以及对真善美的唤醒,在我看来这是属于曹保平坚持自我个性为我们呈现出的精彩,更是属于这部电影的独特价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