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场上受伤,落单小战士独自爬行9天8夜回国,后来怎么样了?
1979年3月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撤军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遭受的最大损失,就发生在撤军过程中。而战损惨重的部队,正是50军150师448团。
50军名气不小,最早是滇军王牌60军,在抗战中有上佳表现。东北起义后,60军改编为解放军50军,在抗美援朝中打出了军威。
战力如此强悍的部队,怎么会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收官阶段,出现重大的败笔呢?
首先,50军强,不代表下面的每支部队都强。50军150师,是50军1967年从东北换防到四川后,才重新组建的部队。
在当时的国力下,150师被划为乙种师,平时以生产,修路等任务为主,军事训练不足,很多战士到退伍,摸枪的次也数得过来。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前,150师才从乙种师改为甲种师,兵力从6000人,增加到11000人。不过新增兵源即使从北方部队调来一些老兵,仍然还是以新兵为主。
紧急扩编之下,老兵多被提升为班长、副班长,而连长、排长对手下的兵根本不熟悉,连上交士兵的名单都困难。
生产师没有得到充分的军事训练,入伍才几个月没有经验的新兵多,基层指挥员不熟悉情况,这些因素都为448团的惨重损失埋下了伏笔。
50军的148师、149师,开战之初已经参战。
149师加入西线,取得攻占沙巴县和重创越军王牌316A师的出色战绩。148师加入西线,在谅山战役中,打到了穷奇河以南。
150师因刚完成整编, 到2月21日,才从四川往东线开拔。得到向前线开拔的命令,150师全师上下都很兴奋。50军从自卫反击战一打响就战意盎然想上前线,奈何条件所限只能坐冷板凳。
另外两个师的战绩,早已让150师的官兵按捺不住,好不容易等到上前线的机会,150师官兵只恨3000公里路途太长。
150师刚在广西边境完成集结,我国政府就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了撤军的命令。150师全体官兵都急了,纷纷向上面请战,一仗未打就原路返回,150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东部战区前指也理解150师官兵的心情,随即就向150师下达了战斗任务:归属41军,往东平以西搜剿残敌,掩护撤退的的部队,寻找失散的我军官兵。
在高平战役中,我军对驻守高平的346师,进行了地毯式清剿。高平一带没有成建制的越南正规部队。
不过高平以西接近越军338师的驻地,我军撤军命令公开发布,因我军一些部队还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丛林中执行任务,知道撤军命令比越军还晚,越军有较充裕的调动时间,150师的接应任务并不轻松。
越军很想在我军撤退的过程中,对我军实施报复。特别谅山方向,越军几个从柬埔寨急调回国营救谅山的主战师,更不会放弃趁我军撤退尾随反击的机会。
不过谅山方向我军交替掩护,撤退有序,不仅没有让越军占到便宜,反而让追击的越军损失惨重。
我军127师在撤退中杀了越军一个回马枪,全歼越军一个特工队四百多人,报了谅山战役时,越军特工队袭击127师指挥部,射杀一辆指挥车上战士的一箭之仇。
我军主战部队撤兵安然无恙,接应的150师撤退时,却遭遇了重大危机。
3月6日,150师越过边境,向高平以西挺进。448团位置突前,是全师最深入敌境的部队。
第一战448团打得很漂亮,过境几天,就夜袭了越军一个高地,正在吃饭的越军被全歼。
448团这样的预备部队能打歼灭战,让高层感到很欣慰,连小平同志都专门为448团发来嘉奖电报。
然而不久之后,488团撤退的路线将其推到了险境。
3月10日,150师的完成任务,接到了撤回国内的命令。448团为了能够扩大战果,选择了从高平战役121师穿插的路线回撤。
150师最终决定,448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团前指随二营沿121师的穿插路线回撤,另一路由团部率一营、三营,从和二营平行的线路回撤,这基本就是高平战役121师、123师双层迂回的逆向线路。
123师是机械化部队,走的路线相对平坦,121师的路线则非常险峻,448团的惨重损失,都是因这条线路而起。
448团3月11日一早,照着法国殖民时期的军用地图开始回撤。二营走到中午,直线距离才前进了三公里。
经过一个水坝时,二营前锋尖刀队顺利通过,等大部队一到,马上就遭到了越军的袭击。
越军隐蔽在山林中,根本见不到人,只有弹雨不停往大坝上倾泻。处在空旷大坝上的二营官兵,瞬间就倒下一片。
如果知道以后还会遭遇什么,这个时候二营无论如何也会冲过大坝。越军枪声中连重机枪都没有,显然是小股袭扰,不敢冲锋吃掉二营。
二营付出一定的代价,完全可以很快冲过水坝。
可惜以前生产师军事训练不足的弱点,在生死关头暴露出来。本来二营一个尖刀班,就能抢占一个小山头,可大部队并没有全力反击,反而被不多的越军死死压制在原地一直到天黑。
早下决心冲过大坝,不停留通过山谷,部队快速收缩救援。这三点做到一点,448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可惜这三点基本都反着在做,加上448团本身的经验问题,更大的灾难就向448团扑了过来。
二营的尖刀分队,突前看到有越军的先头部队在设伏。可二营和随二营行动的团前指,为不暴露位置实施了无线电静默,没有得到消息。
头天打一天,二营突围后又一直有越军跟随,二营其实已经无法隐蔽位置,无线电静默没多大必要。
和前锋部队失联,滞留山谷的后果是,越军大部队赶到,一阵冲锋就把二营切割成两段。
二营在山谷停留,没有事先抢占制高点警戒,制高点都让越军控制,二营在没有多少遮蔽的山谷里,成了越军的活靶子。
团前指和营部的指挥员伤亡惨重,到了晚上,二营已被击溃,营部基本不复存在,团前指还有少数人困守一个山头待援。
侥幸突围的战士,把情况汇报给了团部,团部下令派出两个加强连赶去营救,这两个连到一个垭口,腾出手来的越军已经张网以待,两个连没能营救二营,反而成了越军另一个猎物。
到15日,东线前指终于下令,让150师,121师,122师分别派部队救援。然而因为488团无线电静默和越军出动了大量装甲部队地原因,援军在找不到488团的情况下,无奈地返回了。
448团只能自己保重了,团部和一、三营在3月15日遭到越军突袭。情况很快危急到文书、炊事员也要拿起武器上战场的程度。
在这场突围战中,488团的炊事员肖家喜,整个作战过程中没有消灭一个敌人。可他却成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大亮点,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令人震撼,完全担得起他后来获得一等功臣的荣誉。
1978年初20岁时,肖家喜从四川开县入伍,分到150师448团一营重机枪连炊事班。他每天的任务就是骑着三轮车给连队买菜,帮着做百来号人的一日三餐。
学习军事技能,才是肖加喜参军的愿望,炊事班的工作让他有点失落。一年过去他已不算新兵,本来他以为会在炊事班岗位上结束军旅生涯,不会有接触全面军事训练的机会。
不想自卫反击战爆发,他还能够上前线,就算在炊事班,他也感到很振奋。
就是这样一个连枪都没有摸过几次的军人,当情况危急到炊事员都必须拿起武器上阵时,却以超人的意志经受住了考验。
当时,重机枪连连指导员带着肖加喜等二十七人突围而出,没走多远,二十七人就被打散,连指导员身边只剩下肖家喜等七个人。
我军都已经撤回国了,七个人要在越南境内穿越几十公里回国,只能躲藏前行,遇到越军小股部队也没有一战之力。
为躲避越军的搜索,七个人在丛林中藏了四天,连小路也不敢穿行。没有吃的他们挖野菜,山泉怕越南人下毒不能喝,他们喝树叶上的露水和雨水。
3月19日,一股越南民军发现了他们的踪迹,还好七人很机灵,换着位置开枪,让越南民军猜不透他们有多少人,不敢贸然攻上山,只敢朝山上扔手榴弹。
等越南民军走后,七人赶紧下山另找地方躲避。在中途他们遇到两个越南人,追着越南人到一个山洞,越南人不投降,在山洞里朝他们开枪,他们就往山洞里扔手榴弹。
动静一大,附近的越南老百姓拿着武器赶来,七人赶紧躲起来。老百姓一走,他们回到山洞查看,发现山洞是个战备据点,里面有很多食物。
七人饱餐了一顿,这是肖家喜在越南,最后一次吃到“人吃的东西”。之后的九天八夜,他维持生命的食物,很多人都无法忍受。
又走了四天到3月23号,七人路遇越军的巡逻队。他们赶紧隐蔽在路边,可越军听到了动静,持枪向他们的隐蔽处搜索而来。
这个时候,肖家喜做出了一个英勇的决定,他对指导员说:“指导员,你带大家走,我出去引开敌人。”
指导员不会让士兵做出这样的牺牲,坚决不同意。肖家喜也不和指导员争,趁指导员不注意,腾身就冲出去,往反方向飞奔。
巡逻的越军被肖家喜引开,追在他后面射击。他跑进水田向对面的山林冲去,还没有冲上山,臀部就中了一弹。忍着伤痛他跑到山林里,找了一个山洞隐蔽起来。
进山洞前,他把洞口的血迹清理干净,这个细致的举动,让他躲过了越军的搜捕。
越军搜索到离洞口很近的地方,肖家喜已经扣住扳机准备做最后一搏。就在这个时候,有个越军指着地上对同伴喊叫几句,越军就往另一边走去。
就是地上的血迹没有指向洞口,才让肖家喜躲过一劫。
肖家喜用条三角巾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就在山洞中昏睡过去。越军还在附近他不能出去,在山洞中一躲就是两天。
两天过后,肖家喜走出山洞。他不能再躲。两天水米未进,再躲他会失去回到祖国的力气。
出来走了没多久,伤痛就让肖家喜无法站立,可他还是坚持着向前爬行。白天他必须在行人难以通行的地方爬行,以免被人发现。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可以经过一些容易通过的地方。望着天上的北斗星,他心里就有了希望,只要向北,就能回到祖国。
饿了他摘田边的鱼腥草吃,渴了他喝田里的脏水。饮食不干净一旦病倒他就再也回不了国,可是不吃不喝他会一点希望也没有,残酷的环境让他只能靠意志和运气。
受伤的第六天,肖家喜的伤口已经化脓生蛆,痒痛难耐。他解下朽烂的三角巾,用根树棍把蛆虫挑掉,再从身上撕块破布重新包扎。应对伤口化脓,他只有这样的条件。
第七天很惊险,肖家喜躲在一个山洞中,几个越南农民到山上放牛,肖家喜看这些农民腰板笔挺,肯定当过兵。
他警惕地观察动静,当水牛靠近洞口时,肖家喜机智地用一块石头打中水牛,水牛受惊跑开引走了几个越南农民。
突遇的险情可以随机应变,可身体状况的恶化,肖家喜却难以应对。
这个时候,伤情已经让他出现幻觉,幻觉中有美食,有战友的欢笑,可清醒过来,只剩下难以忍受的疼痛。
就在肖家喜身体将达到极限的的时候,他发现途中看不到越南人了,这意味着祖国已经近在咫尺。他拼着最后的力气,奋力向前爬去。
爬着爬着,他眼前的山坡种着一片玉米。他想到越南人不种玉米,难道山坡是祖国的领土?肖加喜心里一阵兴奋,身上力量倍增,不停地朝着山坡爬去。
爬上山坡肖家喜的眼泪“刷”一下就流了下来。他看到一块木牌,上面“封山育林”四个汉字,走入了他的灵魂,让他铭心刻骨、终生不忘。
边防军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时,他不说一句话,脸上是笑容和泪水已经告诉了边防军他的身份。
看着昏过去的肖家喜,尽管他的军装已经烂得无法分辨,边防军依然知道这是战友,赶快把他送到了附近的野战医院。
肖家喜的伤口长十公分,宽六公分,深三公分,这样的伤口在化脓的情况下,肖家喜还坚持了九天八夜,医生说简直是个奇迹。
野战医院不能很好处理肖家喜的伤情,把他转到了昆明军区医院。消息传到肖家喜的部队,都开始整理他遗物的战友,个个喜出望外。
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率领中央慰问团,专程到医院看望肖家喜。“……在九天八夜的时间里,没有丢失自己的武器和弹药,爬回祖国,也是名符其实真正的英雄!”
王震副主席对肖家喜的评价,说出了无数国人心里的感受。
中央授予肖家喜“一级战斗英雄”和“钢铁战士”的称号,带伤九天八夜爬回祖国,证明了肖家喜有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
这位英雄后来怎么样了呢?伤好后,肖家喜被保送到昆明陆军学院。
军校毕业,他先后担任十三军坦克旅后勤部副部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坦克旅副旅长。
1986年,肖家喜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转业,在成都国税局一分局工作。
如今肖家喜已经退休,他的钢铁意志,铸进了我军军魂,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