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纳西索斯之恋的完结

  周日晚八点的社区电影院,《花束般的恋爱》,满场只有五个人。我和我结婚六年的队友,后排从依偎在一起的姿势看来恋爱不超过两年的情侣,还有一个坐在远处,独自观影的姑娘。

  队友说:这片子有这么小众?

  我说:可能是这家门口的电影院小众吧……

  直到影片开始,男女主一开口,我们俩一激灵,原来我是那个买了国语配音版的大冤种……

  电影放完,走到影院门口,队友说:如果最后那对小情侣没出现,说不定他们就真的不分手了。

  我说:你知道我看完在想什么么,我就觉得咱们结婚六年了,还能一起看场爱情电影,我觉得很知足了,哈哈。

  故事很简单,还是大学生的男女主一次偶然的遇到,开启第一句话的契机是一起认出来了导演押井守,发现彼此有着近乎一模一样的阅读爱好(女主在男主房间里看到堪称自己书架的翻版),有很多共同关注的作家漫画家,买了同一场展览的门票又都阴差阳错的没有去,曾经开了一模一样的脑洞(比如“剪刀石头布”的规则,布怎么会比石头厉害呢,明明石头可以很轻易的划破布啊,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质疑这个问题),在同一件事的表达上都有着该死的一模一样的小习惯(“这是个会把‘我在电车上’,说成是‘我在电车上摇摇晃晃’的男孩。”)。

  他们第一次见面穿了一模一样的帆布鞋,第一次约会甚至连帆布包都是不谋而合的同款不同色。

  这种命中注定一样的相遇,遇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如何能不心动呢。

  相遇在2015,分手在2019,恋爱四年,一起生活了四年,对着同一本漫画落泪,在海边拍下照片,一起牵手上班,共同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在车站拿着共同喜欢的作家的新书等对方下班。最终还是分手了。

  观影前,听说这是一场资本主义对文艺青年的绞杀,可以看到文艺青年社会化全过程,文艺青年之间的爱情的脆弱不堪一击等等。诚然,他们之间感情的转折点就发生在,男孩子终于意识到自己三张漫画只能换来1000日元的现实,是根本不能匹配他之前“用画画来养活自己”的理想的,在加班中、在上司的画饼中,沦为加班狂魔,沦为一个没有时间看书,更没有时间玩Switch游戏的社畜,工作之余的精力只够打一盘消消乐,麻痹一下大脑好踏实睡在公司的地板上。女孩子依然愿意坚持自己的爱好,辞掉会计的工作去策划公司上班,男生不能理解这样“游戏人生”,女孩子却觉得这个工作干不下去了“那就再说啊”,至少“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渐渐同床异梦,渐渐连话都不说,同居的两个人,在地铁遇到,竟像是朋友一样互相招招手。

  恋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是相遇时电光花石的心动。

  分手源于天长日久的消耗,现实生活的磋磨。

  但是他们的爱情真的死亡于资本的绞杀吗?我觉得其实,他们之间的所谓的爱情,更像是纳西索斯(Narcissus)之恋,本质上爱的是自己。

  Narcissus,是希腊神话中河神刻斐索斯与水泽女神利里俄珀之子。他长相清秀,却不为任何人动心,最终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在顾影自怜中抑郁死去,化作水仙花,仍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的影子。

  这些阅读、音乐、文艺鉴赏方面的爱好,本身是自我意识的延伸。男女主的爱好相对小众,这也是文艺青年执着的部分,我喜欢的与普罗大众不一样,我是独特的,有灵魂的。因为这份独特的共鸣,他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爱上了自己。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从根本上他们是不同的,出身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向往的人生终极目标也可能并不一样。并不是男主角在进入到社会之后发生了变化,而是他们本身就不一样。这些爱好的相似太过于表面,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他们没有一次探讨过童年经历、人生道路、理想的家庭模式,只是在分手的时刻,男生说他希望能够有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推着婴儿推车在小区散步,女孩子说,是要又一次降低标准吗。

  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从来就不同,也根本没有试着向彼此走近过。

  电影给出了很多细节,男生的父亲是新泻乡下的烟花生意人,女生是东京土著广告商家庭,相同点是他们都并不认同父母的事业,认为自己有自己要做和爱做的事,不同点是两个人的经济基础相差甚远,仅仅是父亲那里5万日元的生活费的断供就能让男生为五斗米折腰了。

  男生认为自己努力工作赚钱让女生在家做太太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了,女生不认同却什么都没说,甚至连女生换了工作都是男生在桌子上发现新公司简介才知道的。

  女生想:和三个月都没有做爱的恋人提结婚,他是怎么想的

  男生想:她到底想不想和我白头偕老,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呢?

  所以为什么不能好好的谈一谈呢?

  他们看似如胶似漆,实际上始终沉浸的还是自己的世界。

  看完电影,我明白了为什么片名是《花束般的恋爱》,恋爱本身就像是花朵,有盛开,就要凋零,就像是女主在电影里所说:

  “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儿时,读李敖“唯有恋的短暂,才能爱的永恒”,我并不理解,不理解“三月换一把,爱情如牙刷”这种恋爱观,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负责不靠谱,我始终沉浸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沉浸在“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就要出家做和尚去”这样的执着。

  后来,我才觉得,其实真正的“恋爱”,就是短暂的,因短暂而美好。

  是两个平行的人互相看到对方,爱上对方,像胡兰成说张爱玲那样“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也可以像张爱玲的卑微“我想你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也是可以的”

  若真能长长久久,这个长长久久里的东西不再是单纯的恋与爱,他一定要掺杂上很多复杂的东西,比如说理解、比如说体谅、比如说责任……长久的在一起,便不可能是平行的存在,必须双方都放弃掉自己的一部分,去求得一份同步,渐渐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恋爱从来就不是把人绑定到一起的东西,婚姻与家庭才是。

  恋爱就是一束开了让你惊叹,谢了让你为之流泪的花。

  所以男主女的分手就是这么容易释然,并没有对错,他们的恋爱起始于爱上自己,完结于没有形成真正的生命连结。

  当然,并不是说走入婚姻一定要有生命连结,婚姻本身并没有设置这个门槛,只是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没办法再往前走了,如果最初没有那么灿烂的开始,或许也可以忍受没有爱只有责任的生活。但是分手时看见的那对情侣,彻底打破了大家凑合过下去的冲动,也许可以换一个人去凑合,只是不能是现在这个人,毕竟在他身上,曾看到了爱的样子,就能清晰的听到内心“不爱”的声音。

  有人可以青春至死,到死都在不断地恋爱,有人愿意磨平棱角与眉眼,求一个平淡的生活。所以至此分道扬镳,也没有什么可遗憾。至少街景地图记录了,我们曾共同走了一段美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