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就是赚钱嘛?低俗!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

  经济是什么?很多人觉得,经济不就是赚钱嘛,低俗。

  所以很多人现在不愿说经济,好像生怕一说这事,自己档次就低了。他们更喜欢聊健康啦,生命啦,这一类的高大上的事。

  说这些当然挺好,但不要忘了,马克思可是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听见了吗,上层建筑上的人们。经济是基础啊。

  如果这个基础不行了,上层建筑还能稳吗?别的不说,咱就算“经济=赚钱”,难道就可以不重视吗?大家都没了钱,上哪就医,怎么治病,谁来保护咱们的健康和生命?

  当然,有人会说,谁也没说不重视经济啊!我们都知道要好好发展经济啊!

  可问题是,“发展经济”,不是用嘴发展的。真想让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要稳住预期和流动性。

  ▼

  先说预期。预期这个东西很好理解,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打算开一家生鲜店,就说明他的预期是人们会来买生鲜。

  人总要吃饭啊,这个预期非常稳固。

  但要注意的是,这个预期之中,暗含着几个更基础的预期:他预期自己进的货能正常运进来,预期店能正常营业,预期市民能正常出门。

  如果这几个预期中有一个不能满足,比如货会经常卡在路上,或者店会时常被封,又或者市民也时常会被封,他就不敢开这家店了。

  不敢开这家店,损失的只是他吗?不一定。

  首先他的货源——也就是生鲜批发商,生意也会受影响。事实上,市面上每少一家生鲜店,他的批发生意都会受一点损失,而他的货源——比如菜农、果农或肉联厂,也都会跟着受损失。

  这些人为了找回损失,可能会涨价,也可能会减产,当然减产本身也会导致涨价,反正最后消费者占不到便宜。

  那谁占便宜了呢?谁也占不到便宜。生产者减产,收入会降低,消费者面对涨价,支出会升高,交易总量的减少,又会导致税收跟着下降,这里面没人赚到。

  而且,经济具有很强的传导效应,一旦人们预期将来的日子不好过,都会节衣缩食,而大家的节衣缩食,又会让衣食的生产者进一步削减生产,削减生产带来的是继续节衣缩食……

  这就是说,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

  ▼

  为了更好地说明流动性问题,咱举个流动的例子。

  打比方说,一个大学生,本来打算去外省旅游。可是临近行期,他发现势头不对,怕去了回不来,或者回来被封住,就不敢去了。

  你以为,他不去,只是一个人失去了一次出去浪的机会吗?

  不是的。他取消的行程,会影响旅店老板的预期,当老板发现自己接不到订单的时候,就必须削减自己的成本,比如降低服务员的工资。

  服务员一看,自己的工资降了,那咋办,少花点呗,明天那场电影,不看了。

  他这一取消订票不要紧,电影院的服务员也要跟着受影响:得得,那件游戏装备,不买了。

  游戏运营商一看,最近没人充钱,这可咋整,裁员吧。

  ……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实际上,这个循环还能写很长很长。

  ▼

  这就是预期的改变,导致流动性的缩减,而流动性缩减,又会进一步改变人们的预期。

  于是,就会有凋敝,有萧条,有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

  谁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比如健康。但如果一个人失业了,明天就吃不上饭了,要出门捡菜叶了,你跟他说健康?如果他甚至出不了门,连菜叶都捡不到,他能健康吗?

  道理谁都懂,但没有了经济基础,所有道理都会变得没道理。

  ▼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设法稳住预期,恢复流动性。否则,当所有人都认为凛冬将至,凛冬就一定会至。

  别再折腾了,真的。

  那些还在嚷嚷“不惜一切代价”的人,你们就那么确定,继续折腾下去,代价不会落到你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