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维多利亚在位64年,一个没落,一个辉煌

  

  当96岁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离世的时候,很多人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表述再恰当不过了,但没有深入对比一下,用“一个时代的结束”仿佛有点空洞。

  1936年,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无视英国举国上下的反对,迎娶了他的情人,最终沦落到了被迫退位的下场。需要指出的是,彼时,爱德华八世还有“印度皇帝”的头衔。当然了,这个头衔最终还要上溯到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爱德华的王位最终传给了他的弟弟,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伊丽莎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位继承人。

  1952年,26岁的伊丽莎白继承王位,需要指出的是,伊丽莎白二世即位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头衔。因为就在1947年,印度已经独立。

  可以这么说,两位英国史上最长在位的女王,一个见证了英国的辉煌,一个见证了英国的没落。

  

  1688年,一场没有流血冲突的“光荣革命”,让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这不难令人联想到发生在印度1947年的那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终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我们怎么界定英国这场“光荣革命”呢?

  这很有点类似我们传统认知上的“君权与相权之争”、“君权与贵族之争”,只是英国当初的相权、贵族已经有初步的组织形式,上、下两院。

  光荣革命之后,君权被极大的削弱,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成型。

  由于是一场没有“流血冲突”的革命,君权当然不会就此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国王参与党争,再正常不过了。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君权,并非是当今的“形同虚设”。

  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纯粹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以至于几十年后的袁世凯,脑子一热,还要跟人家英国学君主立宪。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即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维多利亚女王早期,她仍然热衷于政治。拐点出现在186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年仅41岁的阿尔伯特亲王去世,维多利亚女王从此无心关注政治,成为了英国王室大权衰落的重要拐点。自此,英国王权“统而不治”的时代,真正到来。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年-1901年),正是英国最辉煌的时代。英国在这个时期,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都发生在这个时期。1876年,维多利亚加冕印度女皇。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极盛时代,也是英国对全球的殖民地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同时也是全球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一部血泪史。

  在维多利亚女王去世13年后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了英国衰落的转折点,英国的全球殖民地时代,逐步瓦解。

  1952年,当伊丽莎白二世即位的时候,二战已经过去7个年头,二战战场由于不在美国本土,致使美国实现了全方位实力的超越。不过,英国还算得上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能维持住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尊严。

  70年过去了,就在2022年伊丽莎白二世时代终结前不久,印度GDP超越了英国,成为全球第5大经济体,英国沦落成为了老6,帝国的没落,已无力逆转。

  伊丽莎白二世,刚刚任命完曾经扬言要废除君主制的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后,就撒手西去了,巧合得令人咋舌。

  对于当前的特拉斯来说,恐怕做梦也不敢再喊废除什么君主制了,君主制还能为日渐没落的英国增加点影响力,废除了君主制,英联邦岂不是名存实亡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