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烂片?不!好片!

  在我QQ列表都看过之后,我终于也看完《八佰》了,看完之后,想着看之前那些褒贬不一的评论,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我想解决以下这3个认为这电影不好的观点:

  1.不尊重史实

  2.导演不懂战争,里面单纯是对于战争的yy

  3.美化果党,背叛人民

  关于第一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电影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或多个故事,我们看电影,欣赏电影,本质就是在听故事,品味故事。那么,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最需要的是什么,冲突点,在一个长达两个小时的故事里,你总不可能仅仅告诉你的观众,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这玩意会有谁看啊???你会看嘛,我反正没这闲钱去糟蹋。那为了电影的票房和自己的未来导演生涯,必然要增加冲突点,这个就叫一种艺术加工,那么就有人不服了,什么说着“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这不叫艺术加工,这就是yy”“对历史的不负责”那这就很有意思了,要说艺术加工多到盖过原来的历史,让不少人真的以为确有其事,而且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数不胜数,我就举过最有名的,《三国演义》,既然你尊重历史,那行,好歹看完了整本《三国志》吧,要不然真对不起自己“懂”真实历史的这个名号。《三国演义》艺术加工这么多,却依旧成了四大名著,就说明艺术加工就算有时候甚至整个章节都在鬼扯,依然可以成功,而且其实中国四大名著都是有原型的,照持第一个观点的人来看,都改的面目全非,但是为什么举世闻名,因为他们都讲好了故事,每一回都是不断地有着矛盾爆发,一次又一次的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评价一个故事好与坏,符合史实并不是最根本的标准,故事叙述水平才是。而在我看来,《八佰》很明显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而整个故事在一个高潮处戛然而止,更是让这个故事言已尽而意无穷。甚至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于真实历史的求知欲,用一个吸引他人的故事去唤醒这十四万万人,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历史。

  关于第二个观点,这点确实有道理,这个电影在很多地方确实时时刻刻都透露出导演对于战争的外行,但我也只不过是个外行里的“内行”但是这个缺点并不是可以大到否定整部作品,而且虽然谢晋元部是德械师的,但是终究是杂牌军,某些较为严格的准则和防御设置,并不一定会真的像那些军迷所说的那样严格遵守,说不定这部电影的疏忽之处反而更是接近史实,但什么放着水道让人溜进来,大晚上其他楼层不安排人放哨,要不是逃兵良心发现,就要被团灭了之类的硬伤,确实让人迷惑。但按照日本人的战斗思维,确实有可能,毕竟当年硫磺岛美军就被日本人偷过屁股,很狼狈,这要不是真的,谁会信美军登陆之后居然不会检查地道啊。所以这一波虽然很迷惑,但是问题不大。

  第三点嘛,与其说美化果党,倒不如说是为了果党将士做出了艺术加工,反正我整部电影就只能看到果党心存幻想,组织溃散,乱抓壮丁。问题倒是在于两方士兵战斗力差距居然持平甚至还能抓俘虏,是不是也吹得太过了,还有机枪打下飞机(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我看到的时候真的挺懵逼的),一个枪还摸几天的农民,能过跟人家职业军人五五开,真得应了电影里何女士的那句话:

  而且什么叫背叛人民啊,动不动就扣帽子,这部电影难道没有满足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吗,这电影拍出来主旨难道还不明白吗?这不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吗?这都不能,难道那些人喊着“这不是真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是残酷的”这样的话更能有这个作用?别逗了兄弟,这除了激化现实的歧视外真没啥作用。至于是不是只是为了满足小资情调,这我说不准,但我大概可以知道,说这话的大概也是这个他所批判的这个阶级的,老我批斗我自己了,中国城镇化率已超60%的今天,电影的消费主体也是城市人口,而这里面有多少按你们标准是小资的,心里大概有点数行吧,别喊着喊着,自己却成了人民的敌人,那得多尴尬啊。再说了现在哪部电影不是为了票房?生产出这个文化产品,是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按你们的逻辑,岂不是没一部电影可以上映的,如果这一点还有人要跟我狡辩的,对不起滚远点,我对左小鬼过敏。说了这么多,其实说白了就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跟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加上优秀的拍摄手段和人物塑造,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强烈推荐去看。但是在很多方面确实有问题,仍然需要观众自行去判断,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消费者的审美水平已经出现了分层,电影导演以后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讲好故事,并且需要在各种细节上做好功课,钱可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好赚了啊。当然不能舍本求末,为了细节而讲一个烂的跟坨奥利给一样的故事硬塞给观众,《美末2》就是前车之鉴(虽然一个是游戏一个是电影,但都是文化产品,两者都是以故事为卖点,所以不影响我再次鞭尸)最后感谢给我安利这部电影并且还阐述了原因的?@振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