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爽剧水准,《后翼弃兵》碾压《致命女人》
文/顾草草
2020下半年,还有比Netflix的大女主网剧《后翼弃兵》更红的影视作品吗?
疫情反复,全球的电影院开了又关,一片惨淡;如果要赢得观众,大概只有像流媒体一样,走进人们的家中去。
在这场流媒体平台们的烧存货、拼版权、争点击率之战中,安雅·泰勒-乔伊主演、斯科特·弗兰克导演的七集限定剧《后翼弃兵》异军突起,凭借国际象棋天才少女大杀四方的故事,成为年度爆款。
上线后在Netflix平台各个国家地区播放量都跃升第一,imdb拿下8.8的高分,豆瓣冲上9.1分,连摇滚女王帕蒂·史密斯都在Instagram上说自己在家看《后翼弃兵》十分上头,连刷七天根本停不下来。
流年不利,被疫情打断了生活节奏、在全世界被隔离的人们,确实更需要在客厅娱乐中寻求安慰。
折射到2020年的流媒体平台,便是当代人精神娱乐需求光谱。
喜剧、惊悚、悬疑、科幻等题材自然是解压良药,复古、奇幻、动作等元素依然备受青睐;
年轻人为主角的作品愈受欢迎,女性主义大旗挥舞,LGBTQ题材常态化;线上点播的形式也区别于电视台播放,让限定短剧、迷你剧迎来了春天。
数据之上、算法制胜如Netflix自然对症下药,从善如流,不怕挠不到观众痒处。
于是,《后翼弃兵》的好口碑也被人们归结为爽剧企划的再次成功——市场和资本打个配合,献媚大众审美,消费一把国际象棋,将新一代美少女捧得红上加红。
但果真如此吗?《后翼弃兵》靠大女主爽剧的公式套路赢得轻易?
不,《后翼弃兵》重新定义了大女主,整体拔高“爽剧”有多“爽”的水准,更是一部大写的女性主义作品。
诚然,绝对存在爽剧公式,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从来无往不胜。
打眼一看,《后翼弃兵》套路得不能更套路。
女主角贝丝·哈蒙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母亲,被送到孤儿院生活。在孤儿院的地下室里,她在清洁工沙贝尔的帮助下,完成了国际象棋启蒙。
在沙贝尔和当地高中国际象棋俱乐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贝丝发现了自己在国际象棋上的惊人天赋。
但是好景不长,贝丝和莎贝尔在地下室偷偷下棋的事被孤儿院发现并禁止了。
十五岁时贝丝突然被一对夫妇领养,离开了孤儿院生活。
贝丝不在乎领养父母的冷漠、学校同学的排挤和嘲笑,她一心想获得再次下国际象棋的机会。
通过沙贝尔寄给她的钱,贝丝得以报名参加肯塔基州国际象棋比赛,在第一次参赛、无定级的情况下,作为新人拿下了冠军,一举震惊棋坛。
这场比赛的100美元奖金,让贝丝的养母阿尔玛转变了态度,她和贝丝达成协定,共同对孤儿院隐瞒养父的离婚要求,继续领孤儿院寄来的补助金。
作为回报,阿尔玛作为监护人和经理人,带着未成年的贝丝四处参加国际象棋比赛。
贝斯没有让阿尔玛和观众失望,接连拿下了辛辛那提、匹兹堡和休斯顿的国际象棋竞标赛冠军,春风得意,成为了全美棋坛首屈一指的天才少女。
比赛及其奖金给贝丝和阿尔玛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她们在全美国甚至全世界飞来飞去,四处比赛,流连于豪华酒店。
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让贝丝逐渐成熟,她穿着精致入时,应付棋迷粉丝得体,应对媒体从容;
她约会大学生,学着阿尔玛开始尝试酒精。
事事得意,曾经的古怪孤女逐渐走上人生的巅峰。
直到在拉斯维加斯的全美公开赛,她输给了风流倜傥棋坛前辈本尼·沃茨,第一次品尝到失败的滋味。
在墨西哥城邀请赛上,她第一次对阵国际象棋界的天花板——俄罗斯名将博戈夫,再度败北。
而失败同时拜访了这对半路母女。
养母阿尔玛因为婚姻和人生失意一直喝酒解忧,她在墨西哥城与笔友一段露水情缘之后再度失恋,饮酒过量身亡。
贝丝第二度失去母亲,在加上败局惨淡,她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肯塔基州。
当年肯塔基州锦标赛决赛负于她的对手贝提克主动上门,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贝丝在他的陪伴和安慰下重振旗鼓。
次年,在俄亥俄州全美国际象棋竞标赛上,贝丝一雪前耻,战胜了本尼·沃茨,也和后者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意。
在本尼·沃茨的邀请下,贝丝前往纽约,与本尼一起切磋棋艺,为了迎战博戈夫做准备。
两人逐渐萌生情谊,在本尼的监督下,贝丝的青春期培养的酒瘾、童年时在孤儿院开始依赖镇静剂的药瘾逐渐得到了控制。
但是巴黎一战,贝丝再次输给了自己的酒瘾、药瘾,一夜鬼混之后,她二度败给博戈夫。
为了找回自我,她在童年时孤儿院好友Jolene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远上莫斯科,对世界冠军发起最强的一次冲击。
身世凄惨,美丽动人,从孤儿院邻床、养母到昔时今日对手,无不为贝丝倾倒;
天赋卓绝,勤奋刻苦,算力惊人她也依然利用闲暇时间到每分每秒背棋局棋谱;
得道者多助,无论是初入棋坛有沙贝尔先生送报名费,还是对弈世界名将有各路棋手好友集思广益,贝丝都是命运开了金手指,人人都为她对世界冠军献了一份力。
网络俗称“美强惨”的爽剧主角人设贝丝占了个全,她不得意谁得意?
但是天知道编剧避开了多少套路陷阱。
当贝丝刚被送进孤儿院的时候,按照套路,她会遇到铁腕的院长、蛮横的同龄人,惨遭欺凌,留下童年阴影,形成变态人格。
然而本剧没有,贝丝遇到了表面冷漠内心无限柔情、日后为她做了一墙又一墙简报的清洁工沙贝尔先生,学会了国际象棋;
贝丝遇到了性格大胆泼辣的Jolene,一起偷镇静剂,日后还在她的帮助下筹得了去莫斯科的路费。
当贝丝被领养的时候,按照套路,她会遇到拥有无数黑暗秘密的养父母,在虐待中度过余生。
但是本剧没有,养父虽然冷漠但是并不打扰贝丝。
养母阿尔玛看似是个婚姻不幸的普通中年妇女,但是一旦发现贝丝的下棋技能,立刻心算投资回报率,果断决策以后她和贝丝就是棋赛搭档了。
贝丝和俄语课认识的大学生约会,一夜疯狂派对,按照套路,她会沉迷于男女之事、毒品酒精,荒淫无度,荒废才华。
但是本剧没有,她就是去普通青年人的世界玩了玩,收获体验,然后对自己的人生掌控更强了。
贝丝和贝提克、本尼·沃茨两个昔日对手之间,亦师亦炮友亦战友的情谊,按照套路,都可以发展出狗血的八点档爱情故事,耽搁贝丝赢棋。
但是本剧没有,这两位男性棋手虽然倾心于女主角,但是真的都是来切磋棋艺的。
一边辅佐贝丝棋艺提高,一边还时刻关注贝丝的心理精神状态,警惕她酒瘾药瘾复发,还在决赛时联手组织棋友之夜,通宵义务充当贝丝的智囊团,为了她次日对弈博戈夫的绝杀献计献策。
贝丝和少女时暗恋的对象Townes之间,按照套路,也能发展出一段男强女弱的虐恋篇章来。
但是本剧没有,在两个人初次独处时便揭露,Townes其实是一个有伴侣的同性恋,他和贝丝之间的化学反应为两个人之间的交情奠基。
日后贝丝在莫斯科征服世界,Townes作为记者专程赶去前线报道,成为了家乡人民支持的象征。
如此种种,观众恐怕一边看女主心无旁骛赢棋大呼痛快,一边怀疑最有胜负欲的大概不是女主角贝斯·哈蒙,而是导演斯科特·弗兰克和艾伦斯科特组成的编剧团队……
套路之所以被人诟病,因为其毫无新意、意料之中、俗不可耐,强行制造戏剧冲突,貌似献媚于所谓的主流审美、低头于主流价值观,实则是一种懒惰的编剧写作法。
《后翼弃兵》总在套路的边缘试探,一转笔峰再度聚焦女主角的赢棋大业,实在是精明的撩拨。
而《后翼弃兵》反套路的成功,也证明了一代代观众的成长、大众口味的改变。
长久以来,以好莱坞为核心的美国传统影视工业,其价值体系在父权社会中逐渐成型的,或隐或显的厌女倾向体现在绝大多数为主流价值观影响的作品中。
但是流媒体的新资本新运作模式的崛起,给更多的题材机会,给更多的故事资源,尽管制造了不少平庸之作,但也隐隐成了破局之解。
《后翼弃兵》最反套路也是最让观众爽的地方,便是让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的贝丝·哈蒙真正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女主角。
爽剧若是男性为主角,结局必然是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甚至免不了伤人心伤己心,几轮抓马轮番上演。
他人的情谊,或是一种促成成功的工具,或是最后的奖励一种,锦上添花,装点主角的胜利。
近年来不少打着“爽剧”名号的女性向影视作品,家庭或爱情的成功变成了终极成功的目标,“搞事业”永远只是背景要素或者噱头。
似乎女性的成功,只能在他人(甚至只有男人)身上获得,除了情感劳动以外一无所长,除了情感需求以外一无所求,内在价值实现提不上议事日程。
放眼国内,《三十而已》、《怪你过分美丽》便是落入此般窠臼,事业先行,爱情/家庭至上;
再看国外,《致命女人》的热播实为讽刺,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时代永远有局限性,女性的困境便是伴侣本身,毫无进步。
而同样是Netflix在疫情期间推出的热播剧集《艾米丽在巴黎》则更为荒诞。
《艾米丽在巴黎》剧照
2020年了还在利用刻板印象制造跨文化笑点。
女主角艾米丽说是去巴黎搞事业,结果整天都在忙着各种三角恋,恋爱部分浓墨重彩,搞事业的情节点全部失真悬浮,全靠艾米丽插科打诨、蒙混过关。
爽剧爽剧,究竟爽到了谁?
然而《后翼弃兵》是一个另类。
短短七集的篇幅,没有留时间给荒诞的青春、露水的情缘、恼人的情思,人物感情副线发展相当吝啬,说好了大女主搞事业就是搞事业。
一场棋局接一场,一场大赛赶一场,所有爽的剧情都聚集在女主角用智慧和策略赢棋的部分。
观众跟着女主角一路打怪升级,自然痛快。
本剧虽然吝啬笔墨,但是所有充满人物弧光的配角,都是女性。
女主角贝丝初出茅庐,参加的肯塔基州锦标赛,第一个对弈的选手是一个女生——因为整个比赛只有这两位选手是女性,而该比赛并没有一个“女性专区”。
日后贝丝功成名就,却被心魔和药瘾、酒瘾缠身,在故地重遇这位女生。
后者说起当年,“我总跟人们说,我经历了贝丝·哈蒙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参赛对弈,和贝丝的初潮——那是两个女孩之间的秘密。
贝丝在孤儿院的好朋友Jolene,也是特立独行的新女性。
她从小就看破了孤儿院滥用镇静剂的秘密,刚进入青春期就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性魅力。
长大以后,生为黑人的她意识到,要打破阶级和种族壁垒,还得靠实力,于是她发奋工作攒钱读书,决心成为一名律师。
但是当她得知贝丝没有钱去莫斯科比赛的时候,便将自己为上法学院攒的学费全部拿了出来。
以真心换真心,友谊是每个人生命里的那道光。
连本片中只出现过两次的巴黎女孩Cleo,都以其神秘浪漫、自由狂野的气质,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全剧最重要的配角,当然是贝丝的养母阿尔玛,由女导演玛丽埃尔·海勒饰演。
她的人物形象丰满程度,仅次于贝丝。
生活的不如意,让她烟酒不离手,镇静剂依赖。
在养父和她离婚之后,她和贝丝相依为命,开始学着做一个母亲,才真正展现出其个性和气魄来,果断、精明、温柔。
这对半路母女更像一双战友,她们一同在国际象棋这个只有男性的世界闯荡,一起去得天涯海角。
而她的死,也成为了贝丝在输棋以外真正的挫折——虽然这也是套路一种,唯有亲友的死才能促成主角英雄的成长。
但是在本剧中,观众所看到的并不是一段现成的传统社会关系因为死亡终结,而是从头见证了这两个边缘的女性,在无所依靠之时的结盟与托付。
当然,《后翼弃兵》并没有忽略对六十年代女性在美国真正处境的描写。
尽管在国际象棋的世界,女主角贝丝称王称霸;
可是在本尼·沃茨纽约的家中,一帮棋友聚会切磋,去做饭的依然是贝丝和Cleo,似乎那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同样是今年的热播女性主义剧集《美国夫人》中,也用了一模一样的桥段讽刺无情的现实:
进步的左翼知识女性在外面奔走争权,回了家却和右翼保守势力的家庭主妇一样,都得主动做饭。
《美国夫人》剧照
但本剧的“爽点”,在于描述女主角所在的六十年代厌女潜规则时,批评的是时代本身,赞美的是守望相助、努力突破时代局限性的每一位女性。
当然,最体现女性主义诉求的一定是女主角,天才少女贝丝·哈蒙。
贝丝作为靠天资、智慧和勤奋在天才为王的国际象棋世界取得胜利固然是一种典型。
她有一次在比赛中,利用自己鞋跟的声响,和充满魅力的形象,在现场走来走去干扰年幼于自己的对手,也堪称是逆练性别歧视的戏谑一种了。
《后翼弃兵》在剧中更给出了其女性主义立场的明示。
最后一集的结尾,贝丝战胜了博戈夫,即将凯旋。
她穿着一身白色的优雅装束,走在莫斯科的街头,迎来棋迷的欢呼。
在美国,白色是贯穿美国女性选举史的颜色。
从一百多年前美国女性争取投票权的时代开始,就形成了用白色象征女性团结与进步的传统。
每一位突破天花板的女性,在重要场合都会一身白色套装示人。
比如当年成为民主党候选人的希拉里,比如近日大选获胜、历史上首位票选女性副总统Kamala Harris。
贝丝·哈蒙,便也是一身白色,登顶棋王。这个场面,怎么能不让女性主义者心潮澎湃。
《后翼弃兵》如果是爽剧,那便希望这样的爽剧越来越多吧。
观众已经用自己的点击量证明,就爱看大女主专心搞事业。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