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主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部电影全部展现了出来

  今年开年,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韩国电影开了一个好头。近日,又一部韩国电影引发了广泛的好评——《南山的部长们》。这是一部描绘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遇刺前40天的事件,通过倒叙的形式,展现了那个军人独裁的年代。

  前些年,从朴槿惠开始参选总统,就一直有这样的一个声音:韩国民众应当感谢朴正熙,因为正是他在位时期韩国经济开始走向腾飞和发展。不可否认,朴正熙确实对韩国经济有贡献,但当年的独裁统治也给无数民众带来了伤害,从当时的眼光来看,韩国人不可能再想回到那个年代。自然,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仅从现在来看,更要从当时的背景来入手。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 素材来自1979年10月的“前中央情报部部长金炯旭失踪事件”和“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刺杀朴正熙事件”。再现了朴正熙被刺杀前40天的场景。

  南山是韩国中央情报部所在地,就类似青瓦台指总统府一样,而南山的部长,就是中央情报部部长,是朴正熙统治时期韩国的二号人物(副总理级别)。电影名称之所以叫《南山的部长们》,是因为前任部长叛逃到美国,并因此引发了现任部长和总统及总统警卫室长的激烈冲突。

  电影中,几乎所有人都采用了化名,但有两个人是用的真实的名字——总统朴正熙和保安司令官全斗焕。导演的用意,再明显不过。

  电影一开始,即朴正熙遇刺40天前,逃往美国的前情报局长朴龙阁(原型是金炯旭)在美国的听证会上大肆攻击朴正熙的独裁统治,甚至在撰写回忆录准备出版揭发朴正熙的罪行。

  新任南山部长金规泙奉命解决这场事件,然而他却从朴龙阁口中得知,本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民众畏惧的南山部长,却还被阁下(总统尊称)的私人秘密情报处“伊阿古”骑在头上。而“伊阿古”在瑞士银行的一举一动早已被CIA获悉,美方压力和总统的指责让金规泙陷入窘境。但事实上,电影中并没有交待这个“伊阿古”是否存在,或许这正是朴龙阁来离间金规泙和阁下以及同僚的关系。

  此同时,为人飞扬跋扈的警卫长郭相天也从中作梗,希望削弱金规泙的势力。 他暗中派人监听金规泙,扰乱其情报工作,并曝光了金规泙取回的朴龙阁回忆录。郭相天各种出格极端的政治意见也左右着阁下的决断,一时间金部长的地位岌岌可危。 该怎么处理朴龙阁?

  “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本来一直保护老友的金规泙也动摇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心领神会的他决定痛下杀手。

  在真实的历史中,金炯旭的经历和电影大致相同,当年替朴正熙办了许多脏事,最后朴把他“出卖”,只能远走美国。但其离奇失踪生死不明,至今也没有定论,电影中的情节是对他失踪案的一种猜测。

  面对韩国民众的抗议,希望与民众沟通解决问题的他,被一次次否决,而郭相天残杀民众的荒唐意见却被阁下采纳。 就像美国佬说的:朴总统已经完了!愤怒取代了绝望,他决定准备好下一步了。

  在电影最后的半小时,李秉宪贡献了精彩至极的演出。他潜入宫井洞窃听阁下与警卫长的谈话,又是那句戏耍了朴龙阁的“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 但这次处置的对象成了金规泙,而暗杀朴龙阁的行动,此时在阁下口中成了十恶不赦背叛朋友的罪行。 金规泙悲伤绝望,自己曾追随的阁下已然面目全非。

  金规泙的几声枪响,一个统治了十八年的军人政权宣告了覆灭。在车上沉默不语,看着自己沾了血的脚的金规泙,此时和朴龙阁一样,无力回天。

  阴差阳错之下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在军部被陆军逮捕,新的军部势力趁机上台,更黑暗的统治时代到来,一切宛如一个独裁者的莫比乌斯环。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似乎,将金规泙的形象抬的很高大。尽管是朴正熙的亲信,但却不像军人独裁统治者那样,对抗议者痛下杀手。

  电影中数次强调了,他不愿意向示威的民众开枪或者采取强硬措施,因而被政敌指责为软弱。面对自己的朋友以及前领导,他一开始也不愿意痛下杀手,而是希望和平解决。最后也是在朴正熙的暗示之下,他才下定决心,进行处决行动。

  电影最后,金规泙准备好了枪,但在开枪之前依然劝总统取消戒严令,而被拒绝,最后无奈开枪。但现实中,金载圭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像电影中那么清晰,有人始终相信他是为自由开了枪,并每年纪念他,也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自私和嫉妒的小人。

  现实中,在金载圭身后,关于他的评价一直是两极分化的——进步派认为他结束了朴正熙的专制,是民主主义功臣,保守派认为他是争权夺利失败才铤而走险的“弑君逆贼”;2004年的“民主化运动关联者名誉恢复与补偿审议委员会”讨论金载圭是否可以被认为是“民主化运动关联者”,就因为民意分歧过大,最终不了了之。

  此外关于他的刺杀动因,也是众说纷纭:金载圭被捕后多次表明自己刺杀朴正熙是早有预谋,意在塑造一个潜伏在维新体制(注:1972年朴正熙炮制“维新宪法”长期掌权,此后的阶段被叫做“维新体制”)内的民主斗士的形象;也有人认为金载圭敢铤而走险的背后是美国的暗示...... 现实上,电影中美国大使的多次表态,也确实对他产生了影响。

  电影的最后,他在自我辩护中将刺杀称作革命,是为了国民与国家,但他的枪终究没能阻止更多悲剧的发生。

  处以金载圭绞刑是谁呢?正是电影中的保安司令官的原型全斗焕,影片最后他进入总统办公室,偷走了大量钱财和瑞士银行交易明细,之后其联合军事力量成功上台。案件调查中称,金载圭是为了满足私欲当总统的荒谬逆贼。

  从导演的用意来看,电影两个最大的反派就是朴正熙和全斗焕,尽管全斗焕在整个电影中只出现了两次,但他却用的是真名。而对于金载圭导演基本给的是一个正面的形象。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片中几次强调当初参加革命的初衷,当初的理想是什么?

  显然,这不仅仅是男主人公的自问,更是对观众的提问。朴正熙上台之后,是忘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军人独裁政权。没错,这个政权是发展了韩国经济,但这个政权带来的无尽的灾难。

  为了强化统治,不惜解散国会、大力培植特务机构(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中,情报机构就是朴的重要特务机关),打击在野党,对民主人士残酷镇压,没有言论自由。许多生活在当时的民众,都认为那是地狱一般的生活。

  而电影的主角金规泙,就是一个正派的人物吗?并不见得,或许他当初参加革命的心思很纯正。但跟随朴正熙的独裁政权,当上了全部最重要的特务机关的头目,手上必然也是沾满了鲜血。

  而所谓的为民主而战之类的话,更多是在美国人的怂恿之下采取的激进行为,甚至为自己刺杀总统找一个借口。

  试想刺杀成功,这种政体不去改变,无非是又一个军人政权的上台。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金规泙的初衷并非要实现民主化,更多的像电影里所说的那样,自己的地位不保,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而采取的过激行为。

  试想,一个社会一个体制,不是通过正常的选举方式,民众没有言论自由,只能靠刺杀的方式来实现领导人的更迭,说到底只是皇帝轮流坐而已。

  或许,这部电影,也是韩国对自身民主化的一个大胆的反思。

  希望,中国也能有这样的深刻的历史题材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