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硬核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破——我看《疯狂的外星人》
非硬核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破
——我看《疯狂的外星人》
作者:萧星寒
1
对于《疯狂的外星人》,起初我是拒绝的。
主要是听说,这片据说改编自刘慈欣的《乡村教师》,确实超级加强魔改。
简而言之,改动之大,连刘慈欣本人都认不出来了。
然后是有点儿逆反心理,宁浩、黄渤、沈腾,呃,再加上徐峥,全是大佬,票房上有基本保证。
也不缺我那几十块钱。
我还是去支持一帮子蠢货用爱发电,鼓捣出来的小破球。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流浪地球》实现了网文一般的逆袭,大火啊,总票房坐二望一,所引发的滔天讨论更是远远超过中国科幻电影的范畴。
而被大家普遍看好的《疯狂的外星人》,似乎批评声不断,不尊重原著啊,没有科也没有幻啊,票房更是被小破球远远地甩到身后。
票房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
但票房能说明很多问题
然而,一部票房20亿的电影,能说它是失败的吗?
我有疑惑,看过的朋友也有推荐,之前《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的好感还在,于是,在调低了期望值后,我走进了电影院。
去看《疯狂的外星人》。
2
小破球里边,韩子昂有句台词,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只知道为了一种叫做“钱”的东西而努力。外星人的两个主角,耿浩和大飞,就是这样两个人。他们在世界公园里,耿浩耍猴,大飞卖药酒,日子都过得艰难。费尽心机,也找不了几个“臭钱”。
若说这两人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耿浩心里还有一根底线。他祖上是猴王,他把耍猴当作是国粹,想让这一手艺活下去,传承下去。所以,在整个故事里,他比大飞更有人味儿。
大飞呢,卖药酒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一门“国粹”。但大飞没有这样的认知。他觉得,药酒就是药酒,卖得掉,挣到钱,就是好酒。所以,在整个故事里,他比耿浩更没有人味儿。
除此之外,耿浩与大飞几乎是一样的:
市侩,猥琐,势利,
一得意就发狂,指天画地;
一失意就颓丧,怨天怨地。
就是这么两个人,代表了中国人,呃,以及地球人,与外星人见了面。
说到外星人,你脑子里有什么样的形象?
好莱坞拍摄了无数的外星人电影,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大类:
以ET为代表的至善类;
以异形为代表的至恶类。
——或者说,不是天使,就是魔鬼。
《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外星人奇卡在至善与至恶之外,塑造了第三类外星人形象:
市侩,猥琐,势利;
一得意就发狂,指天画地;
一失意就颓丧,怨天怨地。
嗯,没错,我就是从写耿浩和大飞那段复制了这几句话,粘贴过来的。
事实上,影视中的外星人,虽然是怪模怪样,至善也好,至恶也罢,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映照,是哈哈镜中变了形的我们自己。
ET代表的是小男孩缺失的父亲。
异形是我们面对未知宇宙的恐惧。
而奇卡,是中国人的集体梦想中最想成为并最终都没有成为的那个超级力量。
我说的是孙悟空。
五百年前,
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一根金箍棒单挑整个天庭,
会七十二变,
笑傲世间的齐天大圣。
3
耿浩耍猴的地方,他对外宣称,是花果山,美猴王出生与长大的逍遥之地;
然而剧场的造型是如来佛祖的五根手指,五指山是也,大闹天空之后,齐天大圣蹲牢房的地方。
花果山与五指山,是一体的。
这种意指,于中国人并不陌生。
然后,外星人奇卡“死后”,灵魂(或者意识)附身到猴子欢欢身上,合二为一后,重获力量,把一根铁棍耍弄得虎虎生风。看到这一幕,要是没有想到孙悟空,那肯定是一个“假”的中国人。
但显然,这个奇卡/欢欢的合体,是有问题的。
作为外星人大使奇卡,在受尽屈辱之后,想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要施展力量,报复这个低等生物统治的世界。
作为欢欢,在历经数年的教育之后,对鞭子、锣声和音乐的恐惧与服从,已经铭刻进的生命里,成为本能的一部分。
奇卡与欢欢,对猴子这具皮囊的争夺,也可以看作是超我与本我的内部冲突。
也可以看成是中国人生存状态的戏剧化表现。
我们渴望学习,然而痛恨现行教育体系;
我们渴望成为为所欲为的孙悟空,现实却用有形与无形的铁链,把我们束缚成不长毛的猴子。
君不见,奇卡报复耿浩与大飞时,他们俩悬浮在半空之中——实现了梦寐以求的飞翔,然而两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结实(现实)的铁链。
4
《疯狂的外星人》因为名字里有个外星人,而且又是根据“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作品《乡村教师》改编,片头有明确展示,所以,一直以来,也被宣传为中国科幻电影。
但看完整部电影,科幻迷——尤其是原教旨主义——恐怕都会唠叨一句:
这TM也是科幻?
是的,《疯狂的外星人》里,所有展现出来的奇异景象,意念致动也好,瞬间穿越也好,灵魂附体也好,与科学无关,也与技术无关,都近乎玄之又玄的神迹。
一句话,说能就能,说不能就不能,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就像奇卡光秃秃的脑门上,那根堪称神器的发绳。
戴上它,奇卡就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取下它,奇卡就是只普普通通的猴子。
——多么像《大话西游》里的金箍儿啊。
——嗯,外星人也需要这么一个“外物”才能施展神通啊。
由此,把奇卡替换为别的什么角色,甚至就是孙悟空转世,只是忘了自己的本领,这个故事依然成立。
外星人只是导演用来讲故事、摆道理、映射现实的道具,电影里既没有科学,也没有技术,甚至没有新鲜的幻想。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疯狂的外星人》是“非硬核中国科幻电影”的原因。
5
如何应对外星人入侵?
在地球人还在家门口转悠,只有一百多个宇航员上过太空的时候,外星人已经跨越数百光年的距离,来到地球,其科技实力肯定远在地球文明之上。
如何打败比自己厉害数倍的外星人?
美国人(在电影里)用过歌声、感冒病毒、水、电脑病毒、报废战舰、叛徒(为什么外星人里老是出叛徒呢)、复仇者联盟,呃,还有爱,一次又一次打败过入侵的外星人。
——可怜的外星人。
对外星人来说,地球大概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地方了吧。
轮到中国人,该怎么打败外星人呢?
《疯狂的外星人》给出的答案是:国粹。
这个答案并不出乎意料。很多人都想过要像李小龙那般,一边尖啸,一边蹦跳,同时用拳脚把外星入侵者打得落花流水,丝毫不考虑人家干嘛要和你用功夫来解决问题。
幸而,《疯狂的外星人》给出了不一样的,并且是非常中国式回答。
一曰鞭子,二曰酒。
说到鞭子,那可真是内蕴深远……呃,还有与之相关的巴甫洛夫,容易引发生理性不适。我们还是说“酒”吧。
酒就和奇卡的头绳一样,是个“神器”。它能给人某种力量。懦弱者变得勇敢,嘴拙者变得善言,也会使油滑者更加油滑,疯狂者更加疯狂。
借着酒劲儿,不敢说的话,敢说了;不敢做的事,敢做了。
事后,还可以以断片为理由把一切推脱。
至于药酒,就是神器的升级版呢。君不见泡了某某,就好比给装备镶钻、附魔、献祭,那并不纯净的乙醇,忽然就增加了这样那样的功效:明目,润肺,止咳,滋阴,壮阳,丰胸,美肤……真可谓是应有尽有,无所不能。
(那泡了外星人的酒又该有什么神奇功效呢?恐怕比奇卡那根头绳还要神奇。这样的神酒卖多少钱一斤呢?但看着玻璃酒坛子里外星人,也引发了我严重的生理性不适,不说了。)
归纳一下,在《疯狂的外星人》里,战胜入侵外星人的流程是这样的:
先用鞭子、铜锣和洗脑神曲训一训,再用白酒泡一泡,泡透了,事情就成了。
——嗯,不对,不是入侵,是建交,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着互惠互利原则,签署的“闷声发大财”建交公报。
啥都不说了,一切尽在酒中。
也是神奇。
5
春节档,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流浪地球》,现在的总票房已经是坐二望一了,成为历史性的标杆。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核的中国科幻电影。
原因很简单,在这部电影里,危机的出现与解决危机的方法,都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所倡导的自我牺牲与家国情怀,不说是中国所独有,至少也是为多数中国人所认同的。
然而,用《流浪地球》的成功,来贬低《疯狂的外星人》,是不合适的。
科幻电影不只《流浪地球》一种拍法。
如若接下来的科幻电影,全是翻版、改版、仿版《流浪地球》,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由此可知,《疯狂的外星人》也算是非硬核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破之作,《流浪地球》之外,中国科幻电影的另外一种拍法。
我觉得,不把《疯狂的外星人》当《乡村教师》的电影版,甚而至于不把它当成科幻电影看,就是把它当成黑色喜剧电影看,还是值得一看的。
比如,看到耿浩让欢欢冒充外星人奇卡,用剧场里耍猴戏(呃,拜天地)的方式,与精明强悍的美国王牌特工交换基因球的情景时,又有几个人能忍住笑呢?
当然,作为黑色喜剧电影,看着《疯狂的外星人》里面的无差别讽刺,你不一定笑得出来。尤其是当你意识到,你就是那个被耍的猴子的时候,我想,你会有深深的被冒犯感,就更笑不出来。这个,就是黑色喜剧电影这个概念中,“黑色”这个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