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第一个使用纸币朝代?透过中统钞和至元钞探究元朝纸币制度
序言:
如果我们一提到到元朝,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它辽阔的疆域。但是除了疆域之外,元朝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领域,那就是纸币领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纸币的朝代。
其中在元朝发行的众多纸币当中,中统钞和元统钞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就以中统钞和至元钞为切入点,详细的分析一下元朝的纸币制度,以及元朝的纸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一、元代纸币制度的由来。
虽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纸币的朝代,但是元朝并不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纸币的朝代。《宋史·食货志》记载:“钞始于唐之飞钱。”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飞钱”就是纸币的一种雏形。在唐代出现飞钱之后,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交子、会子和钱引。等到金朝时就发展成了交钞、宝钞、银钞三种形式。再到了蒙古汗国时期,就有了蒙古“交钞”。实际上后来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纸币。从源头上来说就起源于宋朝的交子和会子。
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其法以物为母,钞为子,子母相权而行,即《周官》质剂之意也。元初仿唐、宋、金之法,有行用钞,其制无文籍可考。——《元史·食货制》
有元一代一直是以使用纸币为主,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顺宗,将近100年的元朝历史当中除了铸造了少量的铜钱之外,基本上都是以纸币为官方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在流通的众多货币当中,又以中统钞和至元钞为主。
二、中统钞和至元钞——元代流通的主流货币。
忽必烈在即为后的中统元年,开始发行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中统钞以文为单位共发行了九种。起初忽必烈并没有打算将中统钞作为一种全国性的货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但是建于宋朝交子和会子的经验,再加上铜币流通起来的不方便,才使得他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纸币作为官方货币。元朝发行的中统钞和至元钞有如下几个特点:
1、特点一:种类多样,等级清晰。中统钞和至元钞。在划分等级上是相当清晰的,比如已知圆超为例。至元钞共分为11种。包括两贯、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这种清晰的划分对于纸币的流通有很大的好处。然元宝、交钞行之既久,物重钞轻。二十四年,遂改造至元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有一等,与中统钞通行。每一贯文当中统钞五贯文。依中统之初,随路设立官库,贸易金银,平准钞法。每花银一两,入库其价至元钞二贯,出库二贯五分,赤金一两,入库二十贯,出库二十贯五百文。伪造钞者处死,首告者赏钞五锭,仍以犯人家产给之。其法为最善。——《元史》
特点二:以金银为钞本。元朝在发行纸币方面还是相当谨慎的。他吸取了宋朝发行交子的经验。在发行纸币的同时,也保留了钞本。元朝的纸币主要是以银为钞本,间接性的也使用金。在最初开始发行时钞本比较充足,发行数额也有很大的控制。凡钞之昏烂者,至元二年,委官就交钞库,以新钞倒换,除工墨三十文。三年,减为二十文。二十二年,复增如故。其贯伯分明,微有破损者,并令行用,违者罪之。——《元史》特点三:不限年月通用。元朝发行的纸币是不限制使用时间的,并不像宋朝发行的纸币。但是估计元朝统治者也没有想到元朝建立之后不到100年就短命而亡了。正是因为拥有以上三个特点,才使得元朝发行的纸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得到使用。相比于一般的铜钱来说,纸币具有很大的优点。首先纸币携带方便,如果进行商品贸易的话便于携带。而相比之下铜钱就不是那么容易携带。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贸易铜钱的弊端就显现的十分充分。其次,纸币可以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因为纸币运行比较流畅,可以使得通货紧缩的局面得到改善,促进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在元朝初年,从战争的局面刚刚恢复到和平的局面,使这种优势就显现得十分充分。
三、元朝的货币管理制度。
元代主要是实行单一的纸币为主,而且还禁止很多贵重金属的流通,比如金银等。在忽必烈当上皇帝之后,吸取了南北宋和蒙古汗国时期乱发货币导致的通货膨胀和贬值的经验教训。对货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货币管理体制。元朝的货币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1、新旧钞票的兑换制度。
忽必烈中统年间营造并发行的元宝交钞作为国家规定的法定货币强制流通。并且禁止金银和铜钱这种贵金属在社会上流行。并且将金银收回国有化。同时禁止蒙古交钞,南宋和北宋时期的交子、会子、前引等地方性货币流通。实行新的新旧货币兑换政策。比如跟南宋时期的会子的兑换比率是:会子五十贯,兑换中统钞一贯。——《略论元代流通的货币》2、设置管理机构。在元朝,全国范围内实行货币初期,在中央由户部主管钱币的印刷事务。户部尚书是主管纸币流通的主管官员。在纸币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起来以后,元朝又设置了印造宝钞库。后期又设置了主管纸币存储的宝钞总库。除了这些负责纸币流通的机构之外,元朝政府还设置了专门负责纸币兑换的行用六库。除了这些中央机构之外,元朝还在地方设置了一些。负责纸币事务的地方机构。比如在各路设置平准库,主平物价,并且负责检查纸币的钞本储存情况。使得元朝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的管理制度。
所倒之钞,每季各路就令纳课正官,解赴省部焚毁,隶行省者就焚之。大德二年,户部定昏钞为二十五样。泰定四年,又定焚毁之所,皆以廉访司官监临,隶行省者,行省官同监。其制之大略如此。——《元史》
3、严格控制纸币的发行数量。
如果我们稍微有一些经济的常识就知道,国家发行的货币越少,货币的价值也就越高。早在五六百年前的元朝也同样懂得这个道理。元朝政府鉴于金朝末年滥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的教训。因此元朝政府在发行纸币的最初几年,对纸币的发行数量控制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在,元朝最初发行纸币的十多年时间里,中统钞的发行数量一直都控制在10万贯以内。因为纸币的数量控制得十分严格,使得元朝最初的几年纸币运行的非常良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但是元朝中后期以后,货币的发行数额逐渐增加。使得元朝政府后期货币逐渐贬值,通货膨胀的问题就出现了。
中统元年,中统钞七万三千三百五十二锭。二年,中统钞三万九千一百三十九锭。三年,中统钞八万锭。四年,中统钞七万四千锭。——《元史》
4、纸币准备金制度。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对纸币的发行相当谨慎。由于在元朝初期通过对外征服战争元朝政府抢到了不少的金银珠宝。这也使得元朝政府在发行纸币的时候有充足的金银当做准备金。其实这个观念是非常先进的。相比于宋朝那种没有准备金的纸币来说,元朝的纸币有一个根本上的改变。如果有拥有足够的准备金的话,纸币的运行是非常稳健的,一般来说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
国初以中统钞五十两为一锭者,盖则乎银锭也,以银为母,以中统为字。——《新元史》
结语:元朝兴盛在于纸币,元朝灭亡也在于纸币。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的朝代。而且元朝的货币制度相比于宋朝和金朝来说是比较完善的。一方面元朝的纸币对数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同时也处有足够的准备金。这些是宋朝的交子和会子所不具有的。
在元朝时期是我国的货币制度最兴盛的时期。元朝建立起的纸币制度,对于元朝初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元朝的货币制度并没有善始善终。因为元朝初年对于货币的发行还是非常谨慎的,但是等到元朝中后期以后,纸币的准备金被私自挪用,使得纸币称为无法兑换的废纸,引起了纸币的贬值。
从而使得元朝的货币制度混乱。到了元朝中后期以后,元朝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稳定元朝的统治。开始不计其数的发行纸币。使得本来就已经很难维持的货币制度更加雪上加霜。使得纸币的发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加速了元朝政权的灭亡。
参考资料:
《元史》
《新元史》
《宋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