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0年时间,农村学校从“高朋满座”到“人烟稀少”,让人唏嘘
文/冯胜青
农村中小学从高汤满座到人烟稀少,只用了短短20年时间。
人们总说“不能忘本”,大部分人祖上都是种地的农民,所以走到哪不要忘了自己的根,还是一个勤劳、肯吃苦的农村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热闹非凡的农村,变得格外冷清,很多房屋都废弃了,住人的屋子除了过年过节也都没人气了。
与现在农村冷清的人气相呼应的是农村教育。
曾经农村校园也是高朋满足,学生们吸收知识的圣地,一副欢声笑语的热闹景象。
只经过短短的20年时间,就时过境迁,如今的农村学校人烟稀少,显得格外凄凉,让人唏嘘不已。
人烟稀少不代表没人,乡镇中小学生源还是不少的,但成绩却不敢恭维。
如下图所示,来自一位乡镇中学老师,在网上分享的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单,该老师老师话里话外透露着无奈,和对农村教育失望透顶情绪。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份成绩单,满分120分,72分是及格线,全班一共57名学生,只有7名学生及格;
大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在30-50分之间,平均分仅为24分;
9名学生分数仅为个位数,甚至有3名学生仅得了3分;
数学“3分”是什么概念?
按照最普通的初中试卷来说,会有10道选择题,每道题价值3分,也就说这3名学生只对了一道选择题,就算是把试卷扔在地上踩一脚,也比3分蒙对的概率大吧。
这份成绩单因太过于奇葩,迅速在网上走红,网友纷纷质疑其真实性:“真有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都烂到这种地步?让人不敢相信。”
虽然大众不愿意相信,但这就是目前乡镇中小学的常态,学生上课就是混日子,玩手机的、睡觉的、说小话的,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学习的。
曾有老师拍过这样一张真实的照片,从讲台下一眼望去,九成学生卧倒睡觉,这不像是课堂,更像是大型催眠现场。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慢慢也开始摆烂了,每天在课堂上都是自言自语,不管学生听没听,学没学会,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了。
农村中学教育环境越来越差,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点能力的家长,都带着孩子进城上学,边打工边陪读,效果还是不错的。
有心学习的学生都上城里读书去了,留下了的差生源,导致农村教育成绩越来越差,已让人不抱希望,大有凉凉的态势。
首先是优质生源出走: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有新的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了,留下来的都是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学生,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有多差。
其次是教师摆烂的教学态度:
年轻老师不愿意去到农村教学,留在农村教学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教师,他们的教育观念老旧,且对于农村学生不重视学习的态度已经熟视无睹了,对学生们上课睡觉也都习以为常了。
新上岗的年轻教师,也只不过是为了有一份稳定工作,并不是真心想为农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久而久之也开始摆烂。
老师对教学没要求,学生对学习不上心,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
最后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位年轻农村教师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一位学生从来不写家庭作业,无奈之下请了家长,没想到来的是年过7询的爷爷,没等老师说什么,年迈的爷爷就表示:
“孩子的爸妈都出去打工了,我也管不了,混个初中毕业证,孩子也出去打工了。”
这一番话浇灭了年轻教师拯救农村教育的火热的心。
这其实是农村教育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主要原因,农村家庭还是不够重视教育,认为学习不重要,混完初中毕业证就进城打工,早点挣钱。
笔者想说:有人会说:“所有学生都进城市学习,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好了。”
这是不现实的,农村教育是整体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必然存在的,目前农村教学成绩一时半会也无法改变,想要在农村学校这个泥潭中脱颖而出,还是要靠自己。
小学阶段知识相差不多,只要打好基础知识就行。
到了初中要拼尽全力去学习,毕竟每个班级都有个成绩优异的存在,就像上述成绩单中,那个“110分”独树一帜的学生,把握好中考这次机会,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与城市里学生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话题讨论:
你觉得未来10年农村教育会不会彻底凉凉了?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