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满门忠烈堪比杨家将,大地主亲率6个儿子抗日全部战死,其妻带女眷再上战场
英雄多是屠狗辈,自古忠烈皆凡夫。在此次战争中,中国涌现出无数的贫民英雄,忠义之士,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中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用行动告诉了日本人“中国人是有血性的”。在这些忠义之士中,有一个叫戴洪昌的人,他如杨家将老令公一样,率六个儿子齐上抗日战场,最后全部战死,成为了新一代的“杨家将”,满门忠烈,感动天地,而他与其子的传奇故事,更是荡气回肠,令人感叹。
戴洪昌是字洪昌,原名叫戴万龄,祖籍原是山东莱州,二三十年代,中国闹兵荒,连连的战争也使得农民的土地荒芜,甚至颗粒无收,很多人因此举家逃荒,戴洪昌也一样全家被迫逃荒到了吉林敦化,后来定住在此,开荒种地,慢慢地支撑起了一些家业,人口也添加到了50多口,拥有的土地也发展到了一千余亩,这样的家业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家财万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了,可惜的是日本人打进了中国。
地主这个名词在我们大家的认知里应该是贬义词,他们自己拥有土地,以剥削农民为生,因此这类人在我们的脑海中,大多是无恶不作贪得无厌的负面形象。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认知,也把我们带进了误区,以上是以剥削为目的的地主,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逐渐发展拥有了大片土地这类的地主,这些地主因为都是农户出生,知道农民的辛苦,他们富有同情心,不但不剥削,有时候在荒年还开仓放粮,接济一些贫苦百姓。
戴洪昌正是这类白手起家的农民地主,他的仁义在当地都是有口皆碑,在当地有一个“义盗红胡子老王林”之称的绿林人物王德林,戴洪昌听闻此人杀富济贫,行侠仗义,是个难得的大英雄,于是有意结交与他,而王德林也素闻戴洪昌的仁义,所以也一直都没有骚扰过他,两人惺惺相惜,最后竟拜了把子结成了异姓兄弟。王德林虽然是个土匪,但他以侠义为怀,是个义匪,后来东北军看他是个可造之才就收编了他。
1931年,日本人入侵东北,而东北军却采取了不抵抗的态度,这让王德林愤怒不已,他不甘心当亡国奴,于1932年2月率部脱离了东北军,自己扛起了抗日大旗,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知道兄弟成立了抗日队伍,戴洪昌非常高兴,马上为部队捐钱捐粮,积极支持抗日,对于兄弟的慷慨解囊,王德林除了感谢,还把他留宿军营,促膝谈心,他们秉烛夜谈了整整一夜,王德林对戴洪昌说:“中国已经到了将要亡国的地步,兄弟你还能守着自己的土地安枕无忧吗?不如咱们一起抗敌,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一夜的长谈再加上兄弟的热情邀请,戴洪昌已经早就心潮澎湃,他当即表示:“承蒙贤弟不嫌弃,我必将舍家追随,与你并肩抗日,以死报国!”天刚放亮,戴洪昌没有一丝睡意,告别了兄弟就匆忙回家,他召集了全家老小,说明了自己的意愿,接着又动员了附近的200多名青壮年老乡,带上自己的6个儿子,一起投奔了兄弟王德林的部队,他被任命为独立营营长,而带来的人马也被编进了他的麾下。
从此,一个地主出生一个绿林出生的异姓兄弟,为了报国,共同走上了抗日救国的战线,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浴血奋战,他们俩的大名也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地家喻户晓。此时日本人却对他们恨之入骨,为了打击戴洪昌的抗战锐气,日本鬼子围剿了他的家乡,把全村的老百姓都全部杀死,还放火烧了包括戴洪昌家在内的所有房屋。但是,小日本却看错了中国人,他们的血腥屠杀,不仅没有威胁到戴洪昌,反而更激起了他的血性。
戴洪昌对天发誓:要么和儿子全部战死,要么势必将小鬼子赶出中国!而他的部下很多都是从家乡一起来的老乡,在得知家乡遭此劫难后,无不义愤填膺,发誓与戴洪昌抗战到底。但是打仗光有精神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关东军不但有现代化机械部队,还有装备非常精良的步兵部队,以及空中支援和后备力量,而救国军的武器装备根本就不能与日军对比,在恼羞成怒的关东军强势攻击下,抗日救国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1933年年底,王德林所部被迫撤出了前线休整,他也准备带着家眷和伤员,先退到苏联安顿好,再从长计议,临走时他要兄弟戴洪昌先暂时性撤退,等他回来再共商大策。但是,戴洪昌却好言拒绝了他,并说“小鬼子一天不滚出中国,自己就不会后退一步。”尔后,戴洪昌把自己的队伍与八路军汇合,继续在东北大地上与日军周旋。1937年,戴洪昌在战斗中负伤,不幸被日伪军围捕,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这个铁铮铮的汉子到死都没有屈服。
戴洪昌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抗日战场,他是真正的抗日救国大英雄,而他的很多事迹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大激发了中国民众抗战的决心。戴洪昌的死是悲壮的,而他的6个儿子也先后牺牲在了抗日战场,满门忠烈,浩气永存。大儿子戴克勤,在东宁战斗中身负重伤却不下火线,直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次子戴克俭在部队撤离时,主动要求留下来掩护,因为寡不敌众,最终死在了日军的炮火中。三子戴克吉,1937年戴洪昌被捕,他在营救父亲时英勇牺牲。
家仇国恨难随愿,满门忠烈保边关。忠烈杨家将金沙滩一战,老令公血溅李陵碑,大郎二郎三郎保家国命陨边关,感天动地世代把名扬。戴洪昌舍家业率子抗日血洒战场,6个儿子也是无一生还,四子戴克志,1935年宁安一战,伤重牺牲,以身殉国。五子戴克远,以身犯险深入敌人内部,窃取了很多重要情报,后被敌人发现,竟活活折磨而死。最小的儿子戴克政,牺牲最为惨烈,193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我党,1938年我军转战撤退,遭遇日军的伏击,戴克政率部队突围不幸阵亡,当日寇知道了他的身份后,竟残忍地乱刀分尸,时年才23岁,惨烈堪比杨二郎马踏如泥。
戴家儿郎皆血性,而女眷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戴洪昌死后,其妻寇氏带着全家女眷都参加了抗日队伍,她自己会使双枪连环,曾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其他女眷救伤员送军需,从不含糊,戴洪昌孙女戴彩云(戴克俭之女)年仅12岁,就为抗联传消息送情报。戴家原是富贵之家,却因抗日男丁皆亡,其忠烈之气节不输杨家将,国难当头,试问有多少贪生怕死之辈,甘当日本人的走狗,而戴家却为保家国全部上了抗日战场。父子上阵齐抗日,满门捐躯写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