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观后感
最后一次编辑:2020-09-26 19:38
首先吐槽在电影放映之前的众多广告里,女排及郎平代言的就有8个,还是连着的。嘛呢?太出戏了。
电影可以极其明显的看作两部分,五连冠时期的第一场关键性比赛及之前的训练、郎平分别担任两个国家的女排主教练时期。
电影刚开场时我是相当不适应的,主旋律话语、一个年份或者两句话就占满整个屏幕的呈现方式都让我出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在彭昱畅视角听人介绍众队员。直到,吴刚作为那时的主教练对女排成员进行训练,光速拉回观感。
看其他评价貌似这部分(不只是开头)因不可抗力有改动,毕竟之前预告也是用大字方式显示人物及号码的,不可能电影里不论中外都是这种显示方式独独就最强届不是啊。这部分(包括后面一些问题导致的)观感不佳我十分怀疑是被改坏了,陈可辛的水平不至于这样。
电影《中国女排》新预告神还原! 郎平女儿演青年“铁榔头” 巩俐演教练“郎指导”
之后的一场训练乃至之后的几场可以形容为:没有人性的偏执。
当时我想问:至于吗?何必呢?就算当时是这个情况为什么要这么拍?电影的受众定位是谁?在外国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虐待啊。
继续看下去,国外有先进的计算器可以计算队伍成员的能力如何,教练问我们有吗,回答是有,但在中科院,用在排球上不现实。所以我们能做什么?“拦网拉高、加大训练量,这样国外还能算准我们的能力?”看到这里我有些明白了,但还不够明白。
除夕夜队员训练不到位,加练,彭昱畅饰演的男一(所以说连个名都没有,所有外界破坏电影的行为都是无可辩驳的,不管你是什么理由)都看不下去了,但教练不听。郎平顶上,训练完吃饭。
原来教练早就把队员的父母接来了,好让队员能过个好年。
看到这里这一部分的第二个关键词出现了:那一时期的浪漫。
后来教练对队员们说,什么中国已经不行了很久,这么艰苦的训练也是有私心的,他是想让女排向世界重新发出中国的声音。
之后比赛对阵日本队,中国女排胜利,由此开始了五连冠。第三个关键词:中国精神。
其实这一段挺有意思的,全国各地通过电视机收看比赛,电视机才多大?人一多后面的就看不到了,只能通过前面的口述。一会儿失了一分,中国队输了!那人信了;一会儿得了一分,中国队赢了!那人又信了。细品。
当然真正赢了之后大家也是真的高兴,高兴到敲锣打鼓、大半夜无数人提着灯笼出去庆祝。以前的群众虽然略显盲目,但有冲劲儿,更像是一个集体。
电影的前半部分其实活性不足(更别提经过删改后变得更加的杂乱),但在当年那个时候可能真就是这个样子,毕竟确实感动多次,另外彭昱畅和吴刚老师的精彩演绎给这部分添色不少。导演很明显想讲更多,或者说在当时的情景下更应该讲更多,在当时,或许女排精神真的代表了那个时代。
仅仅是这个前半部分,就足够你去电影院看看了。
如果说前半部分是借中国女排表现时代,那么后半部分就是通过郎平呈现中国女排了。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说这电影更应该叫《郎平传》,但都是扯淡。
08年北京奥运会,美国对中国,郎平是美国队主教练,然后美国队赢了。
仅仅是这一历史事件,郎平就应该是女排故事的最佳切入点,更别提其还是五连冠时期的一员。中国队输了后国人对郎平的谩骂确实也真切反映了那时的现状,虽然当时遭受非议最多的是刘翔。
之后13年两个郎平的生活片段。超市购物还是会回忆起当时赛场的情况,一是反映了其对排球的念念不忘,二是反映了其确实心里不是滋味;之后外出开车被保安告知不应占用残疾人车位,其表示自己确实是残疾人,反映了排球或者说体育竞技对人潜力的透支及损害,我犹记得为了得金牌举重导致内脏出问题的运动员。之后回到家有人在看排球比赛,中国队不行了,被说什么现在谁还在意这个、不过游戏什么的,郎平面无表情。
老队员过世,郎平回国,顺理成章成为了中国女排主教练。之后什么讨论会真的是太黑了,心里对什么不满就觉得这是在黑谁,对吧那谁、那谁和中国足球。
郎平提了三个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其中海量招募及提升运动员体能会花费巨大,所以第三条是多招冠名商。知乎提到广告太多的答主(们),究竟有没有认真看电影?我还特意盯着车看了看,没有一辆我是能看清牌子的。
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几十号人各有所长磨合出一支队伍也不容易,作为教练的郎平还说什么希望队员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还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之后的部分我没有太大触动就不详述了,总之就是克服困难最终又赢得了冠军。
有人说前半部分有问题,还有人说后半部分有问题,其实两部分都各有优劣,只是点不同。前半部分说过了,或许是因为改动的关系略显杂乱且活性不足,而后半部分剧情更加顺畅,但比起前半部分有些平淡。
对我来说除了情绪压不住前半部分外,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各种赛事及其胜负情况描写的太过混乱,从彩蛋看中国女排新世纪还是赢过不少的,可能只是奥运会没赢过几次,但对于我这种体育白痴来说完全搞不清楚各种比赛的性质啊,类似于“珠峰绝恋”里没把攀登珠峰的难度讲清楚,以至于我完全无法衡量女排再次夺冠的重要性。
当然回过头来说,能把新世纪女排的各种人前人后的问题及焦虑描写出来已经可以了,更别提作为一个需要频繁切换镜头的体育类电影来说这片子已经足够好了。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一个电话就把另一个队伍并到自己的队伍里而对面问都不问是因为什么可太艹了。
最后,在b站刷到个动态,感觉热评几个说的有道理就不准备看了,本来这电影是我国庆必看第一位的。
但无奈何实在太闲还是去了,现在我只想说幸亏没信热评那几个的鬼话。
包括挑毛病的几个知乎高赞回答,我也感觉是收钱办事儿,因为太不贴合电影。还有一些貌似是排球爱好者,不由让我想起了《八佰》一边bb什么真实事件改编一边放的什么艺术创作的气。不说其他,至少这片子让我对排球产生了些兴趣,可能下次看到比赛时会瞄上两眼(这就去看《排球少年》)。
我对这个电影主观上的好感来源与我厌恶《八佰》的来源相同,如果要给这电影挑个类似的片子,那大概是《流浪地球》,都是不足以称为优秀,但都足够反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