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无心之举,改变人类喝茶历史,让中国外贸制霸天下

  有一个皇帝,在很偶然的情况下,说了四个字。

  结果,这四个字,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喝茶方式,也让全世界人民爱上了喝茶,捎带手让中国赚了几亿两白银,也帮英国成为了世界霸主,更为中英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这个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1368年1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正式建立了汉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明朝!

  元末时期,军阀混战,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明朝建立之初,百废俱兴,百姓贫苦。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是一个布衣皇帝,深知民间疾苦,更加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因此,朱元璋称帝后,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严惩贪官污吏,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可天下纷乱已久,民间疾贫太甚,明朝百废俱兴,恢复国力,改善民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朱元璋处理政事,争分夺秒,宵衣旰食,勤政为民,化身为天字第一号劳模。

  朱元璋对自己有多狠?

  朱元璋全年只有三天假,冬至,春节和自己生日(农历九月十八日)。

  除了这三天,朱元璋全年无休,每天必须上朝3次(早朝,午朝和晚朝)。

  鸡一叫,他就开始上班,狗都睡了,他还没睡。

  他写过一首打油诗: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这是他真实工作日常写照。

  临终前,朱元璋曾说: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以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天时间为例。

  朱元璋批阅了1660道折子,处理3391件国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这只是朱元璋皇帝生涯的一个真实缩影。

  毫不夸张地说,朱元璋是最勤奋的皇帝,没有之一。

  这样一个老板,不仅自己不偷懒,也不能容许地下人偷懒!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的一天,朱元璋正在批折子。

  此时,他已经当了23年皇帝,23年如一日,从来都没有劳动节放假的概念,每天都忙个不停,累成了狗。

  不过,毕竟年龄上来了,人到老年,有些犯困(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此时他已经63岁)。

  可活还没忙完呢,他怎么能休息,去打瞌睡?

  于是,朱元璋命人泡杯茶,提提神,继续拼命工作。

  当时,朱元璋喝的茶是龙凤团茶。

  龙凤团茶产自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又称建安茶。

  这茶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就成为北宋皇家贡茶,是一款精品良茶。

  

  宋太宗赵光义剧照

  龙凤团茶不仅深受宋朝皇家喜爱,王公大臣更是趋之如骛,王禹偁、欧阳修、苏轼、蔡京等众多名臣都视若珍宝。

  自北宋开始,此茶就是皇家贡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故名“龙凤团茶”。

  朱元璋身为大明皇帝,喝茶就得喝龙凤团茶,这样才够高档大气上档次。

  可朱元璋等了一个多小时,茶都还没送上来。

  朱元璋憋了一肚子火,好不容易才喝上一口。

  发现茶没茶味,一嘴的添加剂,啥味都有。

  朱元璋勃然大怒,你们糊弄谁呢?

  其实,底下人没糊弄他,当时喝口茶,真不是容易的事。

  中国是世界上喝茶历史最早的国家。

  神话时代,神农尝百草,他最喜欢的就是茶,可解百毒。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一直到先秦时期,中国并没有茶叶种植迹象,甚至不知道有茶这么个东西。

  只有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会咀嚼茶叶,或者是将茶叶剁碎,与葱、姜、山茱萸等混合,做成药饮。因此东汉时期编纂的字典《说文解字》中,茶的意思是‘苦茶’。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开始逐渐兴起,制茶技术开始发展,茶叶成为士大夫招待客人的极品。

  一开始,古人喝茶方式是直接将新鲜茶叶用开水煮沸为茶。

  

  晚唐《宫乐图》中的茶宴

  到了唐朝时期,嗜茶如命,精于茶道的茶圣陆羽(约733年—约804年)横空出世。

  陆羽在唐肃宗上元初年(760年)编写了《茶经》,这标志着在中国喝茶、制茶技术已经成熟。

  当时唐朝喝茶方式主要是煎茶法,就是喝茶时从茶砖上切下一小块,磨成粉末,加入各种调料,然后煮沸。

  

  宋代品茗图

  宋朝时期,喝茶的主流方式依然是将茶饼或者散茶磨成粉末,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竹签调制茶汤,称为“点茶法”。

  (点茶法和煎茶法都是碾末而饮,差别并不大,这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抹茶)

  也就是在宋朝时期,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了巅峰,上到皇帝大臣,下到贩夫走卒,有事没事,都要来一口。

  

  宋徽宗《文会图》,宋朝士大夫品茶

  (正因为制茶技术的成熟,茶叶逐渐成为中原王朝战略物资,因为少数民族很少吃谷类和蔬菜,通常都是喝奶酒,吃羊肉,因此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他们需要通过喝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热,让人身体更加健康。因此,茶叶成为中原王朝输入给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物品,比如宋朝在和辽国、西夏、吐蕃等政权的贸易往来中,茶叶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基本上来说,当时茶叶有两种。

  一种是老百姓喝的散茶,弄点茶叶,拿开水一泡,就能喝,简单、方便、快捷。

  一种是贵族老爷们喝的团茶,这玩意儿就太麻烦了。

  要喝上一口团茶,得经过这些步骤。

  首先制茶,种茶——采茶——蒸茶——捣烂——压饼——烘干——穿串——包装。

  一通操作,茶饼出现了。

  想喝茶的时候就拿出茶饼,开始泡茶。

  泡茶又有几个步骤:碎茶——草茶——萝茶——茶末置盒——撮盏——点茶——搅拌茶末——置茶托——拉花!

  经过这几个步骤,才能喝到茶!

  

  茶具

  因为当时的贵族老爷们觉得喝茶是个文雅的事,制茶越复杂,越显得有档次有文化,至于散茶那都是草民喝的,咱文化人能干这事?

  因此,朱元璋喝一口团茶,要花费几百个人工。

  朱元璋怒了,大明王朝,百废俱兴,百姓嗷嗷待哺,你们这些官老爷喝口茶就这么浪费时间,简直就是在犯罪。

  朱元璋对费时费力费成本、劳民伤财的团茶深恶痛绝。

  团茶不好,喝什么?散茶!

  和团茶相比,散茶多好,制作简单,方便快捷,而且功效一模一样。

  为此,朱元璋决定从改变喝茶方式开始,扭转社会奢靡风气。

  朱元璋下令,“废团兴散”,严厉禁止喝团茶,一律喝散茶!

  “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

  后来,在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的改进,明朝喝茶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

  唐朝煎茶法和宋朝点饮法,被明朝瀹饮法(即用开水冲泡茶叶)所取代,明朝散茶开始蓬勃发展。

  明朝初期,散茶品种只有三四种,后来出现了96种,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开始兴起、流行。

  如此一来,喝茶成本大大降低,老百姓也能喝到便宜好茶。

  从此中国人喝的基本都是散茶(这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基本喝茶方式)。

  

  古画中,普通老百姓喝茶

  而且,朱元璋废团兴散四个字,不仅改变了中国人喝茶方式,更让中国散茶走向世界。

  1550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知道了“茶”的存在。

  由于欧洲人通常都是吃面包、奶酪、牛肉等油腻食品,非常需要通过喝茶解腻、降脂肪,因此茶叶成为欧洲人梦寐以求的高档品。

  18世纪,欧洲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人群体开始兴起。

  当时欧洲人提神醒脑抗疲劳的饮料有两种,咖啡和红茶。

  与咖啡相比,红茶又便宜又方便还能解腻助消化,因此欧洲普通百姓毫不犹豫地选择的红茶。

  而且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欧洲茶叶市场,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咖啡市场。

  为了打败荷兰,赚更多的钱,英国政府也大力提倡喝红茶。

  问题在于,几千年来,独家制茶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中国手里。

  欧洲人一没茶种子,二没制茶技术。

  他们要想喝茶只有向中国买。

  于是仅从1700年到1823年,欧美向中国输出了1.7亿两白银,大部分都是用来买茶叶(茶叶占当时中国出口的80%以上),中国人赚得盆满钵满。

  以英国为例,英国人为了购买茶叶,每年向中国支付白银达到五百万两,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高达35%-40%。

  

  清朝外贸港口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了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向中国输出鸦片。

  当时,清政府为了继续赚取外贸收入,抵消鸦片带来的巨大白银输出,开始加大茶叶对欧洲的出口,提出了“茶叶制夷”的口号。

  不过,“茶叶制夷”最终失败了。

  1838年,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广东销毁鸦片,并下令全国禁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进行了著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鸦片哪来的?有很多是林则徐用茶叶换的。

  林则徐以1箱鸦片换5斤茶叶的价格,从英国鸦片商换取了大量鸦片。

  清政府的禁烟政策,让英国人恼羞成怒。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惨败,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由此而始。

  然而,英国人还不满足于此,他们很快就来了招釜底抽薪。

  英国人想出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偷学中国制茶技术。

  英国派出一个叫罗伯特·福钧的间谍,先偷了上万株茶树和种子到印度种植园,然后又将中国制茶核心技术设备和工人带到印度茶园区。

  最后成功培育出英国上等茶——大吉岭茶。

  1888年,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首次超过了中国。

  从此,印度取代中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茶茶区,英国彻底取代中国成为了世界茶贸易霸主!

  历史就是这么无奈,朱元璋无心之举,让中国茶叶制霸天下;

  

  道光皇帝画像

  而英国人的无耻和清朝道光皇帝的不作为,让中国开始沉沦。

  历史车轮无情碾过,弱肉强食,道光皇帝可以痛骂英国人无耻,却改变不了,中国被英国人任意欺辱的现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