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小偷家族,是一种遗憾
2018年的所有电影中,《小偷家族》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是枝裕和的电影一直带有鲜明的作者印记,从《幻之光》到如今的《小偷家族》,他一直在进步,一步一步地突破自我。正如他执导的电影给人的时光感,流逝的本身带着前进。
是枝裕和
01、被抛弃的人
「小偷家族」对准的是一群“被抛弃的人”。奶奶“初枝”独自一人生活;亚纪因为父亲再婚,继而被家庭遗弃;中年“阿治”和“信代”是杀人犯(正当防卫)、小偷,他们偶然救下被父母遗忘在车里的小男孩“祥太”;阿治和祥太又在寒冷的冬天夜晚,带回了被父母遗留的“由里”。
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社会的弃儿,是文明社会不愿意承认的那一类人。这一群本陌不相识的人,由“羁绊”连在一起,在孤身一人的奶奶家生活。
影片详细描绘了小女孩由里被丢弃的过程:阿治因为可怜由里一人在家,便把她带回家。吃过饭送回去时,却听见由里的妈妈大声抱怨,“又不是我想把她生下来的”。
信代选择把由里抱回家,由里的父母如信代所料,从未寻找过突然失踪的孩子。两个月后,保育园发现了由里的失踪,报了案,上了新闻。新闻转瞬即逝,社会渐渐遗忘,由里以新的名字“玲玲”在这个“小偷之家”继续生活。
信代说,自己选择的关系更可靠,他们关系的维系靠的是“羁绊”。在故事的框架里,面对一个个被“抛弃”的现实,信代的话显得格外正确,自己选择的关系可以亲手建造、亲手解开,双方自愿,无所谓“连累”。
02、善与恶的蛰伏
有人评论说:“观影时需要观众做的第一步是放下三观”。诚然,这群人是小偷,是应该被谴责唾弃的“恶”。
奶奶会顺手拿别人的“弹子球”,“小偷”是信代和阿治的老本行。不仅如此,他们还教两个孩子偷东西,考虑把亚纪也带入行。阿治懒惰,和信代总是惦记着奶奶的钱,甚至在奶奶死后,他们只偷偷把她埋到院子里,并乐呵地数着奶奶留下的钱。
草草埋葬奶奶,一方面是由于信代怕之前的罪行暴露;另一方面,生存的压力已经快让他们承受不住,再谈其他是一种奢侈的浪费。
但他们之所以能让观众“放下三观”,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同情的,正是他们身上的“善”。信代和阿治本因利益住进奶奶家,却是奶奶生命中最后的一道光,奶奶对着海边5个人的背影说“谢谢”,他们是她晚年生活的慰籍。
阿治陪着祥太成长,期待着祥太有一天能叫他“爸爸”。当被问道“教小孩子偷东西,不会感到不安吗?”祥太的回答是“我也没有其他的,能教他们了”,无奈又悲哀。他却忽视了自己对祥太的陪伴和青春启蒙的重要作用。
信代憎恨自己的母亲,所以在听到由里妈妈的话后,义无反顾的把由里抱回家。如果说一开始只是怜悯和较劲,那么后来就成为了真正的情感纽带。
信代因为“由里”被同事威胁,她选择服从,只是因为想守护由里,是枝裕和在同名小说中写道:为了能和玲玲共同生活下去,现在的信代什么都能做到。
虽然没有血缘,但这样的信代,实质是带着母亲的光辉。
祥太和由里永远保留着孩子的纯真和善良。祥太听信阿治“商店里的东西不属于任何人,所以不叫偷”的话,坚持除了商店的东西外,任何人的东西都不偷。在老爷爷告诉他不要让由里偷东西之后,他便宁愿自己暴露,也不愿由里再偷商店的东西。
小女孩“由里”在心中选择保留的,永远是事物美好的一面。当祥太问她身上的疤是被妈妈烫伤的吗,她否认说:“妈妈很好,还给我买裙子”。事实却是,妈妈每次给她买新衣服后,都会打她。
至于亚纪,她的羁绊更多是和奶奶。奶奶从她脚凉就知道她有心事,从她脸色就知道她有好事。亚纪是一个孤独的人,和4号先生的聊天以及她手上的伤,显露着她的“自残”行为。被家人抛弃,这个没有血缘的奶奶和家庭,是她在城市里的“温暖”。
就是这么一群人,抱团取暖,在社会底层偷生,一起去海边,一起听烟花。他们之间情感的真挚与纠缠,甚过他们的“原生家庭”。“恶”的同时,包含着“善”,人性永远不是单一的平面。
03、世人的解读
由于祥太偷东西被抓,他们的罪行、关系终于暴露,电影几个分开审问他们的镜头,其实代表的正是世人的解读。
审问者按常理解读,将奶奶带亚纪一起生活,解读为“奶奶只是为了亚纪父母的钱”;将阿治、信代抱走由里的行为称为“诱拐”;对祥太说“他们想要抛下你逃走,真正的家人不会那么做……”
然而现实讽刺的是,这群人正是曾经被自己的家人所抛弃,而走到了一起。
当信代问“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审问者宫部却把这句话理解为,信代因为不能生孩子,所以才诱拐。
信代回答:不是诱拐,是因为对母亲的仇恨。
正如导演的原著小说里所写:“宫部意识到,是自己心中的‘母亲’无法原谅眼前的这个女人。”
而这句话的意义扩大来说,是我们的经历和认知,不能原谅这一家人的行为。观影时,每个人都能以“上帝视角”纵观整个故事,给予这群人同情和怜悯。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那两个“审问者”,以我们的认知来解读他人,并为他们贴上“恶”的标签。
04、最好的结局
亚纪离开,信代坐牢,阿治住进一间狭小的房子,祥太受政府抚养,住进公寓开始上学,由里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比起同情他们,让他们继续一起生活,苟延残喘。影片结尾将他们永远拆散,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他们总不能永远窝藏在一个房子里,过着小偷的生活。两个孩子在长大,祥太对知识渴望却不能上学,阿治和信代除了爱,没法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由里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可以说是影片最后的痛点。事件热度一退,围在楼下的记者哄退而散,由里回到从前的生活,没有人指责过问她的父母。当她妈妈笑着问:“想不想买新裙子”时,由里黯然的摇摇头,那意味着又要挨打。
电影的最后一幕,由里站在阳台的板凳上,沉默地望向远方。由里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
关于结局,还有一个争论点是“祥太到底是不是故意被抓住?”
一部分人认为祥太的意识在觉醒,不想再继续这种生活了,因此故意被抓住。其实不然,祥太的意识在觉醒没错,但是以他的善良,和对“家人”的感情,他不会不顾其他人的安危,用自我暴露的形式,解脱这一切。
他可能怕由里被抓,或是不想由里继续偷东西,才主动暴露自己,吸引注意力。至于最后与阿治分别时说,他是故意被抓的,只是因为他的善良。因为阿治被他打断的话是“叔叔不能再和你见面了”,祥太都知道,所以他决定自己来结束这一切,而不让阿治内疚难过。
阿治追着公交车大喊祥太,祥太却固执的不回头,因为他知道,回头挥手,只会让阿治更伤心更不舍。
原著小说对这一段写道:他感到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放声大哭的阿治,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人在等他。
关注“剧说影说”公众号
后台回复“小偷家族”
即可获得观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