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悬崖上的“钉子户”,住所搭建在峭壁之上,身下就是万丈深渊

  人们常说的“钉子户”,大多都是不满拆迁补偿款,就坚持不肯搬迁,这一类人占据交通要道,阻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很多人对其都深恶痛绝。但在陕西有一群不一样的“钉子户”,他们仅靠几根钉子钉在山崖上,就能在此地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有一个雨岔大峡谷,这个大峡谷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丹霞地貌峡谷群落,它被誉为世界活丹霞。这个峡谷发现至今只有4年左右,自然环境优美,并且没有什么人为破坏的痕迹。2017年,雨岔大峡谷被发现以后,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记者卜伟华带着摄影师就来到了甘泉县,这一待就是半个月,为的就是了解在此地的地理奥秘。

  

  后来雨岔大峡谷被各种媒体争相报道,吸引了国内外很多人的关注,不论是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未曾开发的魅力,无一不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人士。而甘泉县当地的村民将其称为“雨岔大峡谷”,一个隐藏在黄土地里的神秘的地理奇观。现在“雨岔大峡谷”已经成为了陕西省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一共有分为了七个峡谷,分别是桦树沟、牡丹沟、一线天、凤凰沟、蛇河沟、花豹沟以及龙巴沟,其中前三个沟已经对外开放。那雨岔大峡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对于雨岔大峡谷的形成,专家们认为是在亿万年前,我国陕北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而陕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也属于北方。这时候陕北的黄土以及大片山地就分开形成了一道道裂缝,这些裂缝大小不一,有长有短,有宽有窄。地震结束以后,当地又经过上亿年的高原暴雨,导致山洪爆发,地表被切割和冲刷后,就形成了这独特的峡谷地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雨岔大峡谷,和美国的羚羊大峡谷是比较相似的。那雨岔大峡谷为何会跟钉子户扯上关系呢?

  

  雨岔大峡谷作为一个未经开发的峡谷群落,包括了7个峡谷。每个峡谷的景观不尽相同。桦树沟是雨岔大峡谷中最漂亮的一个地方。如果从外部看,桦树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地表裂缝,刚进去的时候更是满地泥泞,如果踩得过重,那污泥可以漫过小腿,但是经过了这一路波折以后,到达谷底,却又是另一番景象,阳光从大裂缝中穿过,照射在峡谷的墙壁上,形成了色彩形状不一的光影,美丽无比。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一天之间光照强度和角度不同,所以在桦树沟每个时间段所看到的景色也是不同的,仿佛让人置身于千变万化的舞台之中。

  

  牡丹沟又不一样,它的长度只有100米左右,宽度则在1米左右,这里生长着很多的野生牡丹,因此得名,而更令人惊奇的是,牡丹沟入口处的颜色竟酷似一女子的形象,这也是牡丹沟最吸引人的地方,进入牡丹沟以后,内部的岩石的造型不一,阳光照射进来时,也是别有一番景象。而开放的三个峡谷中的最后一个一线天,它非常窄,紧挨着蝴蝶谷。它到底有多窄呢?就是有些地方都很难允许人通过,当你前进不了的时候,就该原路返回了。

  

  这三个开放的峡谷景色不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其中就有些敢于挑战的人,他们带着一些钉子,一些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帐篷之类的物品,然后将钉子钉在山崖之上,将帐篷固定住,在加上一些生活用品,就足够他们生活一段时间了,而这些人就是雨岔大峡谷上的“钉子户”。这类“钉子户”可谓是大心脏。

  

  雨岔大峡谷是自然形成的,当地有很多巨大的岩石和悬崖峭壁,对于敢于挑战的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去处。这些人与其说是雨岔大峡谷上的“钉子户”,不如说他们更像是一群爱好攀岩的人。他们带上一些钉子、基础设施以及生活用品以后,就能在这峡谷群落生存一段时间,但是这样做也存在的巨大的危险性,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命于此。

  除了自身不小心可能导致出现危险以外,气候环境对于在雨岔大峡谷上的“钉子户”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陕西也不例外,它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从春季到夏季,东南季风从东南吹到西北地区。在秋季时东南季风减弱,西北季风则在这个时间段非常强盛。而雨岔大峡谷属于峡谷群落地貌,风力在秋季时就更为强盛,这对山崖上的“钉子户”非常不友好。

  

  不仅如此,雨岔大峡谷作为未经开发的一处丹霞地貌,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无可厚非,但是在峡谷上钉钉子固定帐篷,何尝不是一种对峡谷群落地貌的一种破坏呢。另外,在悬崖上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怎么办呢?有一部分大概是直接丢到悬崖底下的,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会有一定的破坏。时间一长,雨岔大峡谷可能就再也不是现在这个模样了。

  

  虽然雨岔大峡谷上的“钉子户”不用担心被强拆,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敢于在岩壁上生活的人也肯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但这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以及峡谷地貌群落的保护都是不利的。如果人为活动过于频繁,雨岔大峡谷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出现人迹罕至的情况,因此雨岔大峡谷上的“钉子户”参观游览它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它和自己。

  

  来源:三维地球知识局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ervice@shxyo.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