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僵尸的分类
首先,先科普一下中国的僵尸:僵尸是一种死后经过很长时间却仍然没有腐烂的尸体、变成类似木乃伊。没有腐烂的原因可能是气候或土质的关系,但是现在还没有实物报告。
中国的僵尸之说盛行于明中叶以后及清朝。因此,在清朝的时候,就出现了许多提及僵尸的记载,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袁枚的《子不语》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的人称这两本书做「僵尸大全」。
僵尸有三个别名:移尸、走影和走尸。
然后,《阅微草堂笔记》把尸体成为僵尸的原因分成两项:新尸突变及葬久不腐。
1.养尸地,这较为科学。土壤土质酸碱度极不平衡,不适合有机物生长,因此不会滋生蚁虫细菌,尸体埋入即使过百年,肌肉毛发也不会腐坏,有些数据显示尸体 的毛发,指甲会继续生长。这种尸体称作荫尸,算是尸体和僵尸之间的过渡期形态,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快便会化为僵尸。风水学中亦有此一说。
2.坊间流传道家有太阴炼形之法,尸体葬数百年,期满便会复生
3.新死的尸体被邪物/邪气附身
4.尸体吸收了阳气,借人生气而尸变
5.人死之际,魂一散而魄滞
6.人死后殡而不葬
袁枚《子不语》中又说明:「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魄主宰人身,当魄离开人体,便会沦为恶鬼僵尸。
据传,僵尸是受日月精华影响而变成的妖怪。
《子不语》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长毛的)、飞僵(会飞但是怕火)、游尸、伏尸、不化骨。这八种僵尸,越靠后就越厉害。
除此之外,僵尸还有另外一种分类,其中也有与《子不语》中相似交叉的地方。
这一分类的说法是认为僵尸是可以通过某些条件增强能力,通俗点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说就是升级了。它僵尸分为以下六级:
一是“白僵”,尸体入养尸地后,一月后浑身开始长茸茸白毛,这类僵尸行动迟缓,非常容易对付,它极怕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更怕人;
二是“黑僵 ”,白僵若饱食牛羊精血,数年后浑身脱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几寸长的黑毛,此时仍怕阳光和烈火,行动也较缓慢,但开始不怕鸡狗,一般来说黑僵见人会回 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厮打,往往在人睡梦中才吸食人血(黑僵与白僵合称为“黑白僵煞”)。全世界乡村和农场已报告出数万起‘不明吸血生物’攻击牲口的事件, 甚至有人认为“野人”就是黑僵;
第三种为“跳尸”,黑僵纳阴吸血再几十年,黑毛脱去,行动开始以跳为主,跳步较快而远,怕阳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时再能叫的狗,一旦遇到‘黑僵’或‘跳尸’就不叫了,但是猫见僵尸就会冷叫);
第四种“飞尸”,由跳尸纳幽阴月华而演变,飞尸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的僵尸,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吸食精魄而不留外伤;
第五种僵尸已近乎魔,名为“魃”,又称“旱魃”、“火魃 ”、“干魃”,飞尸吸纳精魄数百年之后,相貌愈发狰狞,可谓青面獠牙啖人罗刹,还能变幻身形相貌迷惑众人,上能屠龙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发 (古代,瘟疫如果伴随着旱灾蔓延,老百姓们就会坚信不疑地认为是旱魃在作怪);
最后一种也是最可怕的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世音菩萨收服为坐骑,名曰“犼”。
除了上述的分类外,大家可能还会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其他诸如眼睛不同颜色等的分类方法,其实那都只是个别电影或文学作品中的衍生分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