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正能量:威震敌胆的“小白龙”,白乙化烈士的故事
白乙化烈士的名字,今天在我们青少年中恐怕知道的不多了。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平西、平北一带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一提起小白龙”人们有口皆碑,无不竖起大拇指。传说他在敌人枪林弹雨里穿行自如,来无踪去无影,日寇一听到他的名字就胆战心惊。“小白龙”的美名就是这样来的。直到现在,长城内外广大地区,还流传着“小白龙这个传奇式英雄人物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白乙化在中学时代的时候,就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东北,正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的,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白乙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陷入敌人的铁蹄之下,异常气愤,怒火燃胸膛,他挥手疾书十个大字“余愿得偿矣,杀敌在今朝!”他受组织的委派,中止了学业,返回家乡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这支队伍由小到大,很快就发展到三千多人,号称“平东洋”义勇队。白乙化领导这支队伍转战辽西、热北、锦西等地,所到之处,都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英勇奋战达两年之久。由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这支部队于1932年被蒋介石从冷口骗到关内,并缴了武器,白乙化被迫返回北平,从事学生运动,壮大革命队伍。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紧的形势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和组织下,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在这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中,白乙化奋勇当先积极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国民党当局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镇压,用水龙头喷,大刀砍,爱国学生毫不惧怕,空手搏斗,但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人被捕。当时,北平学联在中国大学组织了“血衣展览”。白乙化为“血衣展览”写下了横幅标语血淋淋铁的事实”,以唤醒民众。白乙化积极的革命行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在一次集会讲演后敌人逮捕了他。在狱中,敌人用各种刑具拷打他,但他宁死不屈,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国民党反动当局迫于全国人民的抗议,迫不得已将被捕学生释放出狱。白乙化出狱后,又接受了党交给的新任务,在乌拉山旁,黄河套里,又播下了抗日救国的火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的烽火燃遍整个中国。白乙化积极组织抗日先锋队,亲自担任司令员。白乙化率领这支队伍渡过黄河,开赴抗日的战场。1939年春,他的队伍同冀东抗日联军合并,他任联军的副司令员。
这期间,白乙化指挥一场“北平西郊沿河城歼灭战”,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对手是竹野太郎率领的日本大岛大队,共三百多人。这一伙亡命徒,没弄清情况就气势汹汹地向我平西抗日根据地进攻。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半路上会杀出一个白乙化的队伍来。战斗打响后,敌人的火力很猛烈。在激烈的战斗中,白乙化发现敌人作战靠的是“旗语”指挥时,就端起随身携带的长枪,真是枪举旗倒,一枪、二枪、三枪,接连三枪,依次换上来的三个“旗语”兵都被打倒。这下鬼子可懵懂了,再也没人敢打旗了,敌人的指挥也就乱了套。白乙化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亲自带领一个中队,把敌人诱进一个峡谷山沟,使大岛大队失去有利地势。他率领部队同敌人反复进行了多次肉搏战,最后终于把三百多名鬼子全部消灭,大岛也被当场击毙了。战斗结束后,指战员们无不夸奖白乙化指挥有方。赞美他的枪法如神。
1939年底,白乙化率领的这支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挺进军十团,白乙化任团长。1940年5月20日夜,挺进军十团在白乙化团长的率领下离开了平西,冲破敌人重重的封锁,到达了昌平北山沙塘沟。十团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敌人就气急败坏地向我军进攻了。此时避开敌人已不可能。白团长立刻命令一营抢占制高点痛击敌人。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敌人攻势凶猛。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汽车增援,给十团以很大威胁。白团长在前沿阵地指挥,炮弹不断在他周围爆炸,可他没有后退半步。双方交战天,敌人先后组织了七次冲锋,但在白团长的指挥下都被击退了。只有三个半连的十团,歼灭敌人约200多人,毙伤近50人。胜利的消息不胫而走,白乙化的名字不断传开,由此,白乙化就成了远近闻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白团长,却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和十团指战员生活在一起。在当时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身为一团之长的白乙化丝毫不搞一点特殊,他和战士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十团指战员的爱戴。有一次,部队官兵整整一天没吃上饭了,后来从农民那里买来些青玉米煮熟了,每人两棒。团部一个参谋,看团长劳累一天,他身高体大,消耗也大,就拿了两棒多一点的玉米给他,但他说什么也不肯吃,最后参谋只好换两棒少的。上级从工作需要考虑分配给他一匹马,他很少骑,每次行军都要让给伤病员骑。他的团部时常腾出来做卫生所用。他常常同病号住在一起,不仅毫不厌烦,而且彻夜不眠地陪护他们。
白团长对他的部下亲如兄弟。十团收留了一个十四五岁名叫卜兴安的小男孩。卜兴安的母亲和姐姐被日本鬼子活活烧死了,父亲和妹妹也被鬼子杀害,全家只有他逃出了虎口。为了减轻孤儿心灵上的痛苦,白团长像父亲一样关怀着他。在战士们都已熟睡的时候,白团长在昏暗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为刚刚入伍的小战士缝制军衣。第二天早上,卜兴安穿上团长亲自为自己缝制的衣服,高兴极啦,在屋里来回走着,向大家显示团长给他做的这件合体军装。他激动地流出了眼泪,突然跪在地上要认白团长做义父。白团长忙将兴安扶起来,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这样,咱们革命队伍里的同志都是亲人,应该互相爱护”。后来,兴安在白团长的关怀教育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的抗日战士,在一次戈斗中壮烈牺牲了。
白团长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在练兵场上,他和战士一样摸爬滚打,练出一身好功夫。白团长双手使枪,弹不虚发,百发百中,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一次在攻打大草坪据点时,敌人退守炮楼死命顽抗,部队难以靠近,白团长顺着敌人炮楼的枪眼连掷几颗手榴弹,只见那手榴弹就像被敌人炮楼眼吸住了似的,直钻进炮楼,只听一声巨响,敌炮楼被摧毁了。平时训练休息时,他和战士一起做各种游戏,战士们想方设法专门抓他,抓住他好罚他给大家唱东北的“二人转”。白团长很有艺术才能,他特别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不仅生动、感人,而且非常幽默有趣。谁要是听了他的故事,准会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白团长平易近人,和战士亲如手足,所以大家亲切地叫他“白大个”,“白大胡子”。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军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兵力,用以对付我抗日根据地。日寇对华北抗战根据地发动了全面的“扫荡”,平北则是敌人要“彻底荡平”的重点目标。而对气势汹汹的来犯之敌,白团长指着长城对全团官兵说:“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十团的每一个人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要像长城一样,即使是天塌下来,十团也一样巍然屹立在平北这块土地上,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被彻底打倒。
1941年春节前夕,十团在马营村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白团长在会议上提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新任务,并就周围目前的敌情做了分析,要求部队在过春节时提高警惕,加强战备,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果不出所料,2月4日,敌人170多人沿白河川向我进犯,妄图乘我军民过节之机袭击我们。敌人行进过程中与我丰滦密游击大队发生战斗。白团长观察了附近的地势,命令游击大队退到鹿皮关南面的山岭狙击敌人;命令驻马营的三营抢占鹿皮关以北白河西岸的峭壁截断敌人后路;命令驻赶河厂的一营迅速赶到白河东岸山梁布阵,准备全歼敌人。
狡猾的敌人进到王道岭后害怕中了我军的伏击,没有再沿着河川走,而是顺着马营西北面的降蓬山山脊向南面直插过来,与我一营遭遇,激战在降蓬山山梁上打响了。战斗刚刚开始,白团长迅速赶到前沿阵地进行指挥。敌人很快被一营击溃,部分残敌退到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我军进攻受阻,白团长见此情况跃上降蓬山顶一块大青石上指挥,高声命令一营指战员冲锋。就在这时,从长城楼子里射出的一颗子弹击中了白团长的头部。白团长倒下了他牺牲在挥师杀敌的抗日疆场上,实现了他生前的誓言:“如能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
白乙化团长牺牲了!但他动人的事迹和不朽的名字,将水远在人民中传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