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医师车耀汉 | 面对痛苦时,是选择抱怨,还是自我负责?

  文 | Alicia

  第一个被医生车耀汉安乐死的病人尹成奎,是导致车耀汉坐牢、倍受争议的一个重点。

  原因是:病人有强烈活下去的意愿(后面剧情已表明另有隐情),但是车耀汉还是给了他安乐死。

  第二个病人朱亨宇,是一位拳击选手,视拳击为生命。当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于是产生了“当他再次无法呼吸、无法动弹的时候,不想再延续生命”的想法,但是车耀汉也是没有尊重他的意愿,坚持为他救治。

  由此引出了一个争议——医生没有尊重病人的意愿、没有尽责救治病人。

  两位病人呈明显反差,突显了车耀汉身为医生的立场,也是本剧讨论的核心——身为一个医生,救治病人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病人想活,却被车耀汉宣布死亡;

  另一个病人想死,车耀汉却给了他生的希望。

  想不想活,是一回事;能不能活,又是另外一回事

  “是能治疗的患者吗?”

  “有存活的可能性吗?”

  “有恢复的可能性吗?”

  “是能救活的患者吗?”

  车耀汉几次强调他作为一个医生的立场:

  如果已经无法解决病人的痛苦,那么至少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所以,他冒着违背个人意愿的风险,结束了尹成奎的痛苦,让他保有一个人的尊严,体面的离世。

  朱亨宇觉得一旦自己再也打不了拳了,生命就没有价值了,希望车耀汉能够对他做出同样的决定,但是车耀汉同样违背了他的意愿,因为事实并非朱亨宇想象的那么悲观,他还有被治愈的机会,所以车耀汉一直坚持要救他,最后也真的救活了他。

  车耀汉始终秉持着医生的职责,遵从使命——救治可以救治的,结束永无止境的痛苦。至于病人自己人生的问题,那是病人自己应该负责的部分,他守住自己作为医生的界限即可。

  以暴制暴,解决问题吗?

  护士蔡恩贞因为孩子遇害,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由于无法承受这份痛苦,于是将无法继续施加在罪犯身上的恨意,转嫁到了车耀汉的身上。

  本来,对一个被疼痛吞噬,濒临死亡,并且再无救治可能的人施行安乐死,本人与家属没意见的话,其他人是不会有意见的,因为与他们无关。

  但是为什么一直有人咬着车耀汉不放呢?

  因为车耀汉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罪大恶极的人不用承受痛苦?这对把自己的痛苦投射到罪犯身上发泄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尹成奎是一个诱拐儿童并且将孩子们残忍杀害的杀人犯,他的犯人身份给了大众一个喊打喊杀的正当理由——因为他是罪人,所以罪人没有人权,没有结束痛苦的权力。

  如果尹成奎只是一个普通人,相信没人会有异议。

  对于车耀汉来说,尹成奎只是他的病人,至于他犯下的罪行、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那是法律应该做出的审判。他只是履行了医生的职责,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而已。

  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起来的,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员。社会中的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有些事情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蔡恩贞的遭遇,换做是谁都接受不了,愤怒、恨意,这都是一个正常人会有的情绪反应。

  如果她觉得杀了尹成奎才能报仇雪恨,那么她有权做她想做的事,结果就是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杀了尹成奎能改变事实吗?孩子能回来吗?

  就算尹成奎是痛苦致死的,她的痛苦就能消失了吗?

  最后,她不过是变得和尹成奎一样,成为了社会恶性事件中的一员。

  社会问题没有解决;

  罪犯也没有就此消失。

  所以,当事件发生,不去深思,只会喊打喊杀,不过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发泄自己的情绪罢了,这对改变社会状态不但没有帮助,反而还制造了更多的混乱,而同样的事情仍然在持续发生。

  自我负责,才是真正的“正义”

  你受伤了,就可以伤害别人吗?

  你痛苦了,就有权伤害别人吗?

  那你跟那个罪犯有什么分别呢?

  车耀汉自己本身就是无痛症患者,如果他也像蔡恩贞一样,怪老天爷不公平、怪社会不作为的话,他不就可能活到今天,还救治了那么多病人了。

  车耀汉不仅仅是一个医术超群的医生,他还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他知道抱怨“自己为什么有这个病”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他选择了自我负责,通过对自己的不断观察与研究,对病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到了那个跟自己有同样病症的患者。

  而蔡恩贞却一直试图让车耀汉为她的痛苦负责,她不是真的想解决“安乐死”的问题,她只是需要一个投射恨意的对象来逃避承担自己人生的问题而已。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可能会面临各种伤痛,这是业力使然,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把自己的痛苦全部归咎于外界、别人,并不会减轻痛苦。反而,当我们愿意为自己的命运承担起责任的时候,痛苦才能减轻,并且逐渐转换为对自己、乃至社会都有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