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8年前的国产神剧,预言了今天的热搜

  原标题:18年前的国产神剧,预言了今天的热搜

  最近互联网上的各种事件,从阿里女员工事件,到贵州国台酒业领导性侵女员工......

  可在消息不断涌现的当下,思来想去,今天想带大家一同「品鉴」一部2003年的老剧。

  近期有不少人开始重温它,并直呼respect,太贴切了———

  《女人不再沉默》

  尽管这是18年前的作品,画质和风格都不太符合当下的口味。

  但大部分看过的人,却依旧觉得这是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神剧」。

  因为这是中国首部,也大概是最后一部,反映性骚扰、性暴力的电视剧。

  而且这种尺度,在如今,几乎绝迹。

  故事讲了什么呢?

  还记得在「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中,有一句话,令人毛骨悚然——

  老师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可以伸到你家里去,你做什么说什么我都知道。

  当这句话,真正发生时,会是怎么样呢?

  昏暗的房间里,滋生着变态的原始欲求,长长的望远镜,是窥探、凝视、妄想、扭曲。

  而被窥探的生活,就发生在女主苏静身上。

  01

  事情,是这样变糟糕的。

  苏静经过未婚夫介绍,进入到《时尚生活周刊》工作,甫一报到,就备受赏识。

  连续遇到了两个大case。

  先是跟随主编汪显声去采访「全国第一个性骚扰案件」的当事人以及律师,又在回家的路上,亲身帮助了一个被性侵的小女孩。

  当时,苏静下班路过公厕时被小男孩拦住,对方称女厕所有异样,恳求她进去查看。

  她进去后才发现,高中女孩甜甜,在放学路上被坏人拖进公共厕所内实施侵犯。

  前者,因为法律没有与「性骚扰」有关的法条,遗憾败诉。

  苏静以它为基础,写下了《败诉不是失败》。

  后者,哪怕甜甜本人,以及甜甜父亲都希望报警,将歹徒绳之以法。

  可甜甜的母亲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报警,宁愿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接甜甜回家休养,也要让这件事到此为止。

  因为甜甜母亲的反常态度,苏静认为这其中有一定的隐情,同时,也是因为想帮助受害女性发声,她写下了第二篇报道。

  这两条报道,都具复杂性与「故事性」。

  苏静就这么一跃成为了报社的红人,升职加薪。

  可在升迁的同时,她也感觉到主编的对她的态度有些诡异的亲和。

  但主编越和善,苏静内心就越嘀咕——

  他,好像有些轻浮?

  谈话时,汪会在不经意间同她有些肢体接触。

  这种肢体接触,有时是因为鼓励、有时又好像是对方在谈笑间自然而然的反应。

  我给你看下手相

  主编还会频繁喊她去办公室,进行1对1谈话,而且几乎次次都是紧闭门窗,即便她要求开门,多半也不会被理睬。

  次数多了,就连同事都察觉到了微妙之处。

  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开。

  有时,苏静还需要被迫去参加一些应酬。

  主编说她非去不可,原因是,有气氛。

  几次三番后,苏静察觉到异样,并开始尽可能避开与主编的接触。

  她几乎做到了一个女性在职场为反性骚扰做出的最大化、最体面的努力——

  可,努力好像丝毫没有用处。

  意图强行侵犯苏静。

  苏静躲开,并逃走了。

  原以为这件事会令主编有所收敛。

  可令人惊讶的是,即便被苏静推到,撞得头破血流,第二天主编却仍然带个帽子正常上班,仿佛无事发生。

  也不能叫做无事发生。

  苏静开始面临一次次职场打压,上级对下级的霸权展露无遗。

  更为可怕的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的生活其实一直被窥伺着——

  主编搬至了她家正对面,以偷窥她为乐。

  在这种近乎极端的职场性骚扰下,苏静会屈服吗?

  02

  不会,变态只会激发她的「好胜心」。

  她破釜沉舟,辞去工作,开始搜集主编的罪证,并且找到了律师寻求帮助。

  尽管这条路可能,非常非常困难。

  她一度因为没有实证,面临被反告「诬陷罪」的风险。

  可她依旧没有放弃为自己讨个公道。

  因为,这种牺牲也许是个人的,可换来的,却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大声对「职场性骚扰」,说不。

  毕竟。

  办公室主任金丽丽,是上一位受害者。

  直到收集主编罪证时,苏静才了解到,金丽丽遇到了与她一模一样的性骚扰。

  不,或许叫做「性侵犯」更贴切一些。

  先夸你气质好、再言语中挑逗几句,如果不反抗,就对你动手动脚,最后,再暴力实施强奸。

  面对同样的套路,两个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结果,便也大不相同。

  苏静因为性格刚烈,逃过一劫。

  金丽丽却因为怯懦与「好面子」,忍气吞声,不敢声张,以至于侵犯步步升级。

  从职员,变成了主编的禁脔。

  她不是没想过逃离。

  可她负累太多,全家的生计几乎压在她一个人头上,丈夫更是为了利益,不止不救她,还做起了主编的耳目。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结果便是......

  再也抬不起头,只能一步步陷入泥沼。

  只要她有有离开的念头,主编就像握着五指山的如来佛,一道道法决砸下来,压得她动弹不得。

  可,我们无法去苛责金丽丽的懦弱。

  因为在现实中,苏静只是少数,大多数被侵犯的女性,都像另一个金丽丽。

  当然,这可能是也是由于现实中成为苏静的代价,太大了。

  你要有豁出去的决心、撞得头破血流,把自己的伤疤揭开,奔走疾呼,让成千上万人审阅、检视,才能换来一次被公平对待的机会。

  阿里受害者原文

  03

  说起现实,这部剧之所以到现在还有人打卡。

  大概是由于,剧虽然早已播完,剧情却在现实中不断重复上演。

  有多贴合现实呢?

  比如,苏静去找上级部门,举报汪显声的经历。

  与阿里受害者,在事发后寻求阿里高管帮助的遭遇,几乎如出一辙。

  就好像,从过去到现在,领导们应付「性骚扰」投诉的三板斧,从未变过。

  现实

  剧情

  意图推诿责任,大兴受害者有罪论。

  现实

  剧情

  没有保密原则与规避机制,将受害者的情况吐露给另一位当事人。

  现实

  剧情

  阿里受害者说,领导提出不开除对方的决定,是考虑到她的名声。

  可她不明白公司为什么打着帮她的旗号,却做出对嫌犯有利的决定。

  这点,也许剧中直属领导们反映的某种心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她的疑惑。

  他只是犯了生活错误

  再比如,剧中反映出的「耻感文化错位」,在当下也仍旧存在。

  什么是「耻感文化错位」呢?

  在被侵犯这件事上,受害者会感觉更为羞耻,而加害者,几乎没有同样的感觉。

  就拿剧中被强奸的高中女生的妈妈为例,几乎是最典型不过的情况。

  在未得知女儿被强奸时,她看到女儿受伤的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报警。

  而得知女儿被人侵害后,她的反应有了180°转变。

  不能报警,坚决不能报警。

  可这种隐瞒,不是出于宽宏,而是觉得羞耻。

  这种心态,初看不觉得有问题,遮羞,是人的本能。

  可细想下,被侵犯这件事,该觉得耻辱的,究竟是谁呢?

  在古代,有耻辱刑的存在,比如剃去罪犯的鬓毛、胡须或头发,使其异于常人。

  耻辱刑的目的正在于希望激活罪犯的耻辱感,使其感受到罪恶、耻辱进而对自身行为感到懊悔、自责并寻求宽恕。

  可当耻感错位之后,受害人的家庭便陷入了无尽的折磨中。

  会不断的反刍曾经的经历,反思自己究竟哪里做的不够好,才会招致祸端。

  这种负面的情绪,会持续性的侵扰人正常的思维与理性。在不断拉扯中,还会做出一些伤害其他人的事情出来。

  在剧中,尽管女儿与爸爸都不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可因为妈妈反复的强调,反复的灌输「耻辱」的概念。

  被歧视,被另眼相看,被压制、被强制感受羞耻的结果就是——

  女儿的心态从我要抓住凶手,逐渐变成,我是不是真的有罪。

  以至于,不敢接受其他任何人的好感以及帮助。

  她在受侵害时,都不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女孩。

  却在母亲日复一日的二次伤害中,被迫屈辱的承认了自己是个badgirl的事实。

  第一次,她被歹徒侵犯。

  强加给她的错位的耻感,又人为的伤害了她第二次。

  遗憾的是。

  多年过去,当下,这样的情况仍然再继续。

  当被性侵或被性骚扰的受害人站出来后,舆论在同情的同时,总是会裹挟这另一种声音,在制约着她的发声。

  可这样真的可以吗?

  大多数人的沉默,会带来什么呢?

  纵容。

  她们想象的,不报警、躲开、隐瞒,靠等待报应、等待老天有眼去制裁歹徒。

  但实际上。

  当耻感错位后,最该被谴责的人,反而成了最没有心理压力的人。

  凭什么呢?

  最后。

  当发声成为一件既重要又困难的事情时,那些敢于呐喊、展示个体痛苦的女孩,就显得尤为勇敢。

  请多谢谢她们吧。

  每一个痛苦却坚定的声音,都是女性在反性侵害、性骚扰上意识觉醒的基石。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即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至少,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再次伤害她的人。

  对于身处泥潭里的人来说,视而不见或者低声议论,只会让她更加形单影只。

  就像那天的阿里食堂一样,明明人声鼎沸,却处处冷漠无比。

  毕竟。

  如果你知道某件事,承认它的存在,明白它的不对,却什么也不做。

  那么,和参与是无异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