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查尔斯没法戴,王室紧急改造加冕王冠!揭圣爱德华王冠背后故事
据BBC报道称,白金汉宫近日表示,制造于17世纪的英国圣爱德华王冠(St Edward's Crown)已经撤展,将为了查尔斯三世国王的加冕礼专门进行改造。
图源:BBC
白金汉宫称,将对这顶在黄金框架上镶嵌着红宝石、紫水晶、蓝宝石、石榴石、黄玉和碧玺的王冠进行“改造”,以供明年5月6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查尔斯三世加冕礼时使用。
图源:雅虎新闻
英国王室即将在2023年5月6日为新王查尔斯三世举行加冕典礼,但有消息传出,大典上查尔斯将佩戴的镶有444颗宝石王冠“不够大”,不适合查尔斯的头形。
因此,英国王室紧急启动“超高机密”安保行动,将王冠护送至秘密地点,以让工作人员在接下来几个月更改王冠尺寸。
图源:英国皇家收藏信托/路透社
白金汉宫近日发布声明,宣布“英国王权之物”(Crown Jewels)中最受瞩目的“圣爱德华王冠”已运离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以便在2023年5月6日的加冕典礼开始前进行修改工作。
图源:英国皇家收藏信托/路透社
声明指出,届时,查尔斯将依照传统,在加冕仪式中戴上圣爱德华王冠。
英媒报道指出,英国王室是在2日晚间进行这项超高维安秘密行动,由武装警卫将王冠护送至秘密地点。
图源:盖蒂图片社
这顶王冠由当时国王的珠宝商罗伯特·维纳 (Robert Vyner) 制作于1661年,仅在加冕典礼期间佩戴,通常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君主加冕——这一刻通常是加冕仪式的高潮。
查尔斯国王的圣爱德华兹王冠已从伦敦塔移走 图源:盖蒂图片社
珠宝商“Mappin and Webb”的工艺大师阿普尔比将在接下来几个月调整王冠大小,将王冠调大到适合查尔斯的头形。
据信,这个过程将会经历多次修改。
图源:英国《快报》
围绕着这顶王冠,各路媒体也是极尽揭秘之事。
譬如《华盛顿邮报》就直接报起了“菜名”——
在这顶王冠上,镶有345 颗海蓝宝石、37颗白色托帕石、27 颗碧玺、12颗红宝石、7颗紫水晶、6颗蓝宝石、2颗长耳石、1颗石榴石、1颗尖晶石和 1颗红宝石。
皇冠上还有一个天鹅绒帽,上面有一条貂皮带,可以为新国王调整大小。
据估算,这顶王冠价值约31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6亿元)。
其中最昂贵的是7颗蓝宝石,总价值214.2万美元。其次是26颗碧玺,总价34.5万美元。而占据王冠最大重量的22K黄金框架,也值8.7万美元。
图源:BBC
“这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物品,”伦敦塔前馆长、《皇冠珠宝》(The Crown Jewels ) 作者安娜·基伊 (Anna Keay) 说。
图源:BBC纪录片《The Coronation》
圣爱德华王冠重近 5 磅(约合2.2679公斤),高12英寸(约合30.48厘米),周长26英寸(约合66.04厘米),常年安放在伦敦塔中,是“英国王权之物”中最受瞩目的王冠。
皇冠珠宝 照片:Getty Images 图源:葡萄牙语版vogue
这顶带有貂皮帽檐的紫色天鹅绒帽,最早可追溯至11世纪。
王冠的名称源自中世纪早期的英王“忏悔者”爱德华。
打过《刺客信条》的老铁们,可能都听过这个名字。
在《刺客信条·辛迪加》和《英灵殿的回声》中,都有提及这位老兄(虽然没有出场)。
爱德华国王1042年—1066年在位,以虔诚的宗教信仰著称,”忏悔者“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就是这位生活在11世纪的国王,称王复辟威塞克斯王朝,随后打造了圣爱德华王冠的雏形。
1161年,爱德华国王去世,死后还被教皇封圣,是中世纪唯二的圣徒国王(另一位是两百年后的法国卡佩王朝国王路易)。
当时,他将王冠和珠宝交给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僧侣保管,并留下遗嘱称,这顶王冠将被用于未来国王和往后的加冕礼。
忏悔者爱德华国王在贝叶挂毯的第一个场景中戴着王冠
1220年,圣爱德华王冠首次被用于亨利三世的加冕礼。
几经流转后,这顶王冠到了查理一世手中。
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掀起。
查理一世于1625年继承王位。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
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征税,曾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召集议会。
为了搞钱,这位皇帝老儿,大搞旁门左道,出售爵位、王室专卖权、司法罚款等传统艺能一个不落,在任性作死的道路上撒丫子狂奔。
此外,他极力打击新兴的工商业,造成工商业萧条和物价上涨。大量劳动者失业,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
1638年,苏格兰人民奋起抗争。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镇压起义,于1640年被迫召集关闭11年的议会。
新议会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对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引燃内战的导火索。
1642年,英国第一次内战开始。在克伦威尔领导下,王军被打败,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
1647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国会军再度击垮苏格兰王军。
这次,查理一世没那么好运了。
他在战场上被俘,1649年1月30日被押上断头台——他是英国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也是欧洲史上首位被公开处死的君主。
在内战英雄、护国公、”无冕之王“克伦威尔的命令下,这顶王冠遭到熔毁,王冠上的珠宝也被熔铸成了硬币。
查理一世遭处决
随着 1660 年君主制的恢复,1661年,为了查理二世(也就是被砍头的倒霉老爸的儿子)加冕,英国王室皇家金匠罗伯特·维纳(RobertVyner)为查理二世设计了一顶新王冠。
新王冠虽未完全复制初代王冠,但仍遵循原始设计,由22K黄金打造,呈4个十字、4朵百合花饰及2个拱型结构。
1661年,查理二世加冕。当时他佩戴着的那顶圣爱德华王冠,重达……5公斤。
不知道国王大人有没有颈椎病……
由于这顶王冠实在太重,不适合长期佩戴,因此,从1702年起,绝大部分时候,它只是被陈列在伦敦塔的展示柜中。只有在新王加冕时,才会使用。
不过,到了1911年乔治五世登基后,新王恢复了将这顶王冠呆在头上的传统。
历史上,圣爱德华王冠曾多次被用在加冕典礼上。
除了前面提到的乔治五世外,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都是使用这顶王冠。
1911 年加冕后不久,乔治五世国王带着自己的帝国皇冠
上图图源:Getty Images
伊丽莎白太后和年轻的伊丽莎白公主在乔治六世国王加冕当天
上图照片:Getty Images 图源:葡萄牙语版vogue
1953 年,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在加冕后不久
上图照片:Getty Images 图源:葡萄牙语版vogue
伊丽莎白女王在帝国皇冠前戴着乔治四世的王冠
上图照片:NBCUniversal via Getty Images 图源:葡萄牙语版vogue
2016年英国议会开幕式上,伊丽莎白女王佩戴王冠 图源:BBC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戴着乔治四世的王冠 照片:Getty Images
上图源:葡萄牙语版vogue
1953 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圣爱德华王冠
上图照片:Getty Images
不过这顶王冠真的太沉,伊丽莎白二世就曾在接受采访时吐槽说,
”我在加冕礼后之后再也没见过它——感谢上帝。“
(观察员注:其实后来还是拿出来过的。女王加冕60周年时,女王就戴过这顶王冠)
”它真的很沉,加冕礼的时候,我感觉它简直有一吨重!当时我甚至不能低头看演讲稿。因为一旦这么做,我的脖子会断掉,当然王冠也会掉。“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hmm……如果不能想象头顶爱德华王冠的感觉的话,你不妨可以找个普通的珐琅锅体验一下。
据说,当时女王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圣爱德华王冠,在加冕前曾将同样重量的面粉顶在头上反复练习。
看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公众的普遍认知恰恰相反,皇冠上的珠宝并不真正属于王室成员。
女王的加冕王冠、权杖等均属往事收藏,作为英国”王权之物“,由国家信托机构持有——即便贵为女王/国王,也只有使用权而已。
不仅如此,伦敦塔馆藏中的 100 多件珍贵物品,也均归国家和英国王室所有,构成皇家收藏的一部分,由在位君主及其直系亲属享用。
另外,白金汉宫拒绝透露届时王后卡米拉将配戴哪一顶王冠,此举也引发外界揣测,卡米拉是否会佩戴伊丽莎白王太后的后冠。
图源:BBC
上图:2022 年 9 月 9 日,伊丽莎白女王在伦敦去世后,查理三世国王和王后卡米拉在白金汉宫外观看鲜花和留言。
王太后这顶王冠上,镶嵌了颇具争议的105克拉印度“光之山”(Koh-i-Noor)大钻石。
图源:Instagram @garrard
伊丽莎白女王王太后的王冠,由珠宝商 Garrard 设计。王冠中央巨大 的Koh-i-N?r钻石分外醒目。就在下方,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女王从土耳其苏丹那里收到的17 克拉钻石。
这颗产于印度的钻石”koh-i-Noor“,在波斯语中意为“光之山”。
如果按照传说,那么这颗钻石大概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古老的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就曾提到过它。
据说,印度神话中著名的幸运宝石萨曼塔卡,很可能就是指这颗钻石。
萨曼塔卡是太阳神苏里亚(Surya)华丽外表的来源,他将它佩戴在脖子上。神话说,是这颗宝石保护了这片土地免受灾难,并为其带来了繁荣。
太阳神苏里亚
钻石于14世纪在印度中南部的戈尔康达(Golconda)矿山发掘,后几度易手。持有者包括拉杰普特人、莫卧儿王朝皇帝、伊朗人、阿富汗统治者、旁遮普地区统治者等,于1849年落入英国王室手中,成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珠宝。
维多利亚胸前佩戴的光明山钻石
当时,这颗钻石没有进行切割。
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决定,让工匠重新切割这枚钻石。
”光明山“的原始镶嵌
重新切割花了整整38天,耗资8000英镑,最终得到一颗重达105.602克拉的椭圆形钻石,刻面数达到66个。
由于拥有这颗钻石的君主,几乎都没有善终。坊间流传这颗钻石只有女性和上帝才能佩戴。
因此,这颗钻石就被安排在了王后的王冠上。
此后,这颗钻石先后被传给了玛丽王后、伊丽莎白王太后(伊丽莎白二世母亲)。
爱德华七世与亚历山德拉王后
光明之山钻石
2002年伊丽莎白王太后去世时,镶有这颗钻石的王冠,就被放置在其棺木上。
2002 年,伊丽莎白太后棺材上的王后皇冠 照片:Getty Images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印度总理莫迪发文哀悼,印度内政部宣布将9月11日定为女王哀悼日。
然而,与印度官方态度不同的是,许多印度民众,关心的不是女王的死讯,而是“光明之山”钻石。
有印度推特用户细数了“光明之山”钻石的历任持有者(部分有历史记载、部分来自传说),称这颗钻石“应该回到它的产地”,“在对印度人民施加了几个世纪的剥削、压迫、种族迫害、奴役后,这是英国最起码能做的”。
许多印度人认为,英国人偷走了这颗钻石。
英国《独立报》称,英女王去世后,几个小时内,推特新增了上万条带有“Koh-i-Noor”关键词的帖子,印度网民称,英国王室应将这颗殖民时期从印度“偷走”的巨钻还给印度。
其实,这不是印度第一次要求归还钻石了。
早在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官方就曾要求英国归还钻石;伊丽莎白二世加冕那年,印度再次提出这一诉求。
只不过上述要求,均被英国王室无视。英方甚至声称,印度的诉求毫无法律依据(Really???)。
除印度以外,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也声称拥有这颗巨钻,要求英国交出它。
至于眼下的这位查理,会不会终结英国君主制度,似乎也并不取决于他本人。
王冠戴在他的头上,”王冠之重”却已经转移到整个英国社会。
时至今日,女王也好,国王也罢,都只是"王权"的象征。
真正的权力,已经回到了人民手中。
大人,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