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霍元甲》到底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看完让人气愤

  引言:金庸先生笔下的武林让观众流连忘返,金庸先生笔下的大侠都情意深重,却又心系天下,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先生的一句话让读者重新认识了“武林”和“大侠”。现实中,又有谁能称之为大侠呢?

  当下,一部热播剧中常常提起“大侠”的称号,初闻觉得此人担得起大侠的称号,但看完这部剧却发现,该剧传递的价值观有些扭曲,剧中人物也难担“大侠”重任。本文,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一部《大侠霍元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大家心中的大侠是什么形象?是号令武林、率领群雄守护南宋边境的郭靖?还是击毙蒙古大汗、守护大宋十三年的杨过?亦或是解了三大难题、立了七件大功的萧峰?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除了痴迷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最主要的还是对现实中的武术宗师非常崇拜,毕竟小说距离我们很遥远,而现实中的人事物则更为真切,也更为震撼,大侠霍元甲带着大家的就是这种震撼。

  现实中的霍元甲或许没有影视作品中那么俊俏,也不像影视剧中那样威风和潇洒,但是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心系国家和百姓,为了踢掉东亚病夫的招牌,他开办武馆广收门徒,更是创办了“精武门”,精武门传承的不只是武学,更是一种不畏强权、保家卫国的精神。

  为国,霍元甲用拳头证明了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为民,霍元甲带领大家强身健体,并传递忠心爱国的思想。霍元甲称得上是“大侠”,虽然他未能以一己之力扭转当时混乱的大环境,但却给很多人带去了希望。

  影视剧中的霍元甲

  《大侠霍元甲》把这位武学宗师搬上了荧屏,也重新让大众审视起这位传说中的大侠、英雄。该剧对霍元甲这个人物做了大幅度的改编,从人物性格、人际关系到社会活动都进行了改动。

  在剧中,霍元甲为人正直但性格冲动,思考问题总是钻牛角尖,在徒弟面前他是师父,在妻子面前他是一家之主,凡事都是他说了算,又因为武功高所以心气高,别人的话听不进去,所以做了不少糊涂事,甚至给招来了杀身之祸,最后殃及家人。

  看完这部剧,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霍元甲除了正直、宽容、武功高强,似乎没有什么是值得夸赞的,而这些也是后人很难效仿和学习的。

  《大侠霍元甲》的价值观

  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部剧到底是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赵文卓饰演的这一版霍元甲真可谓是命途多舛,起因只是因为他父亲霍恩第打败了吕四鹰,2家算是结了怨,之后霍元甲几次三番挑衅吕四鹰,再加上吕四鹰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2人就彻底结仇了。

  霍恩第在世时常让霍元甲练一个“忍”字,这个字也贯穿全剧,该剧前半段一直在表现霍元甲的宽容与忍让,但矛盾的是,霍元甲年轻气盛,又总做出一些不经过大脑的决定,该忍的时候没忍住,不该忍的时候却装大度,却很好动脑思考。

  就拿霍元甲两次押镖举例,第一次押镖没有检查,结果被人陷害了,差点就没了命,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刚想找让他押镖的官差算账,结果人家随便一解释他就信了,转身又帮人家押了第二次镖,依旧是没有检查,结果自己的徒弟都被害死了,他对那些官差盲目信任,这是愚忠。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他在对待陈真的这件事上,陈真已经经过官方确认是没有脑子了,但是霍元甲作为主角、作为大侠不能不动脑子啊,若不是农劲荪、费德勒等人无偿的帮助,霍元甲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而且每一次还都是一副心甘情愿送死的样子,让人寒心,这是迂腐。

  失去智慧的善良就是愚蠢,剧中的霍元甲给人的感觉就是愚蠢,虽然他一直保持着正直和善良,一直宣扬“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歪理,让身边的人跟着提心吊胆,这样的价值观根本不知道推崇和学习,这样的价值观更不应该出现在“大侠”霍元甲的身上。

  最后是霍元甲的正直战胜了一切吗?不是,是他的妻子、他的徒弟、他的朋友等等那些人成就了霍元甲,可能有人会说:正因为霍元甲的正直才会有能人异士聚集在他身边。但是这也就是存在于影视剧中,现实中如果一个太过愚蠢,即便能力很强又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并且帮他给那些被他搞砸的事情善后呢?

  结语

  影视剧为了追求戏剧冲突,往往会将真实事件夸张化,但不代表要扭曲事实,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虽然也不符合历史,但是他成功塑造了一个“浪子回头”的霍元甲。

  而《大侠霍元甲》塑造出的只是一介莽夫,赵文卓当年因为“霍元甲”扬名,如今却又败在了“霍元甲”上,这部剧实在没法让人接受。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霍元甲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