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诺奖得主的封神之作,先醒来的人被称作是“疯子”
1957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结果时,文学界一片哗然,因为获奖者阿尔贝·加缪当时在候选名单中是极不起眼的一位,没想到他竟然杀出重围,成为了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提到加缪,就不得不提加缪的封神之作《鼠疫》。
《鼠疫》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封闭的城市里,与死亡同枕、与疾病抗争的故事。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奥兰城的市民发现城中,开始出现死老鼠和得病的患者,但是人们并没有立刻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认识到这些其实是鼠疫爆发的征兆。结果等到灾难真正来临时,人们才感到手足无措。
政府为避免市民恐慌,行动迟缓,媒体更是发布虚假信息、隐瞒真相。可是在疫情第一线的市民里厄医生,一边看着天下太平的报纸报道,一边看着发病病例不断增多时,敏锐地觉察到了其中的蹊跷,当即冒着风险,向市镇灭鼠所报告,并在报告无果后,又紧接着向奥兰医师工会主席夏尔报告,并建议隔离患者,阻断疾病传播路径。但里厄医生的报告,并没有得到重视。
甚至,他在城中奔走呼号,告诉人们鼠疫来了的行为,还被人称作疯子。
结果,在短短四天的时间,奥兰城死亡人数就高达三十多人,鼠疫患者和潜在患者无数。这时的里厄医生看到鼠疫越来越严重,再度压下疑虑,冒着风险的直接给省长打电话,提醒省长目前灾难的严重性,这才迫使省长最终向殖民地政府报告,最终采取措施“封闭城市。”但层层上报,到最终封城的过程,已使得奥兰城的人们,贻误了对抗鼠疫最宝贵的战机,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灾难。
最终,在历时近一年的艰辛抵抗中,鼠疫突然退却了。但奥兰城的市民们,为此承受着亲友离世、自身伤痛的巨大悲伤。
《鼠疫》这部小说,虽然以鼠疫为名,但并不是记录真实故事,而是作者加缪借助虚构的故事,展开的一场精神突围。而鼠疫,其实也并不是单指鼠疫本身,在加缪的眼中,行动迟缓的作为、隐瞒真相的报纸、灾难中暴露出的阴暗人性等,这些一切导致灾难和加剧灾难的行为本身,都是“鼠疫”。
加缪在书中悲观地写道:“人人身上都潜伏着鼠疫,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幸免。”不过,加缪同时也是乐观,“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书中那位不顾个人安危、果敢敬业、坚持真相的里厄医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历史总是相似的,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灾难一直都伴随着我们,面对巨大的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团结反抗,还是独善其身?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主动担当,还是逆来顺受的听天由命?我们能战胜灾难吗?这一次灾难渡过,下一次灾难再来怎么办?
加缪在《鼠疫》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在加缪看来:虽然,鼠疫是突然消失的,并不是里厄医生和奥兰城的市民们联手战胜了鼠疫,但是里厄医生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地去做,无论结果,都是幸福的。坚定地去做一些,看似徒劳无功的事,不一定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至少能让我们的生活,不那么糟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