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敢拍」的他们,怎么了?

  

  会议室里,制片人隐晦的暗示女演员:

  想要拿到这个角色,还需更实际的努力。

  诶,别想歪。

  是让她想想办法,以四十岁的年纪饰演二十岁的角色。

  

  不论是玻尿酸,热玛吉亦或者肉毒杆菌。

  有用就行。

  

  这样靠医美整形换取角色,绑架在女演员身上的容貌焦虑又来了——

  

  这部翻拍自高分法剧《百分之十》。

  故事以明星经纪人的职场生活为主。

  导演曾指导过19年K社安利的脑洞神剧《很便宜,千里马超市》,美大李瑞镇,郭善英姑姑等一众演员也都是熟脸。

  

  不过,令你眼熟的可能不止这几位主角。

  和法版一样,作为单元剧,每集都会邀请几位艺人大玩我演我自己。

  你认出了几位?

  

  我演我自己,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比如第一集请来1981年出生的曹汝贞,本色出演被困在年龄里的40+女演员。

  

  找到她的资源,不可谓不好,是昆汀新作的女主角。

  得知昆汀对女主角要求非常严格,她很努力克服障碍上马术课,去补习英文。

  然而最终导致她被拒的原因却是... ...

  年龄问题。

  

  即便后来经纪人从中斡旋,保住了资源.

  可与之对应的,她得靠微整来让自己更加重返青春。

  

  得知被拒绝后,曹汝贞独自走在街头,她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陷入迷思,人们口中的年轻,到底需要多年轻呢?

  

  第三集中,南韩恶角专业户金秀美老师则饰演一位经历过辉煌,但逐渐走向平淡,只能饰演恶婆婆,刁蛮奶奶,骂人精一类角色的年老女星。

  借角色口,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不想再演这些作品了。

  

  为了拒绝这类肥皂剧里的恶角,她不惜在编剧老师面前自毁形象,神神叨叨的对着角落自言自语。

  

  抗拒接戏,不想被恶角束缚的金秀美老师,最终在经纪人的努力下,也敞开心扉吐露了自己的愿望。

  她想留下一部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是即使她死亡也不会被人们遗忘的,伟大的爱情。

  

  像这样,几乎每集都会有1-2位南韩的演员来客串,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请来了陈善奎与李熙俊。

  如果看过《文森佐》滴朋友会发现,他们俩上回同框还是在剧中客串了打劫宋仲基的强盗。

  

  而在新剧里,两人本色出演知名演员陈善奎与李熙俊,是一间经纪公司里暗地较劲的表面兄弟。

  

  他们间的宿怨要追溯到出道时期。

  那时经纪人打算去挖剧团里一个非常厉害的新人,等他到了之后,立刻被舞台上发光的李熙俊吸引,并果断签下对方。

  哪知道,传闻中厉害的新人其实是当天生病没有登台的陈善奎。

  

  就这样阴差阳错,兄弟间人生际遇有了落差。

  而为了弥补陈善奎,经纪人对他格外照顾一些。

  人的劣根性,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也导致另一方心理不大平衡。

  

  于是,虽然嘴上称呼彼此是多年的挚友,是同甘共苦的兄弟,可互相都好像憋了口气,想争个高下。

  就比如,李熙俊辞演电影,怎么都不肯接下,可听说制片考虑另一位演员是陈善奎,立刻反口说可以演,必须演。

  

  为了争这个角色,这两位甚至在经纪人的葬礼上大打出手。

  一个嘲讽对方虚伪。

  口口声声说喜欢小成本电影,却还是去拍《胜利号》。

  

  另一个指着桌上的酱菜暗讽对方贪心。

  不止在当戏霸,还总喜欢霸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场闹剧,最后以李熙俊大吼你凭什么指责我的演技而草草收场。

  

  什么?你问我这是不是由真实事件改编。

  当然不是。

  虽然同是金牌绿叶,2020年凭借《极限职业》拿到大钟奖最佳男配的陈善奎,看起来好像真的比次年因《mouse》提名百想却未能获奖的李熙俊多一丢丢底气。

  

  但剧情里的争执是虚构的,不止如此,剧中还为这对兄弟安排了抓马的结局——

  由于在经纪人的葬礼上一抱泯恩仇,给了大家化解他们抢角色矛盾的灵感。

  

  

  既然都想演,那不如... ...

  给导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突然庆幸这是虚构的剧情,不然大概真的要看到,两位大叔的炙热爱情。

  可以,但没必要。

  

  如果关注南韩娱乐圈的朋友还会发现,图上这位出镜的边永妵导演,正是她本人。

  她在剧中本色出演一位自《密爱》《火车》后,计划以新片重回影探的女性导演。

  

  不止是她,包括南韩知名的编剧与导演也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剧中。

  就像《信号》《王国》《金汤匙》等大热剧的编剧金银姬,在台词中反反复复出现。

  

  如果你是韩剧迷,大概能在剧中找到更多的彩蛋。

  小经纪人被当做苏志燮隐婚生的女儿这里真是笑出声,毕竟在四大公共财产都还单身的当年,很多人确实产生过隐婚的猜想。

  

  但,假如你是冲着明星经纪人的日常,以及对《百分之十》的喜爱来看这部剧,那可能会有些失望。

  毕竟原作《百分之十》,是法剧中的精品。

  从2015年至今,历经四季,被六个国家买下版权。

  

  剧名来源于经纪人收取演员合同金额10%的佣金。

  因为这10%,他们被骂作掮客,吸血鬼,秃鹫。

  

  当时,作为巴黎顶尖的经纪人,培养过苏菲.玛索,伊娃.格林,安娜.卡丽娜等知名影星的多米尼克.贝纳尔,突发奇想,想将自己经历过的故事讲出来。

  以顶尖经纪人行业见闻为蓝本,制作一部关于电影制作幕后故事以及演员幕后推手黄金经纪人的电视剧。

  

  可想而知,一经播出,有多轰动。

  比起星途璀璨的娱乐圈剧惯常的艺人扯头花,大撕特撕这类桥段,《百分之十》更聚焦在他们背后的经纪人。

  故事设定为一间摇摇欲坠的经纪公司,由于bos意外身亡,四个面和心不和,互相抢资源,抢演员,抢档期什么都争的经纪人,为了保住公司,不得不通力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演艺产业的上下游被逐一展露。

  比如选角,并不是契合就足够,而是多方博弈的产物,有时是卖方市场,有时又是买方市场。

  你求我,我求你,你帮我,我帮你,选角就是在博弈中完成利益的交换。

  

  再加之,《百分之十》里请来了大量著名演员以自己本来的形象客串。

  就像出身于演艺世家的劳拉.斯梅特,她的母亲是法国著名演员纳塔莉·贝伊,父亲则是被称为法国猫王的约翰尼·哈里戴。

  

  18年法国猫王去世后,不足百天,就爆发了遗产大战,因为他没有给女儿留任何遗产,甚至包括献给她,专门创作的《LAURA》唱片。

  

  原本外界就对这个传奇家庭有诸多好奇,没想到《百分之十》里,劳拉又与母亲上演了母子大战。

  她们接了同一部戏,又使尽花招,拒绝跟对方共演。

  

  

  可以说,《百分之十》的成功,有部分是依托于本地的娱乐圈生态,以及对真实事件的改编。

  观众会好奇,母女俩是不是真的不和,让.雷诺有没有在现场暴走,影帝是不是真的因为入戏太深咬过狗等等逸闻。

  

  同时,制片人一句其实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当然也是对真实事件进行了加工、夸张、再创作,更给整个系列蒙上了属于法国影坛的神秘面纱。

  这也是为什么《百分之十》翻拍了好几个版本,却都没有能超过法国原版的重要原因——

  缺少本土化。

  

  比如我们再回到韩版,会发现6.7分与9.0间的差距,正是在于不够本土化。

  韩版虽然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女主的性向,但从剧情来看几乎是1:1复刻了原版的情节。

  可韩国娱乐圈与法国电影圈的生态一样吗?

  肉眼可见的不同。

  

  残酷的爱豆生态,团体的挣扎,居高不下的自杀率,抑郁症,网络暴力,报案13次都得不到回应的伤害等等... ...

  观众期待的是揭开韩国娱乐圈的一角。

  没想到,是帮我们复习法国文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向很敢的韩剧,这次似乎退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