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高人狠将都盘踞在洪公祠,军统档案秘密一夜消失!《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36

  洪公祠(号牌1-9)南京建邺区,朝天宫所,曾用名洪公巷。东起明瓦廊,西至丰富路。明末官吏洪承畴居此,盖祠堂,故为洪公祠。文革时曾名红公巷。(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我与这里除了办护照来过,还在周边吃过“寡妇皮肚面”“新疆大盘鸡”,其它就没有关系了,我交待清楚了。洪公祠在南京繁华的新街口南面,虽然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楼房小区了,但老街巷地名都在,是著名的老城区。这里有一条约二百米的老街,名洪公祠,一直是南京市公安局所在地;宅东连明瓦廊、三元巷,通中山南路,西衔丰富路、秣陵路,为要道通衢,是老南京人熟悉的老街。清初,这里是总督江南军务洪承畴的大府宅,其死后,清政府为纪念他的功绩,在此辟建了当时南京最大的祠堂,故街名洪公祠。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福建南安人,明万历时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山西、陕西、四川、河南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军。松锦大战大败洪被俘,押至沈阳后降清。1644年洪随清军入关,第二年到南京,总督江南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顺治十八年康熙帝即位后,洪承畴退职回南京,继住洪公祠府宅。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洪公祠被毁,洪府大院被改建为忠王府。民国年间,洪公祠处辟为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解放后,保密局更易为南京市公安局。再多聊几句这里的谍战版历史~民国时期少帅张学良1928年12月宣布东北易帜后,曾先后四次到南京来议事。为了工作方便和协调与各部门的联系,他曾派人在南京置地建房,以作办公等用途。其中1933年所购的位于洪公祠内的公馆,是一幢独立老式花园洋房,当时的南大门在曹都巷,整个公馆占地约60亩。后来军统的“戴老板”出场了~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其前身叫“中华复兴社”,后改组为军统保密局。戴笠因为其军统组织不断扩大,就与张学良协商,最终让出洪公祠供戴笠使用。当时的洪公祠四面高墙围绕,上百个房间内外,所有人员一脸严肃,彼此都是略微点头致意,不握手,不寒暄。大院之内不准种树,防止树上有人隐藏,只有草地与低矮花坪,与世隔绝,戒备森严,肃杀冷清之状,令人胆寒。1946年8月,军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担任局长。1949年春节后,一个大风之夜,保密局大楼突然起火,所有的档案下落不明。洪公祠1号又一次沦为瓦砾场。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市公安局成立,不久正式迁入洪公祠1号,并将原大门从南门改为向北开门,面朝三元巷,但仍沿用旧址门牌号,叫洪公祠1号。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完稿时间:2021年5月16日??上午8:25? ?15℃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拍摄人:高山流水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一句话:我非常祈盼能实现世界独一无二的《老门牌博物馆》梦想,希望有超前思维者合作,绝对艺术、历史、情感、社会学汇聚的人文景观流量地标。《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