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长沙影城的故事”征文优秀作品选登(三)

  编者按: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激活全市电影院发展活力,激发市民爱上电影院的意愿,丰富公益电影月活动内容,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长沙市电影业协会于10月28日至11月10日共同举办“我与长沙影城的故事”征文活动。活动经自由投稿、组委会初审和专家终审,择选出一批质量上佳的优秀作品。

  潇影,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喻容波

  影城是什么?是广大影迷看电影的地方,也是我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

  长沙是一座文化娱乐异常发达的城市,星城的影院星罗棋布,散落在各个商业中心。影城,被贴上了文化、娱乐、商业的标签,而在我心目中,她不仅如此,更是个浪漫的地方,影城的工作也是一份浪漫的职业,所以我定下的求职方向注定了我要与影城结下不解之缘。

  入职潇湘国际影城东塘店,从普通员工到影城店长,我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影迷。影城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感动抑或悲伤,带给我的却是心智的成熟与身份的转变。曾经我是万千观众中的一个,银幕的色彩斑斓和阴沉暗淡让我捧腹或偷偷落泪,一度认为我的故事在电影里放大;如今,我在万千观众的身后,听着孩子的欢笑,情侣的呢喃,看着白发苍苍的“执子之手”,甚或总坐固定位置的他们突然间空出了一个位置。万千思绪,我和电影的故事变成了我和影城的故事,我变成了无数故事中的那个见证者。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一共去过多少家影城、看了多少部电影,天马店、阿波罗店、东塘店、宁乡店……遍地开花的潇影,不变的是熟悉的服务员诚挚的笑容,爆米花飘荡的香味,放映室特有的声音。

  此时的我站在潇影东塘店的大厅里,广播里放着特别火的《沙漠骆驼》,想起那年在宁夏石嘴山潇湘国际影城旁边的西部影视城,看着塞北的荒凉和一路的葡萄酒庄,仗剑走天涯的豪侠也应该算我一个吧。

  我与潇影的故事,未完待续。

  

  

  致敬长沙公益电影月

  作者:廖蓉

  转眼长沙公益电影放映月第六届了,作为曾经影院的员工,看过第一届活动的开始。那时候的资讯还没有现在发达,也没有公众号推广,宣传就是靠影城大厅树立的一块小立牌,可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牌子,给我们影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记得那时影城免费观影的时间是周二和周四,既是工作日又是白天,所以来的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人家。对于他们来说,进电影院的机会不多,也不太关注上映的电影,都是先过来看看。当时是英语的3D科幻片,和老人家们解释,3D要戴眼镜,是说英文的。他们说没看过3D,正好免费就体验下。准备好眼镜,登记信息后再引导他们入场。提醒他们觉得眼睛不舒服就取下眼镜休息下。

  散场时,一对老夫妻特意来感谢我,说电影很好看,很新奇。我告诉他们下次的电影时间,欢迎他们常来。老人们很可爱,使劲儿说“谢谢”。到后来,除了免费时段,其他时间也经常可以在售票处看到他们买票的身影。这让我尤为感动与感慨。

  如今,长沙公益电影月6岁了,从当年检票时年轻人居多,到现在老年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智取威虎山》上映时,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现在,很多新片上映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长沙公益电影月活动给更多年龄层的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而长沙电影历经多年累积,已经成为男女老少日常消费习惯。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细流终成沧海,作为曾经的电影人,特别感激这一次次的公益活动,它更多地惠及老年人这个群体,让他们晚年不止是种花养鸟、带孙、打麻将,更有了自己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