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里的“邪”与“正”

  姜文,作为中国内地电影界一个特殊的存在,其荒诞幽默、霸道凌厉的鲜明风格令他在众多名导中独树一帜,成为了无数影迷的心头挚爱。

  时隔四年,姜文携新作《邪不压正》强势回归,这对于我等影迷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我怀着“什么他妈叫做他妈的惊喜”强烈期待第一时间去看了电影,时隔多天,情绪回复,是时候来客观地谈谈姜文新作《邪不压正》了。《邪不压正》作为姜文民国三部曲最终章,完美地延续了《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风格和内涵,整体上介于两者之间,没有《让子弹飞》那么酣畅淋漓,也没有《一步之遥》那么晦涩艰深。

  毫无疑问,姜文是个极有才华和极度“自恋”的导演(姜文说,说他自恋是说轻了,他其实是自命不凡,愿意享受一切险象环生,想象那是为未来的传记增添的传奇色彩),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都展现了惊人的才华并获得巨大成功后,姜文开启了“自恋模式”,于是便有了艺术表达较强和争议颇大的《太阳照常升起》,这是姜文金字招牌第一次受挫。姜文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自己对《太阳照常升起》的喜爱和对市场、观众的失望,认为观众的电影鉴赏能力太差,对稍微费脑思考的电影就接受无能,还diss影评人谈电影就像是太监谈做爱。受挫之后,傲气如姜文,转身就扔出了一部让影评人、官方和普通观众都皆大欢喜的《让子弹飞》,然后帅气潇洒地站着把钱挣了。虽然《让子弹飞》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它应该不是姜文最想拍的电影,于是姜文站着把钱挣了之后,又再一次“放飞自我”,拍了一部只有真爱粉和迷影级观众才愿看得懂的迷幻荒诞电影《一步之遥》。在《一步之遥》中,姜文的表达极其强烈且私人,完全漠视观众,放肆地做了一场美梦。以至于姜文的存在感完全超越了电影本身(人物、剧情、服道化等),观众不是在思考剧中人物为何如此而是姜文想表达什么。观众怀着《让子弹飞》的强烈期待进影院却被姜文迎头浇上一桶冷水,于是《一步之遥》成了姜文真正意义上的滑铁卢——口碑票房均惨淡。迫于资本和市场的压力,姜文再傲气,他还是做出了妥协。这次的《邪不压正》既想做到《让子弹飞》般照顾观众感受又想如《一步之遥》般有所艺术表达,来个“讲究”的电影,寻找商业诉求和个人表达的平衡点。然而姜文这次妥协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让我觉得有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全片时而正常,时而尴尬,但所幸尴尬所占篇幅不多,还算得上是部满意的姜文电影。

  姜文从《太阳照常升起》就开始做影像风格和叙事结构上的探索,《一步之遥》算是他的完全表达,但他同时也终于明白了观众还是看不懂,所以这次他设置了极简的剧情线索和一目了然的正邪二元论,把名字也给改成了小孩子都明白的《邪不压正》。剧情虽然简单但并不代表内涵简单。剧情主要讲述李天然十三岁那年曾亲眼目睹师父一家遭师兄朱潜龙和日本人根本一郎灭门。侥幸逃生后被美国人亨德勒医生送往大洋彼岸,接受了严苛的训练成为特工,然后怀着绝密的任务踏上故土并展开复仇的故事。复仇这条剧情主线并无多少可谈的内容,主要就是表达李天然如何一步步突破自己的心魔,遇到仇人时不再因恐惧而定住不动,而是身手敏捷地运用所学完成了复仇。所以我更多的是想谈谈一些人物及其剧情支线。

  “李天然找爸爸”这条剧情线主要内容就是:收养李天然传授他武功并许配女儿给他的师父被师兄和日本人杀死以后,他遇到了亨德勒这个外国爸爸并送他出国习艺,之后亨德勒被蓝青峰杀死之后,他认了蓝青峰这个亦正亦邪的爸爸,当李天然复仇成功之后,他不需要爸爸而是去找个儿子了。在我看来,这实则是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史的一个影射。在中国传统语境下,一日为师则是终身为父,师父代表的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亨德勒爸爸代表的是外来的思想文化,蓝青峰则暗指被改造后的中国文化,儿子则是我们现在的特色道路。当然,电影中的人物死亡并非指文化消亡。

  “朱潜龙认祖归宗、反清复明”算是片中极具荒诞色彩的点缀了。朱潜龙也是被师父捡来抚养成人的,算是个来历不明的人,然后就凭一顿说一张画像就算是认祖归宗了。故事时间背景设定在1937年前夕,都民国二十五年了,何来的清?旁边的伪满洲国实质上既非清也非复明之敌。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朱潜龙却还在做着皇帝的千秋大梦。姜文青睐于拍摄无秩序的时代,并赋予情节和画面种种荒诞性,观众在被或逗趣、或令人难以索解的荒诞吸引过后,往往稍作思考就能领会到姜文在其中设置的深刻寓意,如对国民劣根性的一种思索。

  太像了,一看就是亲孙子唐凤仪与关巧红的人物形象对比。不少观众因为姜文电影的霸气属性和荷尔蒙爆棚的观影体验,会对姜文有“直男癌”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纵观姜文所有电影,所有的女性角色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花瓶角色,而是推动男人成长的重要人物。在《邪不压正》中,唐凤仪妩媚,关巧红典雅,这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凤仪早年出国留学,接受过先进的知识教育,然而却始终摆脱不了“男人才是依靠”的封建观念,成了朱潜龙的情妇,还幻想着有朝一日朱潜龙荣登大宝时自己能母仪天下。关巧红在封建环境下成长,却有着一颗“女权”的心,敢于冲破封建束缚,她拒绝缠足想要如普通人一样奔跑,当丈夫劝自己放下仇恨时斩钉截铁让其滚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开裁缝店等待仇人。许晴饰演的唐凤仪也不是卖色,她性感中有着血性,风骚中又暗含着几分纯真,坦率真诚又善良。在饭店众人面前扇回朱潜龙几个巴掌,在李天然身上盖章“报复”,想和李天然远离是非,在爱情幻灭后选择自尽,简直就一支敢爱敢恨泼辣直爽的红玫瑰。周韵饰演的关巧红则如同一支白玫瑰般雍容典雅、圣洁脱俗,她一直在默默地帮李天然解开心结化解心魔,成为李天然成长的精神导师。在李天然作为小白鼠的这场化解心魔实验结束之时,关巧红自己也获得了救赎、化解了心魔。从米兰、疯妈、县长夫人、花姐、完颜英、武六到唐凤仪、关巧红,不难看出姜文对女性的欣赏,男性都在女性的锤炼下得以成长。

  蓝青峰作为影片正邪二元论世界中的独特存在,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颇值得玩味。他帮助朱潜龙杀李天然、帮助根本一郎杀了亨德勒、帮助李天然复仇还成为了他的“蓝爸爸”,他就是夹在影片“正邪”两派中的串联者,托起了整个故事的底。他曾是辛亥革命元老,为了抗日混迹北平各派势力之间,凭借如簧般的巧舌拉东打西扯南打北的。从他抗日的目的上看,他算得上是一个正面人物,但从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径来看,又似反面人物。蓝青峰是一个讲究的人,刚出场时他就说为了喝这口醋才包的这顿饺子。那么蓝青峰是如何讲究这个“讲究”的呢?蓝青峰那看似前后矛盾、左右摇摆的行为选择导致他看起来亦正亦邪,但把“不当汉奸”这个“大讲究”作为他的行为逻辑时,似乎一切就都一目了然了,为了抗日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他那两个战死的儿子和采取一切卑鄙的手段。而他为什么最终输了一盘布局了十五年的棋局呢?其实这也是因为他的讲究,棋局既然已摆好,胜负未分岂可撤局。非但不可以撤局,还得按自己的布局来一步步地走。在网络曝光的未公映影片片段里,有姜文和凯文·史派西一段有趣的对话。

  姜文(蓝青峰):“你知道这盘大棋我下了十五年。”

  凯文·史派西(美国上司):“风险极大的一盘棋。”

  姜文:“我每一步都走得万无一失,但是你告诉我,到底是哪张牌打错了。”

  凯文·史派西:“哪张牌打错了?”

  姜文:“对,否则也不至于把牙都丢了。”

  凯文·史派西:“你说对了,兄弟。既然是下棋,打哪张牌都对不了。”

  姜文:“你真是个天才。”

  从曝光的影片片段来看,凯文·史派西原本演的角色应该就是李天然的那个美国上司。公映版应该是迫于凯文·史派西最近的丑闻的负面影响而删减补拍了美国上司的戏份,这一段则是被删减了。在我看来这是关键的一段,算是对蓝青峰棋局失败的一个官方解读。

  姜文意大利炮轰影评人。冯小刚在微博上喷一喷、在论坛上侃一侃就能称为“小钢炮”的话,那么这一次姜文就算是“意大利炮”了。影片中那一段对于影评人的讽刺和揶揄,有些突兀,感觉就是姜文玩心突发硬塞进来这么一段戏。著名影评人史航饰演的潘悦然在片中被称为“公公”,正是姜文此前怒怼影评人说其谈电影就像是太监谈做爱的直接形象化体现。然而这个角色本身也没有多少功能性,标榜着“生命中只有三件事,电影、电影、还是电影”,没看过电影就敢写影评,还只写得出五字影评,第六个字都不会写。这种硬怼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但也就是姜文,才敢这么玩。当然,电影豆瓣评分从开画8.2分几天后就下降到了7.1分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其中也少不了部分影评人的“礼尚往来”,毕竟导演和影评人相爱相杀的传统古已有之,详情请自行百度。

  姜文的这些怒怼在我看来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在他身上也体现着这种怒怼言论的矛盾性。姜文的绝大部分电影都是改编自小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动物凶猛》、《鬼子来了》改编自《生存》、《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天鹅绒》……),但他都是看过一遍小说之后,按着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来改编的,而不管它是否忠于原著,这也是姜文电影充满作者性的原因之一。其实这时候的姜文不自觉地使用艺术鉴赏中的读者论来进行创作,而当电影拍出来后,影评人的影评也算是一种创作。这时候的姜文却禁止影评人用读者论来评判他的电影。影评人之于电影就如同美食家之于美食,他可能不会做,但他懂。

  令我印象深刻的最后一幕是李天然换上了关巧红给他做的衣服,关巧红夸他真是个体面的小伙子。他上身着白净袍衫、下身穿着和服的裤子、脚上瞪着木屐,看着实在违和。其中有深意,或许是政治隐喻又或者是自我嘲讽,我就不得而知了。

  满分10分,《邪不压正》可打8分,只能说勉强满意,算不上优秀。整体而言,姜文此次妥协,致使影像风格融合不是特别圆润,有些思想成分并没有完全连贯思考透彻,在显得有些拥挤的思想质素中有刻意堆砌之感。在影片的整体风格把握上也失衡了,一些精彩片段显得有些突兀、生硬,没有构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有机体。尽管这样,姜文的电影仍然是值得尊敬的。在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已经被资本绑架以后,姜文仍然坚持中国传统“士”的精神,特立独行地进行电影的人文主义表述和风格探索。姜文始终体现出一种“精英主义、批判意识和宏大叙事”的文化等级的人文立场,这就够了。

  最后希望姜文别再妥协了,尽情挥洒你的才华就好,戴着镣铐跳舞的舞姿真的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