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我感觉一阵心酸,和电影中差距太大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尧看古往奇闻,品说今朝轶事。大家好,这里是舜尧书社。

  小时候看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常被里面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唐伯虎所吸引。

  

  我印象中的唐伯虎似乎也就是这么个样子了,腰缠万贯,风流不羁,妻妾成群,好不快活。

  直到我了解到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发现他并不是我们理解中的那个样子,真实的唐伯虎

  命运多舛,落魄才子,穷困潦倒

  。

  25岁前的唐伯虎生活还是比较美好的,算得上是一个官五代,祖上世代为官,到了自己父亲这一代吧,虽然隐约有点家道中落的迹象,但做点小生意还是可以的,倒也自给自足。

  

  唐伯虎的天资聪颖到什么程度呢?11岁琴棋书画名动苏州城,16岁夺得乡试第一,用天才儿童来形容不为过。

  不过命运似乎总是爱和人开玩笑。

  唐伯虎24岁这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支柱突然倒塌,没一两年,他的母亲,妹妹以及妻子儿子也相继离世,只余下唐伯虎一人在这世间孤苦无依的活着。

  昔日的浩瀚人世离他远去,唐伯虎日日沉浸在悲痛之中,正值26岁壮年便有了白发。

  好友祝枝山不忍看他这个样子,便劝解唐伯虎

  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唐寅答允,不过在参加科考期间和一位叫张灵的好友,宿妓喝酒,放浪形骸。被

  提学御史方志知道了,这位提学御史非常讨厌这种放荡行为,结果可想而知,名落孙山。

  不过

  苏州知府曹凤倒是爱惜唐伯虎这位人才,不由得替他求情,这才被录于榜末。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伯虎遇到了人生的大转折。

  

  只不过这转折带来的却不是光明前途,而是锒铛入狱。

  徐经出身于一个富足的书香世家,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个“富二代”,自小酷爱读书,与唐伯虎也算是莫逆之交。

  1499年,

  两人相约同船赴京会试,有钱的人加上有才的人,自然引得所有人的关注。

  考试前,徐经带着唐伯虎四处拜访高官名流,其中也包括考试的主考官程敏政(此为伏笔)。

  今年的两位主考官

  程敏政和李东阳

  ,都是饱学之士,出的题目那叫一个冷僻,难倒了一批考生。

  

  不过冷门归冷门,难不住真正有才之人,唐伯虎交上了一份十分优秀的答卷,同时还有他的好友徐经。

  主考官出于对这两位后生的了解,在看到试卷的那一刻便脱口而出

  :此两张考卷定为唐寅和徐经所作。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本来是对于有才之人的认可,可到了别有用心人的嘴里却成了“把柄”。

  正巧当时,徐经和唐伯虎初入京城时,拜访过这位程敏政考官。

  于是流言蜚语就传开了,都说

  “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电影先生

  皇帝为了平息舆论,便把两人以作弊之名下了狱,期间还多次用刑,但都无法得到实际作弊的证据。

  最终朝廷以证据不足之名给他们二人另定别罪。

  唐伯虎被罢黜为吏

  ,徐经也被罢官还家。

  可唐伯虎是什么人,自小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他,对于面子看的可是极为重要。

  他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恰逢这个时候,他与第二任妻子感情不睦,夫妻失和,妻子也离他远去了。

  

  丢了工作,丢了名声后的唐伯虎更加放浪形骸,终日以卖画为生。

  直到40多岁时,宁王向唐伯虎抛来了橄榄枝,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的他,结果却发现宁王要做的事情竟然是谋反。

  不明真相的唐伯虎想要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但是又怎是那么容易的。

  为了能让宁王放走自己,他只能装疯卖傻,脱衣luo奔,宁王信了,放过了他,可是唐伯虎却连最后的尊严都消失殆尽。

  

  之后的唐伯虎,彻底地堕落了,每日纵情声色,“三日无烟”,最终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唐寅绝笔

  唐寅的一生坎坷异常,

  郁郁不得志,眼看世间魍魉横行,鬼蜮成灾,却不能有所作为,只能通过手中的“武器”不屈地抗争。

  被后世人认为淫秽不堪,伤风败俗的《chun宫图》,又何尝不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衅以及对与自己一样的可怜之人的惺惺相惜。

  这位才子的一生实在令人惋惜。

  

  好啦,今天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如果有喜欢今日内容的记得三连走起

  感谢您的观看,拜拜~

  本文由舜尧书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