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这些,你就无法了解真正的武汉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骆白蔻
电影取代了一个与我们愿望更融洽的世界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23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
目前,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已经陆续投入使用,城内还建设了数十个临时隔离点。
从航拍的视频来看,无人出门的武汉已成为一座“空城”。
小万整理了一些在武汉拍摄的电影,或许你能在镜头与景框中感受这座充满烟火气息的城池。
《万箭穿心》
(2012)
生活在武汉的作家方方曾创作了一系列“汉味小说”,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被搬上银幕的《万箭穿心》。
这部充斥着大量武汉方言的写实派作品,还原了90年代的武汉市井。
在汉正街上卖东西的李宝莉(颜丙燕 饰)是很多“武汉嫂子”的缩影,她们性格豪爽泼辣,辛苦操持着家庭事务。因为嫁给了国企大厂主任马学武,李宝莉的日子一度很滋润,还搬进了高楼里的新房。
但很快出现了家庭变故:丈夫出轨、丈夫自杀、婆婆同住、儿子(李现 饰)离心。
李宝莉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重负,成为了一名女扁担。但重压之下的她,再也无法与家人交心……
“扁担”这一工作还出现在关于武汉的电影《扁担·姑娘》中
李宝莉的性格其实可以一句武汉方言来概括——不服周(不服输)。
从她和好友的对话就能看出一二:当好友指出她的新家风水不好,是“万箭穿心”的地势时,她咬着牙恨恨地说:
“什么万箭穿心,我就不信这个邪,这叫万丈光芒。”
电影没有流于对武汉地标的刻板展示,而是用闲笔刻画出了武汉风貌与武汉性格。
长江大桥上跨年的烟花、在大排档约会时嘬的虾子锅仔、边走路边呼啦啦吃热干面、嘴硬心软的小市民……弥足珍贵的细节,让人迅速沉浸在这座城、那些人的故事中。
《生活秀》
(2002)
说到作家方方,就不能不提及另一位书写武汉的作者——池莉。池莉创作的小说《生活秀》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女主角来双扬(陶红 饰)和李宝莉的性格有相似之处:都是凭一己之力讨生活的坚强女性。
来双扬的家事乱成一锅粥:早逝的母亲、续弦的父亲、吸毒的弟弟、抢家产的哥嫂。
早早独立的她在吉庆街夜市经营“久久酒家”,招牌菜就是卤制的鸭脖。无论生活怎样巨变,她都拥有“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静观天边云卷云舒”的心境。
就像她在电影里说的:“我会一直都在,每天都在(吉庆街)。”
吉庆街的夜市文化历史悠久,光有地道小吃还不够,还要有街头艺人才是内个味。
一边吃着豆皮鸭脖面窝炸炸,一边听着“四大天王”的吹拉弹唱,这才是武汉的夜宵江湖。
《浮城谜事》
(2012)
灰蒙蒙的燥热天气、灰扑扑的城中村、灰沉沉的堵车尾气……城市里杂乱不堪的一面都被记录在娄烨的电影《浮城谜事》中。
他在天涯论坛里捕捉到一个奇情故事,便开始操刀改编。于是我们看到,在这个包容性极大的城市里,反复上演着爱恨离愁。
一对体面的夫妻(秦昊、郝蕾 饰)的出轨疑云,一个独身女子(齐溪 饰)的一忍辱负重,一个女大学生的意外惨死,一个拾荒者的冷眼目睹……无尽的欲念和嗔痴,都被这座城市慢慢吞噬。
《浮城谜事》揭开的武汉图景,少了几分光鲜亮丽,多了几分现实触感。
镜头逐渐掠过江滩、长江二桥、光谷、轮渡……所有故事都已发生在漂泊岁月中。
《达达》
(2008)
武汉是一个被第六代导演偏爱的城市,除了娄烨,还有张元。
《达达》是一部美丽而危险的电影,它记录了一个武汉少女的离家史。单亲女孩达达终于忍受不了母亲的情人,和暗恋她的邻居男孩踏上寻亲之路。
电影的情节比较简单,但沉浸在混沌悬疑的质感中。
或许张远早已看透了武汉这座城市复杂的气质,它时而喧嚣似汽笛,时而沉静如江水。
烟波浩渺的水域,也出现在电影《江城夏日》中。
生生不息的江水,仿佛是武汉的生命线。
王超《江城夏日》
也只有燥热潮湿的武汉,才能孕育出达达这样恣意的女孩。她尽情展露着湿哒哒的年轻身体,浑然不顾偷窥者汗津津的目光。
《南方车站的聚会》
(2019)
第六代导演刁亦男在筹备拍摄时,率先选择的拍摄地点其实是广东。
他翻阅了很多地图,才发现“武汉的湖水很多,除了湖之外,武汉巨大的城市空间也可以满足其他的景别需求。”
《南方车站的聚会》聚焦了武汉的城乡结合部。
近年来,武汉不断扩大城市规模,而这些被吸入的边缘地带有着和中心城区迥异的气质——不体面,不光鲜,甚至还有点粗粝感。
胡歌扮演的周泽农其实是一个城市边缘人群,坐过牢,混过道,杀过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只想把悬赏金留给妻子。
但各方势力的介入,让局面变得复杂起来。
看过电影里呈现的张湾龙阳湖、孟家铺城中村、武汉动物园,我们便可相信在巨大城市的角落,在高速发展的背面,仍然有无数的小人物在艰难谋生。
电影中大篇幅使用了武汉话台词,给胡歌、桂纶镁等人设置了不小的难题。
群演们是当地演员,讲起武汉话来也更地道一些。
听起来很像在吵架的武汉话,其实也能吐露出温柔的音节。它和武汉人很像,都自带一股豪爽干脆的江湖做派。
冯小刚最新的电影《只有芸知道》中,也让徐帆操着武汉口音讲话。讲着武汉话的陈太,帮助其构建了一个风风火火又爽爽快快的角色。
《幼儿园》
(2002)
纪录片导演张以庆曾在湖北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由此积累了不少创作素材。
《幼儿园》在武汉一所全寄宿式幼儿园取景,记录了小班、中班、大班的一群稚子生活。
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武汉的寄宿性幼儿园曾风靡一时。
一些国企机关、大专院校里开设了小型幼儿园,专门接受父母在此处工作的小孩。
武汉的幼儿园对方言非常宽容,大多数孩子都自幼掌握了两门语言——普通话和武汉话。
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说弯管子普通话;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说更顺口的武汉话。这群武汉的小孩,也不时说出惊人的观点,让人感慨他们的早熟。
《幼儿园》是武汉幼儿教育的一个剖面,也是中产阶级孩童的图鉴,同时尖锐地反应了当地的排外问题。
《最好的我们》
(2019)
影版《最好的我们》,把耿耿和余淮的故事放置在了武汉。
片中的“振华中学”,基本上在武汉二中取景。在武汉的高中生中流行着一句话“外校是天堂,华一是人间,二中是地狱”,用戏谑的语气串起了三所省重点的学风环境。
武汉二中,看起来就会发生校园爱情故事。教学楼坐落在沿江大道上,堪称环境优美的江景楼,校内还有钟楼和小树林。
耿耿和余淮就像是两个城市漫游者,跟着他们的步伐可以把武汉市内知名坐标一网打尽:汉口同兴里、武汉关码头、龟山电视塔、黄鹤楼、汉阳造、东湖千帆亭等等。
《女大学生宿舍》
(1983)
武汉大学,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武汉坐标。
拍摄于1983年的老电影《女大学生宿舍》,讲述了武汉大学中文系五个女孩的人生故事。
樱顶老图书馆、樱花城堡和大道、奥场行政楼、凌波门外东湖栈道等武大标志性场景被一一摄入镜头。
电影拍出了万千学子心中梦想学府的模样,理性治学而不失温度,感性探寻亦不缺态度。
《桃花灿烂》也曾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取景,凄美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桃花与樱花盛开之处。
可以说,武汉大学是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积淀的文化。
每当谈论起武汉时,小万都会想到池莉的话:武汉这地方就是这么江湖,散漫,任性,侠义,火气大,兵气重,五湖四海,千人千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确是一个写小说(拍电影)的好地方。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武汉终会等到繁花似锦的季节。
终有一天,我们能在武汉喝二厂汽水、逛蛇山龟山、赏武大樱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