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女性存在心理问题 中年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最低

  近日出炉的苏州女性心理健康指数项目报告显示,27.6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76%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4.32%的被调查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各年龄层中,35~45岁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最低;未婚女性心理健康指数得分竟然低于已婚女性。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未婚女性自我评价较高,对美好婚姻及职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和向往。调查还显示,作为企业普通员工的女性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达35.8%,是高层管理者的近3倍;女性心理健康指数与学历成反比,低学历女性约三成有心理问题;婚姻变故对女性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视,家庭变故给3.9%女性带来严重心理问题。专家建议,女性朋友应多看心灵自助类书籍和励志影视片,学会科学调节心理,养成健康成熟的心理结构,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心灵版本。

  苏州女性心理健康指数项目报告日前出炉。这份调查报告由苏州妇联与德瑞姆心理教育共同发起,在2011~2012年的两年时间内,汇总、整理、分类、解析了苏州地区2500份女性填写的《心理健康体检量表》,从认知、情绪、意识行为、社会交往、生理症状、自我防御6个心理健康维度对女性进行测评,调查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需求。被调查对象来自苏州高校、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独资/合资企业等各个领域。

  约45%被调查女性有心理问题,35~45岁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最低

  该调查结果显示,27.6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每四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个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20.56%的被调查女性认为自己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同时,2.76%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14.32%的被调查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次调查数据显示:心理健康指数最高的是24~28岁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最低的是35~45岁女性。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35~45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面临职场、婚姻、子女、老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再加上更年期,生理上的转变同时加深加剧心理困扰。

  未婚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比已婚女性低,家庭变故给3.9%女性带来严重心理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未婚女性心理健康指数得分总体上低于已婚女性。该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德瑞姆心理教育机构负责人、心理学教授冯耘分析认为,这个可能是由于多数已婚女性社交范围较广,本身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完备,可来自家庭、朋友、子女等多方面,加之相对稳定的工作、经济状况,都为其具有较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支持。

  而未婚女性因为其承担经济、生活、事业、家庭等多方面的责任和压力,随着婚育年龄的一再上升,其心理健康状况难免受到一些影响,特别是外来未婚女性,在生存的同时还要面对婚姻问题。

  冯耘表示,现在那些“高富帅”、“白富美”的爱情及职场电视剧、电影,还有那些炙手可热的相亲节目,加速了女性心理问题的形成,更容易给那些未婚女性带来震动、影响以及幻想。“她们往往会认为,既然剧中或节目里出现的情节和人物,别的女性能拥有,那为什么她们就不能拥有?而实际上,现实是很残酷的,优秀的男人毕竟很有限,那些灰姑娘的故事,对很多女性朋友来说,那就是故事,甚至是传说。”

  以婚姻状况为前提的调查结果显示,处于已婚状态的人相对来说不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仅有20.6%的已婚女性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单身、离异、未婚同居者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已婚女性,其中单身女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达到了27.2%。离异、丧偶、丧子等问题家庭的女性中有3.9%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已婚女性这一比例仅为1.3%,显然婚姻变故对女性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视。

  企业普通女员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是高管层的近3倍

  在涉及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普通员工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了35.8%。接下来依次为中级专业人员19.8%、中层管理人员22.7%、高级专业人员15.3%,高层管理者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最低,仅为11.38%。数据显示,普通员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是高层管理者的近3倍。

  冯耘认为,作为制造业基地,苏州等沿海地区每年都会吸引来大量外来未婚女性。“这些女性,从小学开始,即使不是校花,也可能是班花,或者是小村落里的村花,自视都比较高,外出闯荡,对未来都有一个比较高的期望。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一旦她们无法实现当初外出闯荡的愿望和想法,很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女性心理健康指数与学历成反比,高中以下学历女性三成有心理问题

  调查问卷同时还涉及学历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女性有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在其总人数中的占比如下: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女性,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比33.20%;大专学历,占比20.50%;本科学历,占比17.40%;硕士学历,占比15.00%;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2.50%。

  冯耘认为,拥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女性属于高知群体,其本身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也较多,也能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问题,加上她们本身得到的社会认可度、支持度也较高,所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相对最小。

  心理咨询机构问询电话越来越多,约94%女性认可心理咨询方式

  冯耘表示,从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女性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认知,勇于找相关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进行心理服务的女性越来越多。但仍有约22%女性认为,只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而一般人的心理问题主要靠自我调节,没必要去看医生。

  在对调查问题“当你或者您身边的人情绪不稳定,突发心理问题状况,你会在医院、心理咨询、社区、朋友这四种方式中,采取哪种方式?”的回答上,约94%受调查女性都选择了心理咨询方式,并有42.1%的人选择“找咨询师面询”。

  这次调查同时显示,有“成瘾戒除(俗称依赖综合征)”这种较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上升到3.4%。专家认为,这已经“不容忽视”,成瘾不仅是一类躯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如:网络成瘾、网购成瘾、赌瘾、酒精依赖、药物成瘾等等。

  多看心灵自助类书和励志影视片,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心灵版本

  如何科学调节心理,养成健康成熟的心理结构,冯耘教授给了女性朋友以下四个建议。

  一、认识自我:我是谁?如果想改变命运,首先要认清自己。帮助你认识自我的书籍推荐:《遇见未知的自己》。

  二、接受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帮助你接受自我的书籍推荐:《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在少女花影下》《相助》《星星女孩》《青春咖啡馆》。

  三、创造自我:吸引力法则。1.自我调适:树立健康的情绪调控观: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2.信仰信念:改变由自己开始,才能改变世界。帮助你创造自我的影视片推荐:《沙漠之花》《第36个故事》《中央车站》《无人知晓》《欢乐合唱团》。

  四、建立属于你的2013心灵版本:爱生爱、美生美。帮助你心灵重生的影视片推荐:《盗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