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的杨玄之撰写,是一部记载北魏时期佛教兴衰及其文化发展的历史。
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统治阶级尊崇佛教,王宫百宫、富豪地主利用大量钱财广造佛寺,大养僧尼。在520年以后,僧尼有200多万,佛寺有3万多所。仅洛阳域内就有寺院1367所,侵占民居达1/3以上都是金碧辉煌,穷极华丽。532年孝静帝被高欢强迫迁都到邺,洛阳城及其寺院大多毁于战乱。547年,杨玄之因事重到洛阳对昔日的辉煌,颇有感慨,于是采撷旧文,追述故事,写成《洛阳伽蓝记》5卷。
《洛阳伽蓝记》
全书以记载洛阳名寺的兴衰为纲,从内城开始,次及四门,并且表列四门新旧名称,按照远近的次序各分为一卷。提纲挈领,体例明确。内容虽然以记佛寺为题目,但实际上着重记载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和传闻故事等,从宣武帝以后的皇室变乱、宗室废立、权室专横、阉宦姿肆、文化古籍、苑囿建筑,以及民间怪异、外移风俗德行无不详记。
本书叙事简练,文词秀美,是著名的文学作品。但在历史记录中常常插入宗教迷信和灾异灵征一类的荒诞故事,小说味很浓,但损害了作品叙事的可靠性。
选文:《法云寺》
《法云寺》,选自《洛阳伽蓝记》4卷,标题是编者加的。本篇是游记题材,着重描述北魏的洛阳建筑格局和行业分布,穿插着种种市井传闻。对北魏贵族的豪华生活也有揭露。对于研究古代的都市史也有价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