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系列是低智科幻?这部纪录片告诉你什么才是真科幻
传媒大眼导读
有人说,中国的科幻电影至少要落后美国三四十年,甚至别说是科幻电影,就是一个像点样的类型片导演和演员都很难找到。这一方面涉及到欧美文化和亚洲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同时也跟国产作品的投资方、制作方都在专注用各类IP捞快钱有关。
作者:文心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大眼
“各式各样的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喜欢那些点子的力量,喜欢他提出的那些宏大的问题,宇宙中有什么,世界将会如何终结,我们的科技会毁灭我们吗,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在如此吸睛的一系列提问下,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不务正业”搞出来的豆瓣评分9.4的6集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就这样华丽丽地揭开了序幕。
目前为止,国内观众在网上能找到的汉译版只有前四集,但看完一遍也是让人大呼过瘾了。
这部纪录片的旁白,也由卡梅隆亲自完成。当然,如果你不是一个科幻迷甚至不是一个真正的影迷,那么大可就此放弃这部纪录片了。因为这个片子里的各种干货各种梗,没有一定的科幻电影阅片量作基础很容易看得云山雾罩。
事实上,这部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价人数至今也仅有千人出头,妥妥的小众即视感。但对那些科幻片的爱好者们来说,这部纪录片简直就是一场不容错过的饕餮盛宴,每一集的开场都会让你起一身鸡皮疙瘩。难怪网友们会纷纷表示:卡梅隆不拍电影也就算了,不务正业搞出来的东西还能这么好,真是天理难容。
在之前的一次采访里,卡梅隆就表示他希望广大观众能够尽早对《复仇者联盟》《银河护卫队》这样的电影感到厌倦。他并不是在有意diss这类电影,而是在这位科幻大神看来这些电影都只能算是低智科幻,只是单纯的带给观众一个眼球效应,属于逃避现实且无需任何科技顾问的爆米花作品。而卡梅隆想要创作的,是对观众、对科学负责的能够引发大家思考的科幻电影。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初衷,这部普及科幻电影知识的纪录片才会应运而生。而它所探讨的也不仅仅是科幻片本身,还有科幻片的立意和延伸。
炫酷吊炸天的大神阵容,分分钟亮瞎你的眼
相信很多科幻迷在打开这电影先生部纪录片第一集的瞬间,都会被其堪称奢华的大神阵容所震惊。这部纪录片仅从参演阵容来看,就可以直接改名为“美国科幻众神”了。至于阵容究竟有多豪华,不妨自行感受一下。
在这部记录片里面,你不仅可以看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雷德利·斯科特、克里斯托弗·诺兰、吉尔莫·德尔·托罗等科幻片的大神级导演,也有西格妮·韦弗、基努·里维斯、威尔·史密斯等科幻片的优秀演员助阵,甚至还邀请到一打批北美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科学家、电影工作者。而这些大神居然能在片中面对面展开对话,共同探讨有关外星人、外太空、宇宙奥秘、时间旅行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数时间都选择位居幕后的科幻作家中,还出现了素以高颜值著称的刘宇昆,随即引来一众国内女性观众们的热议。
科幻题材影射的,其实是我们的这个世界
很多导演推出的科幻片,其实都是对人类社会和导演自身经历的一种影射。比如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中观看流星雨的场景,就来源于导演本人的童年经历。
某天晚上,年龄还小的他被父亲叫醒去新泽西州的某处小山坡,几百个人躺在野餐凳上去看狮子座的流星雨。谈及此事,他表示:“一个无限优越的文明将会帮助你发现你最好的一面,将最好的你发掘出来,而你会展现自己最好的那部分。”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科幻片着重探讨的问题之一,就是人类是什么,以及所谓的那些外星人是不是远比我们更有人性。
基努·李维斯在这部纪录片中也强调:“我认为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总会包含一层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信息,这些通常被吸纳进已有的科幻故事里。科幻世界并不是普通的世界,但它同样面临着我们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科幻电影得以施展发挥的地方。”
换个角度来看,科幻电影间接反映出了人类对自身群体灭绝的一份潜在恐惧感,这也是对人性最黑暗的一面的隐喻。
就如同《独立日》中出现的白宫毁灭的那一幕。当时在拍摄这一情节时,剧组里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因为白宫对美国人来说有着非常特别的象征意义,而该片的创作人偏偏是个德国人,很多人都强调一个德国人是无法理解白宫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的,但导演就是想要通过炸白宫这个段落来传达一种人类灭绝的绝望感。
事实上,这种对未知世界的莫名恐惧,也在大多数外星人入侵题材的科幻片中有所体现。
当然,科幻片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政治隐喻,比如《第九区》就采用了纪录片的风格进行拍摄,这回外星人成了地球上的难民,而这也是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一种折射。
塔歇尔就曾说过:“这是一个压迫者成为被压迫者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只有当人不再是人后,他才能获得人性的故事。”几集看下来,你就会惊异于这些科幻大神们对电影之外的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如此广泛的涉猎,而且往往对人性、心理也都有着十分独到的分析。
在大多数科幻片中,都曾或多或少地讨论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问题,所以这些外星人也大多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现。至于作此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在这部纪录片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那就是很多外星生物都具有雌雄同体的明显特征。也就是说,在这些外星人身上要同时具备雄性特征和雌性特征,要兼具性和死亡的意象,其中尤以经典系列片《异形》最具代表性。
在该系列片中,异性的头部像极了男性的生殖器。对此导演莱德利·斯科特的解释言简意赅:“既然之前电影中创造的外星生物几乎都是现实当中已有的生物的复制品,那么我就想制造出一个在现实中完全不存在的生命体。”
很显然,这就与以往活跃在银幕上的那种大额头、大眼睛、长触手的外星人形象有了截然不同的形象与韵味,比如《E.T.》。
在《异形》系列片中,让人感到害怕的外星人看起来滑溜溜的,并且有着让人恶心和反感的爬行类动物的体貌特征,看上去不仅毫无美感可言,甚至觉得毛骨悚然。
中国人为何迟迟拍不出像样的科幻片?
从科幻片的创作水准来看,美国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成功拍摄出了《星际迷航》,可直到今天中国的导演们依旧没能拍出任何一部像样的科幻作品。至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何在,可以给出的理由似乎很多,却又统统站不住脚。
有人说,中国的科幻电影至少要落后美国三四十年,甚至别说是科幻电影,就是一个像点样的类型片导演和演员都很难找到。这一方面涉及到欧美文化和亚洲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同时也跟国产作品的投资方、制作方都在专注用各类IP捞快钱有关。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日本能够拍出《哥斯拉》,韩国能拍出《汉江怪物》这样的电影,而唯独中国找不出类似的经典。意识形态问题只是一部分理由,电影工业化水准跟不上以及不具备可视化的改编能力,也都是国产科幻片姗姗来迟的短板所在。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