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亲密关系中,三观不合是大忌

  所谓的三观,指的是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至于三观不合,指的便是我与你看待世界、对待人生与使用金钱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三观不合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摩擦是避免不了的,这一点从近几年离婚率的飙升便可以看出来。

  说到三观不合,其实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情。换句话说,对那些70后、60后乃至50后的人来说,很少有离婚的,也基本没什么三观上的分歧,之所以现在年轻人把三观看的越来越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反而是一件好事情。

  过去人们考虑的是温饱,是吃了上顿找不到下顿的恐怖。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首先要满足安全需求和生存需求,才能够去思考其他东西,例如人生、价值与世界。

  而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自然这代年轻人就会开始思考三观,思考“想象的共同体”,寻找志同道合的人,而不是像上一辈人那样,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被迫两个人在一起过一辈子。

  这是好的一面。至于不好的一面,则是我们越来越缺乏耐心,越来越不愿意静下心来,去倾听那些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总是急着去反驳、急着去疏远。

  三观有没有一个标准?还是说人的三观因人而异?世俗道德对三观的约束又是什么?这代人还有信仰和坚守吗?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时代,都密不可分。

  

  从发展心理学来看,一个人的三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受他童年时期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不限于父母、家庭背景环境、老师、同学和亲戚等等,这些因素之中,家庭又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观正的孩子,长大后不管就业如何,不管薪资高低,至少他不会走上“歪门邪道”,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会触碰法律的禁区。

  而还有一些犯罪人格,亦或是反社会人格,这些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和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不正。

  当然了,罪犯的三观不正,这些都是少数。大多数人的三观不合,指的则是在看待事物上的不同,在看待社会某些价值观上的不同。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三观之间又有哪些冲突呢?

  我将用一些本源性的东西,来概括具体的事例。

  在经济社会中,阶层是我们无法避免探讨的一个问题。而大多数人的三观,也与阶层息息相关。例如,中产阶层的孩子会比穷人家的孩子学习更为出色,也更耐得住世俗的一些诱惑,而那些富人阶级的孩子,从小则拥有更大的视野,自己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等等。

  当然了,这些都是理想中的情况。具体到现实世界中,我们也不排除一些有钱人家的“纨绔子弟”,尽管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理论上来说,在一个家庭中,父母越是有更多的经济资源,那么父母就会把孩子尽量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这其中就包括父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父母会把他们认为对的东西,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传递给孩子。

  而那些拥有较好教育背景的家庭,甚至是知识分子的家庭,自然也就能够培养出三观更为优秀的孩子。当这些优渥家庭出身的孩子,遇到那些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时,他们之间的三观碰撞,其实就是阶层碰撞。

  

  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在同一所大学中,不同阶层的孩子在一起读书上课,每天生活在一起。对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他就很难理解那些富裕阶层孩子每个月的零花钱。

  再比如,很多心理学研究都已经确定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富人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比穷人家的孩子拥有更大的延迟满足感。我们都听过棉花糖实验,一群孩子在一个房间里面,研究人员给他们一个棉花糖,并说:“如果你们能够坚持三分钟不吃,那么你们还会得到一个棉花糖。”而那些能够忍耐三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未来的成就往往都会更大。

  因此,我把三观不合的最大的一点,分为两个不同,一个是延迟满足,一个是即时满足。换句话说,不管是人生观、世界观还是价值观,本质上的三观不合,最大的分歧就在于一个人追求延迟满足,一个人追求即时满足。

  具体到生活行为中,一个追求即时满足的人在工作之余会干嘛呢?他/她会刷剧、打游戏、沉迷酒精、性生活、频繁借贷、不爱学习、看不到长远的未来,只顾着眼前的享受等等。

  而另一种人,追求延迟满足感的人,他/她的业余时间会干嘛呢?看看书、学习其他知识、爱好电影与艺术、喜欢探讨未来与晦涩的哲学、拥抱积极的生活变化、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满足当下的快感上。

  以上的两种行为,是不是三观不合呢?当然是。而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追求即时满足,一个追求延迟满足。

  放在一段婚姻关系或一段友谊当中,两个不同的人当然就难以生活在一起。追求即时满足的人会被崇尚延迟满足的人认为这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而那些追求即时满足的人,又会认为延迟满足的人无趣、生活没有激情,是个苦行僧。

  这应该是这代年轻人三观不合的主要原因。

  

  有的人就是追求活在当下,及时行乐;而有的人就是愿意用当下的苦,去换取明天的甜。这是不同人生观下所产生的不同行为上的差异。

  而在价值观上,那些追求即时满足的人,往往也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自己一时的快感和虚荣,去做出不那么理性的行为。

  至于世界观,这反而是比较玄学的一点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出过国,更别谈世界观了。但有一点是,书本上的知识会告诉你,做一个全球主义者,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但这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了,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三观不合远比外表来得更为重要。前段时间我一个女性朋友在地铁上看见了一个帅气的男性,身高、外貌都符合她的审美,在这之前,她也有几年时间没有谈过恋爱,但依然不妨碍她鼓起勇气找那位男性要了微信号。

  在微信上最初的聊天,她感到很满意,因为那男的目前也是单身状态。于是乎她展开了行动,但在慢慢接触一段时间后,她选择了放弃,没有再理那位男性。

  我问她为什么。她是这样告诉我的:“他很幼稚,我在和他聊天的这几天里,发现他似乎从来没有规划过未来的生活,每天都是看到眼下,享受当下的生活,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够长远,这样的人尽管我很馋他身子,但我也没到饥不择食的地步,根本不适合长期过日子。”

  如果说当代年轻人一见钟情钟的是外貌的话,那么两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必然考量的不仅仅是外貌一个因素,而是两个人的三观是否契合,以及对待感情是否愿意彼此付出,而不是单方面地付出。如此,才是一段理想中的亲密关系。

  在今天,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尽管这是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但如果两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只靠着物质来捆绑这段关系,必然会以一方的痛苦而失败。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男性/女性都会选择单身?并且他/她们还信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本质上,灵魂层面的契合,其实指的就是两个人的三观契合。外貌是爹妈给的,但只有三观,是可以通过后天去塑造的。

  

  尽管我在前面说,一个人的三观受制于自己所处的阶层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有一个好处是,在互联网社会,只要你愿意学,你依然可以学习到那些牛人身上的特质,并向他们靠拢。

  我的原则是,虽然财富上我目前无法和你并肩,但你依然能够先从三观上,和那些高手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品格,以及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三观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不触碰法律的底线,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三观是有着高低优劣之分的,不然,我们也不会那么讨厌嗜赌如命,整天一门心思想着赚大钱一夜暴富的人。

  非要做一个总结的话,三观不合就是两个人的行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对待生活的方式不同。

  就像罗振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最搞不懂的一点是,有些人看小姐姐直播,一晚上几十万的钱就打赏出去了,我真想告诉他,你怎么可以这么浪费生命呢?”

  我没罗胖那么愤世嫉俗,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人生中但凡重大的人际关系,友谊、爱人、创业合伙人,我的建议都只有一个,外貌可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定是你们三观一致,行为一致,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一致,志同道合很重要,是彼此理解的起点,也是维护这段关系长久的添加剂。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三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