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法考|主观题案例分析题怎么答

  主观题考察的案例分析,越来越多侧重实务考察。考生在做案例分析题时的指导思想就应当是“因题找法”。有许多考生在实际考试中缺乏自信,觉 得无从下手,答题时往往感到一片茫然,不着边际,因此低分的结果在所难免。从应试规律来看,其基本步骤可以分为:

  第1步

  通读题目

  确定本案例分析考查哪个部门法的内容。当然,有些综合性的案例也 可能是以一个部门法的考点为主,个别问题涉及其他部门法的知识点。从历年考试的分析 题来看,无非是以下几个部门法的内容:民法、刑法、刑诉法、民诉与仲裁法、商法、行 政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

  第2步

  找到问题

  确定考查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法律制度。确定了部门法之后,思考的范围就大大 地缩小了。而后可根据问题的设置来确定所考查的具体制度为何。从历届试题的情况看,分析题一般都是考查 部门法中最重要的内容,即最基本的概念、法律制度等。

  民法主观题案例分析多以买卖、租赁或借款合同作为故事发展的基本模型,然后中间融入物权变动、担保及合同总论和有名合同的特殊规则等知识点的考察。

  刑法主观题主要解决的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定罪和量刑的问题。所以不管分析哪一个犯罪的刑事责任,均要注意刑事责任=定罪+量刑(量刑情节+追诉时效)。

  民诉并不会单独考察,而是以民商诉综合案例形式,通常案例比较长,有十几问,每一问之间相对独立,形式是一问一答。这就意味着,诉讼参与人多、法律关系复杂。这部分题,涉及学科交叉,必须借助实体法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刑诉法在主观题分值中占比很大 具有内容多、考察细、体系性强等特点。一些常规考点需留意比如辩护制度、附带民事诉讼、侦查、起诉、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特别程序。

  行政法的考查分值稳定,给定的案例内容虽然简短,但往往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的改编,考查的内容除了考纲知识点外(即客观题知识点)会稍微涉及一部分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观点。依然以“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为主线,同时重点考查案例所涉行政行为的性质判断,因此需要考生掌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政府信息公开之外的其他典型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商法越来电影盒子越体现“交叉考查(跨学科)”+“侧重实务”的特点。不仅要掌握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破产法及其破产法的司法解释,还要掌握对于公司和破产司法审判前沿的一些裁判要旨、审判规则及九民纪要,也就是对应要考一些开放题、开放式问答,可能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一定的分歧,只要能自圆其说、说出自己的理由,并且能够进行正确的结论得出,就是给分的

  第3步

  分析并得出结论

  一般而言,案情叙述中所给出的有法律意义 的信息都是有用的,要么正面地提供解答线索,要么反面地提供干扰正确作答的信息,因 而不要忽略任何一个有法律意义的信息,一定要对之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和敏感度。一般考试中,案例中事实多的一方,就是支持的一方(因为命题人给你的证据多)。考试中无法补充证据,命题人给的就是全部证据,这是应试的一个技巧。如果是针对法律适用的问题,那么就是针对该争议去对接到相关的高频考点,将高频考点的构成要件等内容回答出来,这就是大前提。

  第4步

  按照一定体例排列结论

  对于考生而言,最困难 的地方在于判断案件所反映的各种法律关系、行为的定性、法律后果等,因此,如果能用 图表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对复杂的案件情况进行梳理,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答题方法。此 外,对于案情比较复杂的合同法、继承法和程序法试题,可以将各种有法律意义的信息转 化成图表形式,这样有利于我们理清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避免遗漏重要的答题线索。浏览所有的问题,揣摩命题思路,迅速地在脑海中找到每个问题对应的法条。统筹考虑全 部案情和问题,在卷面上写下最终答案。

  总之,作答案例分析题,需要重视答题的逻辑性 (层次性)。在分析案例时,应以人 物为主线,按照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顺序,分别回答各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数名行 为人共同实施的犯罪,定性完全相同的,从答题的简洁性出发,可以合并回答)。如果眉 毛胡子一把抓,评卷人找不到相应的要点,导致失分。注意思考的顺次性。分析各人的刑 事责任时,建议按照刑法总则的顺序,顺次思考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符合哪一犯罪的犯 罪构成),是否存在犯罪排除事由,是否属于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罪数 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法定量刑情节等。保证思维的全面性,避免思考的遗漏。

  今日话题

  “青山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祝愿每位法考生都能够坚持梦想,走到最后

  为你们加油,等你们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