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潮》和它背后的32部科幻电影,今年科幻网络电影会井喷么?
作者 | 张芝然
编辑 | 谢维平
2020年,网生内容蓬勃发展。截止12月初,已经有71部网络电影票房分账过千万,内容方从平台拿走了超过12亿的票房收入。
11月27日优酷上线了一部科幻灾难向网络电影《蟑潮》,这是雄孩子传媒正式入局网络电影市场的第一部作品。作为曾出品过《镇魂街》、《北京女子图鉴》等热剧的国内网生影视头部内容公司,雄孩子此次联合了曾有过《东海人鱼传》《伏虎武松》等多部作品制作经验的大唐星禾进行合作。
《蟑潮》是今年第一部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科幻灾难片,上线前七天市占率和票房表现如下,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还算成功的网络电影。
实际上,根据云合数据统计,2020年整个市场已经上线了32部科幻网络电影,后续还会有很多科幻概念的网络电影上线。不过目前有效播放达到《蟑潮》的只有三分之一。做科幻网络电影的风险依然很大。
大唐星禾方面在接受数娱采访时表示,“我们是想做科幻的东西,但其实在看这部片的大部分人是看怪兽的东西。”另一方面,科幻题材的特殊性导致项目预算必然是受限的,这些都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在当下市场上做网络科幻电影之“难”。
《蟑潮》的尝试也让初入科幻电影领域的大唐星禾明白,未来网络电影如果想要在科幻类型上做出所谓的“爆款”,也许应该在题材内容和网络受众的偏好上做出更加优化的考量。
《蟑潮》 科幻类型的反其道而行之
数娱之前的统计显示(我们找到了今年网络电影爆款的四个特征),目前主流网络电影大多集中在动作、奇幻、喜剧、动作等题材上,在内容创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同质化现象。而随着市场对于内容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团队开始进行创新、求变。
《蟑潮》的制作方也希望抓住现有的市场机遇进行创新,“现在网络电影市场比较火的是生物灾难,或说是怪兽类题材,我们想去尝试挑战这样一个题材。”总策划李卓恒告诉数娱。
在确定要做“灾难、怪兽向”的题材之后,团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在于:如何在一个并不算新颖的故事类型上进行创新?
众所周知,以往这种类型的网络电影大多以形态巨大、或是模样丑陋的生物作为“怪兽”,且多是以面积空旷的大地域来诠释一个末日般的世界图景,而《蟑潮》的解决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
制片人林毅向我们总结到,“因为大的生物做了很多,我们想尝试小的生物;然后空旷的环境做的相对多,我们就想做一个悬疑紧张刺激的封闭空间”,另外“想做一些生理刺激的,就是说观众其实在日常生活都见到过的东西”,最后觉得“可以去做一个蟑螂”。
另一方面,李卓恒告诉数娱,“蟑螂吃垃圾”的设定其实是取材于真实的新闻,这也使得影片在内核表达上多了一层关于环保问题的现实关照。
我们尝试做一个科幻系列,尝试用中国人的视角去猜测未来的世界。“未来的垃圾分类是怎样的?”、“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人类?”、“全自动驾驶绝对安全吗?”可能都会是未来3-5年内会被大量讨论的问题,《蟑潮》是这些猜想的一次影视化落地。
这样一番思考过后,项目最初的想法成形了。
而在执行层面上,为了做出绝对的灾难感,制片方除了找到一艘密闭的船进行拍摄,在故事的推进中还设计了三次危机升级。科幻概念的加入更多也是为了满足这几次危机的升级。
“第一层设计就是蟑潮,设计成群的蟑螂去做一个攻击”,这是影片最开始的危机,“第二就是在密闭空间下,你能有多少蟑螂?再多也搞不了,所以我们就想了一些形态上的升级”,“后来就考虑把蟑螂做一个科技上的升级,人工智能把‘蟑螂皇后’变成人形”,“第三又引入了这两年很火的真实科技区块链的概念,每一个蟑螂都是一个计算单元,如果你要消灭它,你要把所有的单元都消灭掉,我觉得这是观众无法想象如何解决的危机”。
影片整体的概念在导演崔炎龙的论述中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呈现。有了以上种种概念之后,实景、搭景、特效各需要什么样的效果都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接下来就是细化具体细节的工作了。
另外,在人物的设计上,崔炎龙也希望能够尽量呈现出丰满、立体的效果。对于反派角色、雇佣兵、及其他主要人物的塑造都是有他自己的章法可循的,例如“不希望反派角色一坏到底”、“雇佣兵是为了增加一定的动作元素”、“家庭是最小的单位于是设计了两队家庭人物”等等。
对于《蟑潮》这次的尝试而言,科幻概念的创新、取材现实的“怪兽”、主题表达的升级,都在大框架上为当前市场上的网络电影提供了一种新的创新思路:也许可以多试试在内容、套路、题材上都“反主流而行之” 。
科幻题材在国内网络电影市场是什么现状?
《蟑潮》的第一类型定位是“科幻”,本片监制兼雄孩子传媒CEO药军直言,“网络电影做科幻其实是比较难的”。
这种“难”首先体现在题材的特殊性和预算的有限性上。
制片人林毅告诉数娱,“科幻是半真实的,是基于现在的一个升级,而现在既没有这样的道具库,也没有这样的棚,等于说你是从零开始,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而科幻题材对场景的要求又是比较高的,在预算之内保证影片的呈现效果,往往是一件两难全的事情。林毅也坦言,《蟑潮》在拍摄时比较幸运的是找到了真船,保证了一定的美术质感,而“下次如果没有真船,是硬要再做一个船的话,整个电影可能根本拍不出来了”。
除此之外,“难”更体现在受众的少数性上。
李卓恒向数娱表示,普遍意义上的科幻电影观众其实和网络科幻电影的观众是有一些偏差的,“我觉得网络电影现在怪兽片的观众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科幻片的观众还是需要较少。未来项目在策划端上需要更加清晰分开科幻片和怪兽片。”他说道。
普遍意义上的科幻电影观众接受的大多是高概念的科幻片,对于科幻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网络电影的受众品味则不同,他们对于“硬科幻”的设定没有过多的要求,甚至是不买账的。另一方面网络电影的预算其实也限制了“硬科幻”很难被呈现出来。
所以做科幻网络电影,更好的方向应该是做软科幻,同时倾向于网络观众偏爱的题材,就像灾难或者是怪兽,把这些元素强化一点。
这可能也是广大网络科幻电影创作者可以借鉴的。过于强调复杂高科技的硬科幻电影似乎并不适用于网络受众的品味,科幻更适合用来构成故事概念或者背景,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杂糅进其它的元素,也许是可行的。
以上是今年上映的32部科幻电影中云合数据有效播放排名前15的名单。这些作品中几乎不存在像《流浪地球》那种构建完整世界观的“硬科幻”类型,大多都是在科幻概念之上叠加了爱情、犯罪、动作、冒险、喜剧、灾难等类型元素,相信接下来在网络电影市场,要做科幻电影,也应该是这个方向。
会有越来越多像雄孩子这样的头部公司 入局网络分账市场
《蟑潮》是国内网生影视头部内容公司雄孩子入局网络电影领域的第一部主控主投作品。雄孩子团队之前主导出品过《镇魂街》、《北京女子图鉴》等项目,长期深耕网生内容领域,这家公司为何也开始做网络电影了?
“其实网络电影市场就一直持续在变化,从2016、2017年的大爆发,一年几千部片子,然后粗制滥造,20万拍一个就能收个几百万上千万票房。而现在回归到理性,大家也回归到质量。现在也有了类似《奇门遁甲》这种相对高成本,质量很好的网络电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市场状况,而且确实也是在继续向上发展。”
这是雄孩子进入网络电影市场最本质的原因。“网络电影的市场从生意的角度,从投资回报角度,其实一直是非常好的”,药军告诉数娱。
除此之外,平台方的各种扶持政策也让药军觉得,这是视频网站的一个长期战略性的事情。也更加侧面证明了“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方向”。
而这次《蟑潮》也受到了优酷平台“锦绣合制计划”的扶持。“优酷的进入非常早。在有这个想法了之后,就愿意一起来探讨这个事情,所以在前期的剧本阶段也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另一方面,优酷曾经尝试过许多“怪兽”类型的作品,“在这方面的观众基础的培养其实也是最好的”,也是基于以上两点原因,雄孩子和优酷达成了这次合作。
实际上药军对于网生内容的看好不仅限于网络电影领域,在分账剧领域雄孩子也做出了一定尝试。今年市场表现比较理想的《恋爱吧,食梦君!》就出自雄孩子之手。
“我基本上确定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来考虑分账的事情”,药军说,就像网络电影的发展过程一样,分账剧也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剧的受众人群可能是网络电影的百倍,所以空间和市场其实是巨大的。从平台的角度肯定也会鼓励分账,这可能也是更健康的一个生态。”
药军还向数娱透露,明年年初会有一个分账剧项目开拍,同时计划开拍三个新网络电影。同时,他还在跟新世相合作开发一个治愈系的美食情感剧,也会以分账剧的形式跟观众见面。